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中国军队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致敬背后这位女战士!

编辑/2020-03-22/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作者?l?文七君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重磅好消息:我国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已经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有多重磅呢? ? 就在上个月,特朗普还因为疫苗,和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当庭大吵了一架。他催着开发疫苗,但是院长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就算按照火箭速度推进 ...
  作者?l?文七君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重磅好消息:我国成功研制重组新冠疫苗,已经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    有多重磅呢?

  ?

  就在上个月,特朗普还因为疫苗,和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当庭大吵了一架。他催着开发疫苗,但是院长斩钉截铁地告诉他:

  就算按照火箭速度推进,也得至少一年!

  ?

  现在,这个最强武器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不得不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

  这个重磅消息一出,话题一夜阅读量超过6亿,十几万人在网上欢欣雀跃,手抖着点赞。

  ?    致敬研发团队!科研能力是未来最强竞争力!

  ?

  致敬中国速度!

  ?

  且看军民磨利剑,锋出宝鞘斩瘟魔!

  ?    点开这个短视频,一起见证这个让人骄傲的大事件!

  ?

  上面这个视频里出镜的女士,正是今天不得不说的一位大boss。

  ?

  她是《战狼2》里陈博士的原型,“疫苗将军”陈薇院士。

  ?

  就是她,带着科研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前线,争分夺秒攻关,才研制出疫苗。

  ?

  疫苗利剑出鞘,她就是造剑大师。

  ?    ?

  陈薇带领团队大年初二就进驻武汉,迅速投入工作,已经在武汉坚守了一个多月。

  ?

  “早上8点到实验室准备,凌晨4点回宿舍睡觉。”一同前去一线的院里同事说,这就是他们抗疫的每一天日常。

  ?

  没有时间吃午饭,就在会议室凑合泡面。    ?

  高强度的连轴转工作,拼就了比火箭还快的陈式抗疫速度。

  ?

  刚到一线,陈薇团队就迅速搭建起核酸检测平台,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大大缩短了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陈薇团队到达的十天之内,武汉就累计检测了43000多例样本。

  ?

  3月16日,陈薇团队又率先研发出了重组新冠疫苗。全世界,首次。

  ?

  陈薇说,疫苗是终结新冠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拥有自主研发的疫苗,是我们的大国风范。

  ?    她的显赫战绩可不只是新冠疫苗。

  ?

  她不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军事医学研究院少将,2003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文韬武略集于一身。

  ?

  她是中国首席生物武器防御专家。

  ?

  她成功研制了我军20年以来批准人体研究的第一个基因工程炭疽疫苗。

  ?

  她研发的抗病毒喷雾剂,让全国14000名医护人员免于非典病毒感染。

  ?

  她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

  ?

  从1991年参军到如今,30年来陈薇与毒为伍,与疫同行,为疫区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

  ?

  她,是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

  01

  最不适合做科研的人

  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金华兰溪县。自上学起,陈薇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时她考上了浙大化工系,四年后又保送清华读硕。

  ?

  如果不是回顾早年经历,你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如今的女将军陈薇,少年时其实是一位文艺女青年。

      

  ?

  她爱穿旗袍,喜欢兰花,是一个诗意婉约的江南女子;她喜欢文艺,是学校《研究生通讯》的副主编;她爱跳舞,常常光顾周末学生食堂舞会;她热衷社会实践,是学生咖啡厅第一批女服务员。

  ?

  同学们说她是最不适合做科研的人。

  ?

  硕士毕业前,陈薇和深圳一家名企签了合同,马上就要做一枚高薪白领。

  ?

  结果一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开辟出了新天地。

  ?

  1991年某一天,老师让她去军事科学院买抗体。这一去,她就被那里吸引住了。冷冰冰的器械设备在她眼里如同至宝,顶尖的科研课题更让她心向往之。

  ?

  她萌生了到军事科学院做科研的想法。

  ?

  一边,家人朋友不理解,觉得清华硕士到部队就是埋没,入伍就是落伍。另一边,已经签了合同的深圳公司不肯轻易放人。

  ?

  没成想陈薇竟是铁定了心。她请导师出面,才摆平了这桩事情。

  ?

