再不上市就困难了?上市一个月的房多多依旧资金紧张
编辑/2019-11-27/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10月9日,由SaaS赋能的中国最大在线房产交易平台——房多多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IPO招股书,计划交易代码为“DUO”,拟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瑞银集团、中金公司和香港尚乘集团(AMTD)将担任房多多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承销商。 房 ...
10月9日,由SaaS赋能的中国最大在线房产交易平台——房多多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IPO招股书,计划交易代码为“DUO”,拟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瑞银集团、中金公司和香港尚乘集团(AMTD)将担任房多多首次公开募股的联席承销商。
房多多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居住服务领域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其通过创新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为中国的房地产经纪商户提供SaaS解决方案,实现房地产交易的关键资源,包括房、客、资金和交易数据的在线聚合,从而改变了中国房地产经纪商户的从业方式。
B端基因
房多多的基因就是从B端起家的。
2011年创立房多多之前,段毅是苏州一家新房代理公司的股东。房多多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新房代理的线上化,即房多多与开发商签订代理协议,再由入驻到平台的经纪人去分销,最早将新房业务搬上网。
一边是房地产商,这是大B;一边是房产经纪商,这是小B。到这一步,房多多完成了房源、房产经纪人的在线,聚拢了人气。
到了2015年,房多多再次创新,走向二手房交易环节。恰逢房地产O2O风起,爱屋吉屋、平安好房等主打“去中介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从线下到线上。
房多多也是其中一员。按照段毅当时的设想,以直买直卖的方式,买卖双方直接相联,房多多仅收取2999元的服务费用,远远低于传统房产中介2%的收费。
然而,房地产是一门很重的生意,这次尝试失败了。今天的结局是,爱屋吉屋倒闭,平安好房停止运营。
而房多多,从这一次昂贵的岔路中彻底明白了:经纪人是房地产交易产业链的核心,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
于是,房多多开始转型,转向带业务资源的产业SaaS平台。
2019年3月,久未露面的段毅一口气讲了9个坚持,以及三个承诺:承诺做独立平台,不自雇一个经纪人,不开一个线下店;承诺捍卫每一个平台商户的正当利益;承诺不侵占任何一个商户的私有数据。
定位存疑
“看不懂。”华尔街的一位观察人士说,从房多多递交上市申请开始看过多次它的招股书,却仍然有这个疑问,“这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房多多自称SaaS公司,但又干着平台的活,连接人、信息以及资金流。房多多的官网看起来与其他房产电商一样,都展示房源、连接经纪商,然而又不靠展示信息、不靠广告挣钱,而是切入了交易。
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连自己是什么都讲不清楚,怎么能说服别人来投资?”这位观察人士说。
“做产业SaaS?那完蛋了。”一家私募基金的高级投资人听到这个定位,认为不妙。在招股书中,房多多描述自己是中国房产科技行业的先锋,以“帮经纪商户简单做生意”为使命。现实问题是,SaaS公司怎么赚钱?
房多多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的总收入中九成多还是交易佣金,而创新计划和其他增值服务加起来才贡献了4.2个百分点。这部分收入还在大幅度下降,今年比去年同期少了四成多。
在前述观察人士看来,打上SaaS标签,是讨好市场的一种策略。包括SaaS在内的2B公司,是华尔街愿意买单的故事,一系列2B创业公司,股价表现都非常好。
但房多多投资人、嘉御基金管理合伙人卫哲认为,佣金也是SaaS收费的一种形态,“即按照成交效果来收费。”房多多也因此不得不绕了个大弯:前端用网络聚拢房源和客流,后台用软件武装房产经纪,促成成交后再收取佣金。
除了“房产SaaS”,另一个被市场质疑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SaaS支持的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
按其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平台上有107万房产经纪人,如果按全中国200万总量计算,则房多多平台聚集了一多半。
对此,市场的反应是“不以为然”。前述观察人士认为,房多多甚至谈不上是个“全平台”。直到现在,新房直卖仍然是房多多的主要业务,也是绝大多数收入的来源;而二手房买卖以及租房业务,都还是房多多“在尝试、在孵化”的部分。
平台的活跃程度也难以支撑“全国最大”的称号。易观千帆指数显示,2019年8月,安居客的月活指数为1928万,房天下为353.1万,链家542.4万,而房多多为21.8万。
竞争激烈
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平台上的新房代理项目多达1895个,二手房发布大约120万条。
房多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是激烈的。
像自营模式,也会面临挑战:如何管理庞大的线下团队、如何开辟新的流量来源、以及如何向区域城市继续渗透等。
