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供需对接 市场驱动 推动消费扶贫可持续
编辑/2019-11-30/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消费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2019年以来,各地 ...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消费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2019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挖掘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机制潜力,持续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为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介绍全社会推进消费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现推出“消费扶贫·社会各界在行动”系列报道。
“消费扶贫·社会各界在行动”系列案例之六
科技助力 供需对接 市场驱动 推动消费扶贫可持续
——中国药科大学与陕西镇坪县结对探索市场导向型消费扶贫模式
镇坪县位于陕西最南端,大巴山北麓、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是丹江水库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处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素有“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之美誉。
中国药科大学结对帮扶镇坪初期,镇坪县是陕西省唯一一个不通二级以上公路的县。学校在牵线帮助镇坪县打破交通瓶颈的同时,帮助该县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并依托镇坪县域资源优势,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巩固脱贫链,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借助科技和市场力量,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努力将镇坪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一、利用市场机制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
2018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针对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高校应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决定集中定向采购镇坪县农产品。
一是学校采购单位与镇坪企业(合作社)签订直购订单。2018年以来,中国药科大学共投入400万元用于定点收购镇坪县农副产品。这种方式打通了镇坪农特产品进学校、进食堂、进工会的直供通道,仅2018年就直购了214.5万元的镇坪农产品。其中,学校工会与陕西泰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114.57万元的购买农产品协议,购买镇坪县农产品香菇、木耳、蜂蜜、粉丝、土豆片、花茶等2600余份镇坪长寿大礼包作为教职工元旦福利品;学校后勤服务集团与陕西深山来客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签订25吨葵花油90万元的粮油购买合同,带动发展12个油葵种植基地,带动葵农户均增收近万元。 中国药科大学协助镇坪县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
二是探索市场导向型消费扶贫模式。按照“学校+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需求引领供给,建立需求清单、供给清单,每月一梳理、每月一对接,学校统筹需求下订单、企业组织货源供产品、合作社分工负责抓落实、农户根据订单抓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以品质化消费需求带动了镇坪特色产业发展。
在镇坪县“乡村守望·我在镇坪有块田”公益活动中,中国药科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分别与镇坪县上竹镇中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镇坪县上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坪县南天宫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认领10亩土地,签订了10万元蔬菜订单。按照“学校+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镇坪上的企业组织等价货源,替换蔬菜不能应时应季供货时的货源,并统一检验检疫和检测,保障货源的食品安全,破解城市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质量、品种等方面的顾虑问题,又保障了镇坪农户安心种植蔬菜,扩大了镇坪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打破了土地面积有限的局限和农副产品品种局限,让农户把闲散的蔬菜粮食和山货野菜等无法变现的农副产品都能依托企业置换成现金,通过市场带动、利益联结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了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科技助力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
一是以节为媒促消费。学校搭台、企业唱戏,探索“招商推介+特色产品展示”模式,推动供需双方面对面对接,建立消费市场网络。2018年9月20日,中国药科大学定点帮扶镇坪县脱贫论坛暨镇坪县中药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学校邀请知名药企30余家参会,20余家镇坪企业参加,现场签订10余项合作协议。会议期间,在学校开展镇坪农产品展销会,现场销售镇坪县农产品万余元。201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期间,镇坪县深山来客公司抢抓机遇,向中国药科大学餐厅提供体验农特产品,并选派厨师现场培训烹饪技术,活动结束后农产品订单纷至沓来。此外,学校在学校食堂、镇坪道地药材园长期搭建镇坪农产品展销柜台和展销区,向到访学校的社会各界人士推介镇坪农产品等,有力促进了镇坪特色农产品消费。 中国药科大学举办镇坪县农产品推销会
二是建立利益共同体。坚持科研支撑、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挖掘镇坪中药资源,探索了中国药科大学+中药材产业+科研产品的“一品带多业”的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
镇坪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历史上就是“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按照“飞地做加工、县内建基地、区域拓市场、研发在院所”发展思路,中国药科大学先后引荐50余家药企到镇坪考察,促成了中药配方颗粒(项目一期投资6.8亿元,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亿元)、飞渡峡中药康旅等一批重大中药产业化项目落地,健全镇坪中药材产业链,带动“种植-深加工-产品-康养旅游”价值链提升,促进了镇坪中药材的稳定销售,带动群众可持续脱贫致富。