  1991年4月,25岁的陈薇特招入伍,进了北京的军事科学院,在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工作。

  ?

  在清华校园翩翩起舞的靓丽女生,从此成为一名与烈性病毒战斗的女战士。    ?

  02

  三十年沉心磨一剑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

  科研需要沉潜。自1991年参军后,陈薇就一头扎入研究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日子很清苦,她住在一间10平米的小屋,一住就是很多年。当时很多企业老板找她合作开发药物,但她从不心动。

  ?

  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既要忍受科学研究者的孤独,还要承担实验失败的坎坷。

  ?

  毕业后那几年里,她自己一个人做实验,很少在夜里12点前回宿舍。

  ?

  成家后,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只是抽空回家看了看公婆,回到实验室却看到一地的液体。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在实验室放声大哭。

  ?

  一整个晚上,她辗转难眠,脑子里都在回想李清照的那首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

  自那之后,陈薇就更少回家了。

      

  ?

  1998年,32岁的陈薇成为一名母亲。临产的前两天,她还坚持在实验室工作。孩子刚满月,她又回到工作岗位。

  ?

  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工作,她与家人隔离了100多天。当时她儿子才四岁半,只能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她。?

  有天有人通知她丈夫:《焦点访谈》里,可能会有你爱人的镜头。

  ?

  丈夫告诉儿子后,儿子就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等,一看到电视里有妈妈的镜头,小家伙就噙着眼泪主动去亲妈妈。

      

  ?

  陈薇常常说:要在工作中尽量忘掉你的性别。

  ?

  与病毒共舞三十年来,她在工作中忘记的,何止是性别呢?

  她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

  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晚上12点以后回家,是家常便饭。回家只是吃饭和休息,其余时间全在实验室。为了工作,她可以几天几夜不休息。

  ?

  自己亲自做实验,设备坏了自己动手修。技术关键在哪儿,她一清二楚。实验的难点在哪儿,她心中有数。

  ?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走入了科研的事业中。但是成为日后的科研带头人,却是一种必然。

      

  ?

  作为清华大学的硕士,陈薇许多同学的收入,早就远超过她。但她依然坚定地铆在新型疫苗和药物研究上,几十年不离不移。

  ?

  她说: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

  “我来到军队的第一天起,就决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因为我的老前辈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留下最大的一个原因,我喜欢专注做这个事儿。”

  ?

  在生物防控的战场上,陈薇一直是一线中的一线。她带领着团队冲在最前面,铸造了一个个生物盾牌。

  ?

  陈父当初给女儿取名陈薇,是因为蔷薇的习性。

  ?

  “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且有一股暗香。而且蔷薇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能够怒放。”

  ?

  名如其人,陈薇,就是这蔷薇一般的人。

  ?

  03

  “穿上这身军装

  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

  三十年来,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有鼠疫、炭疽、埃博拉……全是烈性病毒。

  ?

  同事在转业前,还特意劝她:陈薇,你少搞这些魔鬼课题研究。

  ?

  但是陈薇停不下来。

  ?

  “生物技术是把双刃剑,它能用于国计民生,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很难防御。”

  ?

  一想到这些东西可能用于战争和恐怖袭击,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她就对铸造生物盾牌,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

  ?

  危急时刻见行动,防疫战场显担当。

  ?

  从2003年非典,到如今的新冠,她都第一时间跑到了战斗的最前线。

  ?

  2003年,SARS肆虐。陈薇团队在国内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是非典元凶。

  ?

  出于科学的敏感度,她意识到,自己三年来一直研究的一种用于丙肝的干扰素,可能对非典有用。

  ?

  她第一个连夜进入安全三级(p3) 负压实验室,立即开展病毒研究。

  ?    人在负压的环境里会缺氧,还会伴随剧烈的头痛。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一次最多5个小时。

  ?

  但是为了和病毒抢时间,她常常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

  进实验室前就开始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穿着成人尿不湿。加上身穿三层厚重的防护服,每次从实验室出来,都会虚脱。

  ?

  实验关键阶段,她甚至连续48小时不眠不休,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

  ?

  为了申报临床提交材料,又是连续奋战72小时,完全没有合眼。

  ?

