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定调2020年中国经济
编辑/2019-12-19/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总结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部署了2020年的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下一年度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信号灯,因此,会议精神不仅引起中国各级政府、企业、投资者、学者以及老百姓的广泛关注, ...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总结了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部署了2020年的经济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下一年度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信号灯,因此,会议精神不仅引起中国各级政府、企业、投资者、学者以及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外国政府、媒体、智库、投资机构的瞩目,毕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目的地,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
201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5%,连续13年位列世界第一,在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分工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2019年对于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边打边谈,跌宕起伏,RCEP谈判峰回路转又波折不断,从国内环境来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让国民的凝聚力空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但韧性犹在,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之年,稳步前进。
2020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2020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终局之年,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蓄力,为“十四五”规划夯实基础,做好开局,需要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前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继续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2%,第三季度为6%,为27年来的新低,不过,11月经济数据意外好于预期,完成全年经济增长6%的目标应不成问题。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但不少外媒预测中国官方的增速目标应仍在6%左右。会议提出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中国政府将综合运用宏观、微观和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稳、活、实的政策框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但强调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可以看作是对2018-2019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经验总结和局部优化,目的是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民生托底,改革护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其中关于民生的部分着墨甚重,毕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看一系列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兜住民生底线是明年工作的重心之一。首先是稳定就业,“稳就业”也是“六稳”之首,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连续第7年达1300万,就业总量稳定,2020年,除了保持这样的态势之外,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就业质量也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其次是稳定房市,本次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思路,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转向的猜测盖棺定论,但是,会议强调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老旧小区改造,预计将成为明年投资的重点领域。民生领域的其他任务更是拳拳到肉、发力精准,涉及到养老问题、三农问题以及猪肉供应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将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的步伐,营造支持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效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同时将有序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置,事实上,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最高法等13部门已经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国有“僵尸企业”破产退出,预计2020年该方案的落实将加速。金融领域的改革思路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大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各归其位,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资本市场的改革首次聚焦创业板和新三板,预计将在注册制、上市门槛、投资者适当性、转板等领域有一系列新的举措,推动资本市场更好的发挥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以及投融资的功能。
协调发展,内外共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谋篇布局,以系统论的观点强调政策、区域、要素的协调发展和全局联系。在区域发展战略方面,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力图将这些区域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群落和增长极,突出了区域发展的目标以及引领作用。
从内外平衡的角度来看,会议既提出稳外贸、稳外资的目标和任务,强调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又明确指出将降低关税总水平、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双边和多变自贸协议谈判,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共赢的发展格局。
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才能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刘春生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下一年度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信号灯,因此,会议精神不仅引起中国各级政府、企业、投资者、学者以及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外国政府、媒体、智库、投资机构的瞩目,毕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目的地,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向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
2018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5%,连续13年位列世界第一,在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跨国公司基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分工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2019年对于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边打边谈,跌宕起伏,RCEP谈判峰回路转又波折不断,从国内环境来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让国民的凝聚力空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但韧性犹在,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之年,稳步前进。
2020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2020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终局之年,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蓄力,为“十四五”规划夯实基础,做好开局,需要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前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要坚持稳字当头,继续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2%,第三季度为6%,为27年来的新低,不过,11月经济数据意外好于预期,完成全年经济增长6%的目标应不成问题。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提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目标,但不少外媒预测中国官方的增速目标应仍在6%左右。会议提出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中国政府将综合运用宏观、微观和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稳、活、实的政策框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但强调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可以看作是对2018-2019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经验总结和局部优化,目的是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民生托底,改革护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其中关于民生的部分着墨甚重,毕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看一系列经济指标,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兜住民生底线是明年工作的重心之一。首先是稳定就业,“稳就业”也是“六稳”之首,2019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连续第7年达1300万,就业总量稳定,2020年,除了保持这样的态势之外,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就业质量也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其次是稳定房市,本次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思路,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转向的猜测盖棺定论,但是,会议强调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老旧小区改造,预计将成为明年投资的重点领域。民生领域的其他任务更是拳拳到肉、发力精准,涉及到养老问题、三农问题以及猪肉供应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将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的步伐,营造支持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效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同时将有序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置,事实上,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最高法等13部门已经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国有“僵尸企业”破产退出,预计2020年该方案的落实将加速。金融领域的改革思路也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大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各归其位,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资本市场的改革首次聚焦创业板和新三板,预计将在注册制、上市门槛、投资者适当性、转板等领域有一系列新的举措,推动资本市场更好的发挥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以及投融资的功能。
协调发展,内外共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谋篇布局,以系统论的观点强调政策、区域、要素的协调发展和全局联系。在区域发展战略方面,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力图将这些区域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群落和增长极,突出了区域发展的目标以及引领作用。
从内外平衡的角度来看,会议既提出稳外贸、稳外资的目标和任务,强调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又明确指出将降低关税总水平、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双边和多变自贸协议谈判,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共赢的发展格局。
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才能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刘春生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春运背后的科技巨变 上一篇:今年银行发债规模大增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