如中国药科大学与安康普欣药业共建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镇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提供科研支撑,推动形成镇坪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中药产业集群。中国药科大学对接市场需要,自主研发一款外用抗眼疲劳、助睡眠的中药护眼眼罩,此款中药眼罩使用了大量的镇坪艾草、野菊花,使得镇坪县漫山遍野闲置的草本植物“变废为宝”,仅上市1个月就销售12000盒,通过优质产品吸引了外省企业在镇坪投资建立粗加工社区工厂,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脱贫。利用镇坪田间地头种植的天星米、金丝皇菊、高山茶等绿色农产品,联合江苏企业共同研发了“天星米面包”“金丝皇菊面包”“高山富硒茶花护肤水”等健康产品,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帮助镇坪把资源变成产品,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协助构建体现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协助镇坪创立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引领增强农特产品核心竞争力。
一是科技支撑抓标准。依托中国药科大学科研力量,推进镇坪特色农产品品质检测分析,制定完善的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制定简明实用的操作手册,建立起既符合农产品实际又与国家和行业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目前,协助镇坪县制定行业标准12个、企业标准26个。 中国药科大学科技助力镇坪县研发金丝皇菊面包
二是强化监管抓质量。为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响镇坪健康产品品牌,中国药科大学充分利用科研技术优势,一方面,帮助镇坪启动了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大农产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禁农药、兽药、渔药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突出特色抓品牌。协助镇坪制定了品牌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充分挖掘“长寿文化之乡”的品牌价值,帮助镇坪黄连、镇坪乌鸡、镇坪洋芋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着力打造长寿镇坪区域公共品牌。
四、规划发展中药康养旅游业
中国药科大学结合镇坪中药材、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帮助镇坪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镇坪将中药康旅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重点规划了飞渡峡中药康旅项目,项目规划面积5万亩,预期投资15亿,分为四大区域:中药主题康养区、中药文化体验区、中药养生观光区、高端养生体验区,项目支撑包括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大观园、富硒产品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嗅觉植物风情体验馆、康旅结合中医药生态园、中药材质量追溯科普馆、中药材DIY农家乐、康养公寓、中医药养生体验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精油、特色药膳、香囊等旅游产品。项目围绕中药资源要素,依托“自然国心”长寿文化,打造全域中药康养旅游大引擎,带动华坪镇、曾家镇等中药名镇建设,形成以中药食疗养生和气候养生为核心,以中药养生产品为辅助的秦巴地区中药康养旅游示范带,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飞渡峡麦渣坪国际野奢级中医药康养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中国药科大学帮助镇坪县规划发展中药康养旅游业
五、启示
在中国药科大学的帮扶下,镇坪县中药产业、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带动全县发展中药企业8户,发展中药种植基地20余个,发展中药材6万余亩,带动4000余户农户参与实现增收脱贫,2018年镇坪县在安康市率先整县脱贫摘帽。
中国药科大学帮扶镇坪县,发挥学校消费需求和科研优势,引领开展的市场导向型消费扶贫模式,对于破解贫困县需求市场信息对接不准、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了路径,对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启示是:
(一)利益联结是供需稳固对接的关键。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消费是手段,扶贫是目的,但既是消费,本质上仍属于市场行为,须按平等互利的市场规律办事。如此,交易双方方能各得其所。作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来说,农户要为客户提供品质过硬的农产品,或细致周到的服务,不让消费者“吃亏”。中国药科大学帮扶镇坪探索的消费扶贫模式,地方政府和帮扶单位精准找准定位,引导而不包办,充分发挥主场的导向作用,推动完善产、供、销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的合作,不会随着帮扶重心的转移而转移,消费扶贫最终可以转化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政策引导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完善消费扶贫考核政策措施,激发帮扶单位消费扶贫内生动力,在市场导向下探索稳固供销合作,供需对接规模越来越大、供需合作关系越来越牢、扶贫带贫效果越来越好。从消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在贫困户和消费群体之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把销售渠道打通,解决贫困户会种不会销的问题,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户通过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得收入,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自然增强。地方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和农业产业系列政策,及时解决产供销链条的关键问题,充分调动企业、群众和干部的内生动力。可以说,消费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比直接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更能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参与热情,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巩固消费扶贫成果的关键。供给适应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消费扶贫倒逼了农村产业升级。