  长时间的疲劳导致头部血管痉挛,异常疼痛。疼得无法忍受时,她只能一边用双手紧紧地揪住头发来缓解疼痛,一边继续工作。

      

  ?

  非典期间,她跑遍了全国83个定点医院,在高危人群中指导用药,收集数据。

  ?

  为了采集样本,她深入一线,每日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面临着巨大的生命危险。

  ?

  全国共有14000名医护人员使用了她所研发的“重组人ω干扰素”喷鼻剂,无一例感染。

  ?

  因为在SARS抗疫期间的突出贡献,陈薇获得了“2003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

  很多人问过她:

  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

  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

  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

  “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

  这是一位战士的坚韧,也是一名英雄的担当。

      

  04

  狙击埃博拉

  世界谈埃色变,我却要冲到非洲一线去

  在电影《战狼2》中,有个叫陈博士的援非医生。陈薇正是这个角色的原型。

      

  电影中,陈博士为了保护疫苗不惜牺牲性命。

  在现实中,陈薇为科研献身的勇气,也一般无二。

  ?

  2004年,埃博拉病毒还不为国人所知,陈薇就已经带领团队开始做病毒研究。

  ?

  很多科研管理人员不解,常常问陈薇:埃博拉是什么?做埃博拉疫苗有谁用?

  ?

  但是她有高瞻远瞩:埃博拉离中国,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尽管压力巨大,她还是坚持把一批批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学习研究最新的思维方法。

  ?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达50%~90%,并且首次离开非洲,到了欧洲。

  ?

  世界谈埃色变。

  ?

  与此同时,陈薇发现,他们已经研究了十年的病毒,发生了变异。

  ?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陈薇立志:要做最好的、真正有效的疫苗!

  ?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尽最大的努力,到非洲一线去。

  ?

  在塞拉利昂的临床试验批准上,他们遇到了非常严苛的知识产权审查和伦理审批。

  ?

  国外当局觉得:中国人要把疫苗做起来,知识产权方面肯定会有瑕疵。而且你们外国人来帮忙,是不是拿我们做实验品?

  ?

  陈薇把对方的顾虑想在了他们前面。他们团队先在国内给自己人做了试验,又给在华的非洲人做了试验,这才一次性通过了境外的伦理审批。

  ?

  并且她还用实际结果证实:我们中国的疫苗是零瑕疵,比美国还有优势。

  ?

  2014年9月,第一支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研制成功。

  ?

  世界瞩目,国人振奋。陈薇团队在塞拉利昂为疫区建立了一道坚固安全的防护网。

  ?

  记者问她:为什么要到西非抗疫?

  ?

  她说:一是因为中国的大国形象,中国有能力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前推了中国生物防疫的战场,把病毒挡在国门之外,为中国人民的安全筑起长城。

  ?    ?

  由中国科学家研究,中国制造的病毒疫苗,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

  ?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疫苗的研制成功,意味着陈薇为疫区的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

  2015年,世卫组织宣布埃博拉病毒在塞拉利昂终止传播。

  陈薇的名字,自此响彻全世界。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

  埃博拉爆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15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

  ?

  05

  ?

  2004年接受《人物》采访时,陈薇说,再回头看,只有两件事对她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

  一件是她的婚姻,另一件就是1991年的那次转变。

  ?

  1991年的当时当刻,她以为一切都是偶然的。但是30年后再回望,一切又都是必然的。

  ?

  “但凡能坚定脚步、做出成绩的人,其实都有可书之处。陈薇今天的成绩,我一直认为是一种必然,我很服气。”清华的同学赵洪曾如此评价陈薇。

  ?

  抗击非典时,她率团队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发挥了关键作用。这背后,是近十年科研试验的坚守。

  ?

  让埃博拉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在没有路的地方大胆开辟道路。这背后,是不惧风险的勇敢。

  ?

  率先冲向新冠抗疫最前线,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这背后,是义无反顾的使命感和担当。

  ?

  三十年来,对理想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不惧风险的勇气,保家卫国的担当,成就了这样一位巾帼英雄。

  ?

  陈薇院士说:我国率先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

  这,不只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福音。

  ?

  中国速度,大国担当。

  ?

  请和我一起记住这个名字:陈薇。

  她值得我们所有人为她点赞。

  水木然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