房多多选择了一条轻模式的路,通过SaaS链接中小房产经纪商户,为他们提供精准触达流量的工具。
房地产互联网公司的初心,都是想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中介模式、解决经纪人工作效率低下的痛点。像房地产这种规模极为庞大、错综复杂的传统产业,它的互联网化可能才到中途。
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多多的路,还有很长的一段可以探索。
错失机遇
在前述观察人士看来,如果难言“最大”,这可能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就像卫哲所说的,房多多未来是天猫+Salesforce(美国一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商)。
房多多其实早前有过实现如此宏伟愿景的机会。
2014年前后,“当时房多多的设想就是现在贝壳、德祐的模式。”一位房多多前员工说,链家当时还没走出北京,董事长左晖也才构思好发展路径。而这一年,房多多的创始人段毅已是“年度创业家”,同时上榜的,还有当年同样青涩、如今已成一方巨头的字节跳动张一鸣等。
也是在2014年,爱屋吉屋在上海发起了一场革命,计划借力O2O模式消灭房产经纪商。在资本推动下,爱屋吉屋快速发展,不到半年时间就拿下了上海市场28%的份额,成为当地第二大房地产在线服务商。
一时间追随者众,连平安集团也入局,成立了平安好房。“房多多也决定跟风。”上述前员工说,当时为了房源,房多多组建了庞大的线下团队。
段毅后来这样总结这段经历:他们用3年、花3亿买了一个教训。即认识到在房产买卖市场中,“经纪人才是核心”。房产交易是一个低频、非标、高客单价的生意,居间的经纪人不仅不可能被取代,反而是需求最稳定、最活跃的。
庆幸的是房多多活了下来。2017年他们开始调整战略,解散了二手房业务团队,转向“服务经纪人”,不仅向中介派单,还提供各种基于SaaS的管理工具。
不过等房多多转过身来,却发现“技术赋能经纪商”已是大潮流。贝壳找房在打造新经纪服务生态,58集团则提出要构建“全赋能开放平台”。这和房多多要做的大同小异。
上市一月
近一个月来,房多多没有经历“上市破发”或“一路跳水”窘境,截至发稿,股价仍维持在13美元发行价上下,没有剧烈起伏。
不过,质疑声还是在翻滚。房多多头顶“产业互联网SaaS(软件即服务)第一股”光环上市。不少投资者担忧,房多多可能会重蹈房天下的覆辙。房天下2010年9月以42.5美元价格挂牌,2014年一度冲到94.98美元,但最近4个月,已经跌到2美元左右。
即便股价保持稳定,上市也并没有为房多多带来多少“弹药”:募得7800万美元资金,与最初1.5亿美元目标相差甚远。与之对比,链家系的贝壳找房今年7月融到12亿美元。
目前的国内在线房地产交易市场,主角是链家系和58系,房多多虽自称中国最大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然而如果不是上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
但房多多依旧是一家资金链紧张的公司。从2017年开始,房多多的资产负债率就一直在70%以上。今年上半年房多多有16亿元收入,同期流动性负债达到23亿元,其中接近15亿元是应付账款。
禾父领鲜说
房多多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居住服务领域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其通过创新性地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为中国的房地产经纪商户提供SaaS解决方案,实现房地产交易的关键资源,包括房、客、资金和交易数据的在线聚合,从而改变了中国房地产经纪商户的从业方式。
B端基因
房多多的基因就是从B端起家的。
2011年创立房多多之前,段毅是苏州一家新房代理公司的股东。房多多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新房代理的线上化,即房多多与开发商签订代理协议,再由入驻到平台的经纪人去分销,最早将新房业务搬上网。
一边是房地产商,这是大B;一边是房产经纪商,这是小B。到这一步,房多多完成了房源、房产经纪人的在线,聚拢了人气。
到了2015年,房多多再次创新,走向二手房交易环节。恰逢房地产O2O风起,爱屋吉屋、平安好房等主打“去中介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从线下到线上。
房多多也是其中一员。按照段毅当时的设想,以直买直卖的方式,买卖双方直接相联,房多多仅收取2999元的服务费用,远远低于传统房产中介2%的收费。
然而,房地产是一门很重的生意,这次尝试失败了。今天的结局是,爱屋吉屋倒闭,平安好房停止运营。
而房多多,从这一次昂贵的岔路中彻底明白了:经纪人是房地产交易产业链的核心,一个无法绕开的环节。
于是,房多多开始转型,转向带业务资源的产业SaaS平台。
2019年3月,久未露面的段毅一口气讲了9个坚持,以及三个承诺:承诺做独立平台,不自雇一个经纪人,不开一个线下店;承诺捍卫每一个平台商户的正当利益;承诺不侵占任何一个商户的私有数据。
定位存疑
“看不懂。”华尔街的一位观察人士说,从房多多递交上市申请开始看过多次它的招股书,却仍然有这个疑问,“这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房多多自称SaaS公司,但又干着平台的活,连接人、信息以及资金流。房多多的官网看起来与其他房产电商一样,都展示房源、连接经纪商,然而又不靠展示信息、不靠广告挣钱,而是切入了交易。
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连自己是什么都讲不清楚,怎么能说服别人来投资?”这位观察人士说。
“做产业SaaS?那完蛋了。”一家私募基金的高级投资人听到这个定位,认为不妙。在招股书中,房多多描述自己是中国房产科技行业的先锋,以“帮经纪商户简单做生意”为使命。现实问题是,SaaS公司怎么赚钱?
