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明年经济成色 政策工具足增长不失速
编辑/2019-12-02/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本报记者:赵白执南 明年经济增速会不会“破6”?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会不会反弹?调控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在2020年即将来临之际,这三大关键问题牵动投资者神经。综合机构和专家观点来看,我国经济已步入中高速阶段,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但在经济下行压 ...
本报记者:赵白执南
明年经济增速会不会“破6”?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会不会反弹?调控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在2020年即将来临之际,这三大关键问题牵动投资者神经。综合机构和专家观点来看,我国经济已步入中高速阶段,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态势下,财政政策料更加积极,基建投资有发力空间,将继续扮演托底角色,确保经济不失速,保持在合理增长空间。
经济增长不失速
“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守住6.0%。”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计,分季度来看,经济增速预计将呈现“缓V型”走势,二季度存在单季增速“破6”的可能性。
“预计明年实际GDP增速将继续走平,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继而开始企稳,全年将维持6%左右的增速水平。从名义GDP角度观察,预计明年GDP名义增速也将高于今年中枢水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
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看来,综合“三驾马车”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在当前5%-6%左右的位置具备企稳潜力。这一增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期底部,即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速都有望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
程实说,中国经济增质将渐渐取代增速。在需求侧,居民福利将进一步优化。得益于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失业保险基金、高职院校扩招等社会保障政策,居民福利对于经济下行风险的抵抗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降低。在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将逐步提升,中国科创正在以投入产出比优势展现出“弯道超车”趋势。
投资仍将发挥托底功效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认为,坚持“房住不炒”和全面收紧房地产融资的情况下,明年房地产投资将高位回落。
不过,在程实看来,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行空间有限。本轮地产周期已步入下行通道,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但由于前期房企“高周转”策略的滞后影响,这两年所累积的大量未完工项目,有望在明年转化为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稳健增长,建安投资的韧性预计将延续至2020年末。
尽管高位回落,但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韧性仍将对经济构成支撑。对于促进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建议,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收紧引发重大金融风险。房地产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较长,有必要推动改革更多地发挥其实体经济功能,回归居住属性和制造业属性。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同时,利用时间窗口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此外,诸建芳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可以通过基建投资显著回升予以对冲。从基建的空间来看,城市群未来发展仍然大有可为,户籍制度的持续放开、城市群建设的加快以及“交通强国”等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将继续为基建投资提供舞台。老旧城改造等规划、5G网络商用等也将提振基建投资需求。
“2020年基建投资预计仍是财政发力重点。随着专项债发行使用并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还将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基建投资增速未来有望继续回升。”陈卫东表示。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7.4%。专项债额度提升、支出比例向基建倾斜,以及补充资本金的政策刺激等都是提振基建的有利因素。而专项债由于不属于赤字预算体系内,具有较大空间。
政策工具充足
经济发展仍需政策托底。陈卫东表示,2020年,宏观政策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要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我国央行未来可以继续通过下调MLF利率来实现较低的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传统意义上的降息也依然是央行未来政策操作工具箱内的备选项。
诸建芳预计,货币政策焦点将从缓解融资难到缓解融资贵。预计2020年MLF利率迎来两次下调,实体融资利率有望继续走低,准备金率或围绕“三档两优”下降100-150个基点。
财政政策方面,诸建芳认为,2020年仍体现为“加力提效”。其中,“提效”的重点在于推动专项债充当资本金以及增加对基建的倾斜;“加力”则在于广义赤字的合理上升。他预计,财政赤字率将提至3%,并适当增加广义赤字,包括新增地方专项债至3万亿元,同时将推动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等,并进一步推出创新型政策工具。
相较货币、财政政策两者而言,任泽平认为,当前宏观政策选择当中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在防范化解风险重要性凸显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作为结构性政策,不同于总量的货币政策,更有助于扩内需、降成本、调结构。除了增发专项债、扩大赤字以外,减税降费方式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增加国有企业资产利润上缴比例,避免税收增速下行过多等。
明年经济增速会不会“破6”?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会不会反弹?调控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在2020年即将来临之际,这三大关键问题牵动投资者神经。综合机构和专家观点来看,我国经济已步入中高速阶段,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态势下,财政政策料更加积极,基建投资有发力空间,将继续扮演托底角色,确保经济不失速,保持在合理增长空间。
经济增长不失速
“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守住6.0%。”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计,分季度来看,经济增速预计将呈现“缓V型”走势,二季度存在单季增速“破6”的可能性。
“预计明年实际GDP增速将继续走平,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继而开始企稳,全年将维持6%左右的增速水平。从名义GDP角度观察,预计明年GDP名义增速也将高于今年中枢水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
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看来,综合“三驾马车”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在当前5%-6%左右的位置具备企稳潜力。这一增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期底部,即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速都有望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
程实说,中国经济增质将渐渐取代增速。在需求侧,居民福利将进一步优化。得益于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失业保险基金、高职院校扩招等社会保障政策,居民福利对于经济下行风险的抵抗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降低。在供给侧,全要素生产率将逐步提升,中国科创正在以投入产出比优势展现出“弯道超车”趋势。
投资仍将发挥托底功效
从房地产投资来看,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认为,坚持“房住不炒”和全面收紧房地产融资的情况下,明年房地产投资将高位回落。
不过,在程实看来,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行空间有限。本轮地产周期已步入下行通道,土地购置费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但由于前期房企“高周转”策略的滞后影响,这两年所累积的大量未完工项目,有望在明年转化为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稳健增长,建安投资的韧性预计将延续至2020年末。
尽管高位回落,但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韧性仍将对经济构成支撑。对于促进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建议,一方面要防止货币放水刺激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度收紧引发重大金融风险。房地产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较长,有必要推动改革更多地发挥其实体经济功能,回归居住属性和制造业属性。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同时,利用时间窗口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此外,诸建芳认为,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可以通过基建投资显著回升予以对冲。从基建的空间来看,城市群未来发展仍然大有可为,户籍制度的持续放开、城市群建设的加快以及“交通强国”等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将继续为基建投资提供舞台。老旧城改造等规划、5G网络商用等也将提振基建投资需求。
“2020年基建投资预计仍是财政发力重点。随着专项债发行使用并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还将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基建投资增速未来有望继续回升。”陈卫东表示。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7.4%。专项债额度提升、支出比例向基建倾斜,以及补充资本金的政策刺激等都是提振基建的有利因素。而专项债由于不属于赤字预算体系内,具有较大空间。
政策工具充足
经济发展仍需政策托底。陈卫东表示,2020年,宏观政策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要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我国央行未来可以继续通过下调MLF利率来实现较低的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传统意义上的降息也依然是央行未来政策操作工具箱内的备选项。
诸建芳预计,货币政策焦点将从缓解融资难到缓解融资贵。预计2020年MLF利率迎来两次下调,实体融资利率有望继续走低,准备金率或围绕“三档两优”下降100-150个基点。
财政政策方面,诸建芳认为,2020年仍体现为“加力提效”。其中,“提效”的重点在于推动专项债充当资本金以及增加对基建的倾斜;“加力”则在于广义赤字的合理上升。他预计,财政赤字率将提至3%,并适当增加广义赤字,包括新增地方专项债至3万亿元,同时将推动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等,并进一步推出创新型政策工具。
相较货币、财政政策两者而言,任泽平认为,当前宏观政策选择当中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在防范化解风险重要性凸显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作为结构性政策,不同于总量的货币政策,更有助于扩内需、降成本、调结构。除了增发专项债、扩大赤字以外,减税降费方式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降低社保费率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增加国有企业资产利润上缴比例,避免税收增速下行过多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