随着消费扶贫的不断推进,城市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贫困地区农产品,高品质的市场需求将对市场供给带来挑战,必须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消费扶贫是一个全产业链行为,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缺位,必须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消费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2019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深入挖掘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机制潜力,持续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为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介绍全社会推进消费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现推出“消费扶贫·社会各界在行动”系列报道。
“消费扶贫·社会各界在行动”系列案例之六
科技助力 供需对接 市场驱动 推动消费扶贫可持续
——中国药科大学与陕西镇坪县结对探索市场导向型消费扶贫模式
镇坪县位于陕西最南端,大巴山北麓、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是丹江水库的源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处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范围,素有“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之美誉。
中国药科大学结对帮扶镇坪初期,镇坪县是陕西省唯一一个不通二级以上公路的县。学校在牵线帮助镇坪县打破交通瓶颈的同时,帮助该县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并依托镇坪县域资源优势,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巩固脱贫链,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借助科技和市场力量,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努力将镇坪的绿水青山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一、利用市场机制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
2018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针对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高校应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决定集中定向采购镇坪县农产品。
一是学校采购单位与镇坪企业(合作社)签订直购订单。2018年以来,中国药科大学共投入400万元用于定点收购镇坪县农副产品。这种方式打通了镇坪农特产品进学校、进食堂、进工会的直供通道,仅2018年就直购了214.5万元的镇坪农产品。其中,学校工会与陕西泰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114.57万元的购买农产品协议,购买镇坪县农产品香菇、木耳、蜂蜜、粉丝、土豆片、花茶等2600余份镇坪长寿大礼包作为教职工元旦福利品;学校后勤服务集团与陕西深山来客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签订25吨葵花油90万元的粮油购买合同,带动发展12个油葵种植基地,带动葵农户均增收近万元。 中国药科大学协助镇坪县构建农产品品牌体系
二是探索市场导向型消费扶贫模式。按照“学校+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需求引领供给,建立需求清单、供给清单,每月一梳理、每月一对接,学校统筹需求下订单、企业组织货源供产品、合作社分工负责抓落实、农户根据订单抓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以品质化消费需求带动了镇坪特色产业发展。
在镇坪县“乡村守望·我在镇坪有块田”公益活动中,中国药科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分别与镇坪县上竹镇中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镇坪县上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坪县南天宫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认领10亩土地,签订了10万元蔬菜订单。按照“学校+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镇坪上的企业组织等价货源,替换蔬菜不能应时应季供货时的货源,并统一检验检疫和检测,保障货源的食品安全,破解城市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质量、品种等方面的顾虑问题,又保障了镇坪农户安心种植蔬菜,扩大了镇坪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打破了土地面积有限的局限和农副产品品种局限,让农户把闲散的蔬菜粮食和山货野菜等无法变现的农副产品都能依托企业置换成现金,通过市场带动、利益联结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了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二、科技助力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
一是以节为媒促消费。学校搭台、企业唱戏,探索“招商推介+特色产品展示”模式,推动供需双方面对面对接,建立消费市场网络。2018年9月20日,中国药科大学定点帮扶镇坪县脱贫论坛暨镇坪县中药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中国药科大学江宁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学校邀请知名药企30余家参会,20余家镇坪企业参加,现场签订10余项合作协议。会议期间,在学校开展镇坪农产品展销会,现场销售镇坪县农产品万余元。2019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期间,镇坪县深山来客公司抢抓机遇,向中国药科大学餐厅提供体验农特产品,并选派厨师现场培训烹饪技术,活动结束后农产品订单纷至沓来。此外,学校在学校食堂、镇坪道地药材园长期搭建镇坪农产品展销柜台和展销区,向到访学校的社会各界人士推介镇坪农产品等,有力促进了镇坪特色农产品消费。 中国药科大学举办镇坪县农产品推销会
二是建立利益共同体。坚持科研支撑、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挖掘镇坪中药资源,探索了中国药科大学+中药材产业+科研产品的“一品带多业”的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
镇坪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历史上就是“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按照“飞地做加工、县内建基地、区域拓市场、研发在院所”发展思路,中国药科大学先后引荐50余家药企到镇坪考察,促成了中药配方颗粒(项目一期投资6.8亿元,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亿元)、飞渡峡中药康旅等一批重大中药产业化项目落地,健全镇坪中药材产业链,带动“种植-深加工-产品-康养旅游”价值链提升,促进了镇坪中药材的稳定销售,带动群众可持续脱贫致富。