房多多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的总收入中九成多还是交易佣金,而创新计划和其他增值服务加起来才贡献了4.2个百分点。这部分收入还在大幅度下降,今年比去年同期少了四成多。
在前述观察人士看来,打上SaaS标签,是讨好市场的一种策略。包括SaaS在内的2B公司,是华尔街愿意买单的故事,一系列2B创业公司,股价表现都非常好。
但房多多投资人、嘉御基金管理合伙人卫哲认为,佣金也是SaaS收费的一种形态,“即按照成交效果来收费。”房多多也因此不得不绕了个大弯:前端用网络聚拢房源和客流,后台用软件武装房产经纪,促成成交后再收取佣金。
除了“房产SaaS”,另一个被市场质疑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SaaS支持的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
按其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平台上有107万房产经纪人,如果按全中国200万总量计算,则房多多平台聚集了一多半。
对此,市场的反应是“不以为然”。前述观察人士认为,房多多甚至谈不上是个“全平台”。直到现在,新房直卖仍然是房多多的主要业务,也是绝大多数收入的来源;而二手房买卖以及租房业务,都还是房多多“在尝试、在孵化”的部分。
平台的活跃程度也难以支撑“全国最大”的称号。易观千帆指数显示,2019年8月,安居客的月活指数为1928万,房天下为353.1万,链家542.4万,而房多多为21.8万。
竞争激烈
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平台上的新房代理项目多达1895个,二手房发布大约120万条。
房多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是激烈的。
像自营模式,也会面临挑战:如何管理庞大的线下团队、如何开辟新的流量来源、以及如何向区域城市继续渗透等。
房多多选择了一条轻模式的路,通过SaaS链接中小房产经纪商户,为他们提供精准触达流量的工具。
房地产互联网公司的初心,都是想通过互联网改造传统中介模式、解决经纪人工作效率低下的痛点。像房地产这种规模极为庞大、错综复杂的传统产业,它的互联网化可能才到中途。
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多多的路,还有很长的一段可以探索。
错失机遇
在前述观察人士看来,如果难言“最大”,这可能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就像卫哲所说的,房多多未来是天猫+Salesforce(美国一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商)。
房多多其实早前有过实现如此宏伟愿景的机会。
2014年前后,“当时房多多的设想就是现在贝壳、德祐的模式。”一位房多多前员工说,链家当时还没走出北京,董事长左晖也才构思好发展路径。而这一年,房多多的创始人段毅已是“年度创业家”,同时上榜的,还有当年同样青涩、如今已成一方巨头的字节跳动张一鸣等。
也是在2014年,爱屋吉屋在上海发起了一场革命,计划借力O2O模式消灭房产经纪商。在资本推动下,爱屋吉屋快速发展,不到半年时间就拿下了上海市场28%的份额,成为当地第二大房地产在线服务商。
一时间追随者众,连平安集团也入局,成立了平安好房。“房多多也决定跟风。”上述前员工说,当时为了房源,房多多组建了庞大的线下团队。
段毅后来这样总结这段经历:他们用3年、花3亿买了一个教训。即认识到在房产买卖市场中,“经纪人才是核心”。房产交易是一个低频、非标、高客单价的生意,居间的经纪人不仅不可能被取代,反而是需求最稳定、最活跃的。
庆幸的是房多多活了下来。2017年他们开始调整战略,解散了二手房业务团队,转向“服务经纪人”,不仅向中介派单,还提供各种基于SaaS的管理工具。
不过等房多多转过身来,却发现“技术赋能经纪商”已是大潮流。贝壳找房在打造新经纪服务生态,58集团则提出要构建“全赋能开放平台”。这和房多多要做的大同小异。
上市一月
近一个月来,房多多没有经历“上市破发”或“一路跳水”窘境,截至发稿,股价仍维持在13美元发行价上下,没有剧烈起伏。
不过,质疑声还是在翻滚。房多多头顶“产业互联网SaaS(软件即服务)第一股”光环上市。不少投资者担忧,房多多可能会重蹈房天下的覆辙。房天下2010年9月以42.5美元价格挂牌,2014年一度冲到94.98美元,但最近4个月,已经跌到2美元左右。
即便股价保持稳定,上市也并没有为房多多带来多少“弹药”:募得7800万美元资金,与最初1.5亿美元目标相差甚远。与之对比,链家系的贝壳找房今年7月融到12亿美元。
目前的国内在线房地产交易市场,主角是链家系和58系,房多多虽自称中国最大在线房地产交易平台,然而如果不是上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
但房多多依旧是一家资金链紧张的公司。从2017年开始,房多多的资产负债率就一直在70%以上。今年上半年房多多有16亿元收入,同期流动性负债达到23亿元,其中接近15亿元是应付账款。
禾父领鲜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