如中国药科大学与安康普欣药业共建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镇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提供科研支撑,推动形成镇坪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中药产业集群。中国药科大学对接市场需要,自主研发一款外用抗眼疲劳、助睡眠的中药护眼眼罩,此款中药眼罩使用了大量的镇坪艾草、野菊花,使得镇坪县漫山遍野闲置的草本植物“变废为宝”,仅上市1个月就销售12000盒,通过优质产品吸引了外省企业在镇坪投资建立粗加工社区工厂,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脱贫。利用镇坪田间地头种植的天星米、金丝皇菊、高山茶等绿色农产品,联合江苏企业共同研发了“天星米面包”“金丝皇菊面包”“高山富硒茶花护肤水”等健康产品,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帮助镇坪把资源变成产品,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协助构建体现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协助镇坪创立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引领增强农特产品核心竞争力。
一是科技支撑抓标准。依托中国药科大学科研力量,推进镇坪特色农产品品质检测分析,制定完善的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制定简明实用的操作手册,建立起既符合农产品实际又与国家和行业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目前,协助镇坪县制定行业标准12个、企业标准26个。 中国药科大学科技助力镇坪县研发金丝皇菊面包
二是强化监管抓质量。为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响镇坪健康产品品牌,中国药科大学充分利用科研技术优势,一方面,帮助镇坪启动了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加大农产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禁农药、兽药、渔药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行为,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突出特色抓品牌。协助镇坪制定了品牌强县三年行动计划,充分挖掘“长寿文化之乡”的品牌价值,帮助镇坪黄连、镇坪乌鸡、镇坪洋芋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着力打造长寿镇坪区域公共品牌。
四、规划发展中药康养旅游业
中国药科大学结合镇坪中药材、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帮助镇坪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镇坪将中药康旅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重点规划了飞渡峡中药康旅项目,项目规划面积5万亩,预期投资15亿,分为四大区域:中药主题康养区、中药文化体验区、中药养生观光区、高端养生体验区,项目支撑包括药用动植物养殖种植大观园、富硒产品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嗅觉植物风情体验馆、康旅结合中医药生态园、中药材质量追溯科普馆、中药材DIY农家乐、康养公寓、中医药养生体验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精油、特色药膳、香囊等旅游产品。项目围绕中药资源要素,依托“自然国心”长寿文化,打造全域中药康养旅游大引擎,带动华坪镇、曾家镇等中药名镇建设,形成以中药食疗养生和气候养生为核心,以中药养生产品为辅助的秦巴地区中药康养旅游示范带,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飞渡峡麦渣坪国际野奢级中医药康养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中国药科大学帮助镇坪县规划发展中药康养旅游业
五、启示
在中国药科大学的帮扶下,镇坪县中药产业、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带动全县发展中药企业8户,发展中药种植基地20余个,发展中药材6万余亩,带动4000余户农户参与实现增收脱贫,2018年镇坪县在安康市率先整县脱贫摘帽。
中国药科大学帮扶镇坪县,发挥学校消费需求和科研优势,引领开展的市场导向型消费扶贫模式,对于破解贫困县需求市场信息对接不准、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了路径,对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启示是:
(一)利益联结是供需稳固对接的关键。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消费是手段,扶贫是目的,但既是消费,本质上仍属于市场行为,须按平等互利的市场规律办事。如此,交易双方方能各得其所。作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方来说,农户要为客户提供品质过硬的农产品,或细致周到的服务,不让消费者“吃亏”。中国药科大学帮扶镇坪探索的消费扶贫模式,地方政府和帮扶单位精准找准定位,引导而不包办,充分发挥主场的导向作用,推动完善产、供、销全链条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的合作,不会随着帮扶重心的转移而转移,消费扶贫最终可以转化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政策引导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完善消费扶贫考核政策措施,激发帮扶单位消费扶贫内生动力,在市场导向下探索稳固供销合作,供需对接规模越来越大、供需合作关系越来越牢、扶贫带贫效果越来越好。从消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在贫困户和消费群体之间建立起一个便捷的交易渠道,把销售渠道打通,解决贫困户会种不会销的问题,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户通过销售自己的农产品获得收入,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自然增强。地方政府支持市场主体和农业产业系列政策,及时解决产供销链条的关键问题,充分调动企业、群众和干部的内生动力。可以说,消费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比直接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更能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参与热情,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巩固消费扶贫成果的关键。供给适应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消费扶贫倒逼了农村产业升级。随着消费扶贫的不断推进,城市消费者会更多地选择贫困地区农产品,高品质的市场需求将对市场供给带来挑战,必须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消费扶贫是一个全产业链行为,涉及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缺位,必须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