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底捞们"报复性"涨价看餐饮行业的挣扎与救赎
编辑/2020-04-09/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原本期待疫情过后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约个火锅,没想到复工后第一顿大餐讨论的主题居然是吐槽"天价"菜单。 最近,有网友晒出海底捞账单:7元一碗的米饭、50元一盘的小酥肉、1.5元一片的土豆……如此"天价"让网友大呼"吃不起"! "报复性"涨价的背后反映了多少 ...
原本期待疫情过后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约个火锅,没想到复工后第一顿大餐讨论的主题居然是吐槽"天价"菜单。
最近,有网友晒出海底捞账单:7元一碗的米饭、50元一盘的小酥肉、1.5元一片的土豆……如此"天价"让网友大呼"吃不起"!
"报复性"涨价的背后反映了多少餐饮行业的无奈挣扎?而消费者会牺牲荷包来为商家的涨价行为埋单吗?
来源:摄图网
涨幅6%:海底捞涨价来的猝不及防
日前,"海底捞涨价"的话题引发大量网友讨论,并连续登上微博热搜。不断有网友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晒出消费菜单,无论是1.5元的土豆,还是10元一份的自助小料,都切实地体现着一个事实:海底捞真的涨价了。
来源:新浪微博
海底捞方面回应称: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突如其来的涨价,给大举杀入门店的时刻浇了一头冷水;不过,也有不少食客表示,对涨价可以接受,毕竟是疫情特殊时期。
以北京地区为例,由于堂食开放不久,且由于防疫措施要求,海底捞堂食每桌之间都有空桌进行分隔,小桌用餐人数不超过三人(不同门店可能有所差异),不接受网上预约。在如此安排下,餐位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对于供不应求的海底捞来说,开放堂食即"先涨为敬",一方面是出于缓解现金流压力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家产品定价权的自信。涨价虽然有可能失去少部分对价格高度敏感的顾客,但仍有大量忠实顾客对价格提高视而不见。
有人跟风涨价 也有人偷偷降价
除了海底捞以外,喜茶、西贝等网红餐饮也加入了提价行列。
此前因多次"哭穷"、号称"现金流只能撑三个月"的西贝莜面村也涨价了。"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网红茶饮品牌喜茶也悄然提价,其卖的最好的芝芝莓莓由此前的30元/杯涨到32元/杯,多肉葡萄由28元/杯涨到了30元/杯等。还有一只比较畅销的杨枝甘露从25元/杯涨到了现在的27元/杯。
尽管市场行情如此冷淡,不少商家选择跟风涨价,也有的选择"偷偷降价"。
4月6日,麦当劳在会员日当天推出了半价全家桶优惠券,一份全家桶仅需39元。这引发了用户的疯狂抢购。
由于活动太过火爆,蜂拥而来的消费者在麦当劳门店的门口排起长龙,甚至导致麦当劳小程序出现大面积崩溃,不少用户纷纷表示根本抢不到。
疫情之下 餐饮企业有多惨?
财报显示,作为中国公认的第一火锅品牌,海底捞在2019年营收265.6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门店达到了593家之多。
来源:海底捞财报
然而受疫情影响,海底捞旗下门店 2020年1月26日起停业,2月15日起外卖恢复、3月12日起堂食陆续复业,按此计算海底捞堂食业务一季度停摆近50天。截至3月27日,海底捞超过600家门店恢复堂食。据中信建投此前发布研报,判断疫情估计为海底捞2020年的营收带来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为5.8亿元。
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20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餐饮收入为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连锁餐饮业作为疫情下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20年1-2月企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从3月1日算起,71家连锁餐饮集团企业里,有5%的样本企业表示账上已经没有现金支撑企业运营;另有79%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过3个月。
随着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餐饮行业复苏似乎迎来曙光。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达到81.6%,消费复苏率为38.2%,形成较大"剪刀差",消费疲软成为遏制餐饮行业复苏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已经正式复工,但是生意却远远没有恢复元气。许多商场流稀少,甚至出现餐厅服务员比顾客还多的诡异景象。
后疫情时代餐饮业迎变革
后疫情时代,大小餐饮企业都不得不走上一条挣扎向前的道路。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部分龙头企业会瞄上中等偏上收入人群,走"高端路线",更多中小企业可能会选择促销,以招徕更多普通消费者。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力等红利拥有涨价的话语权、定价权。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可能是进行促销活动,所以分化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对于疫情后餐饮市场,陕西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宿育海分析总结了十大趋势,即分餐制流行;自助餐、休闲餐饮、西餐会增加;合餐、围餐减少;素食增加,肉食减少;清真餐饮更受欢迎;居民外出就餐减少、居家就餐增加;企业外送,尤其是线上外卖增加;半成品餐饮、冷冻、真空包装食品销量增加;聚餐、集会性餐饮减少,零点餐饮增加;普通婚宴减少,自助式、西式婚宴可能增加。
此前,海底捞等餐饮巨头们开展的半成品配送服务就很能说明这一趋势。疫情期间,海底捞推出"开饭了"方便菜肴系列,为消费者提供12款经典菜和4款汤,均为新鲜现做的半成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服务瞄准了家庭厨房的概念,不仅能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扩宽企业经营范围,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全新的工作岗位。当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餐饮企业熬过这个最冷的冬天。
复工后的三个月,对于每一个餐饮同行来说,都是一场生死大考验。餐饮企业若要在第二季度迎头赶上,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胃,更要抓住消费者的心。只有通过安全服务、优化管理,以节约成本,才有可能弥补疫情期间造成的损失,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乒乓一言
最近,有网友晒出海底捞账单:7元一碗的米饭、50元一盘的小酥肉、1.5元一片的土豆……如此"天价"让网友大呼"吃不起"!
"报复性"涨价的背后反映了多少餐饮行业的无奈挣扎?而消费者会牺牲荷包来为商家的涨价行为埋单吗?
来源:摄图网
涨幅6%:海底捞涨价来的猝不及防
日前,"海底捞涨价"的话题引发大量网友讨论,并连续登上微博热搜。不断有网友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晒出消费菜单,无论是1.5元的土豆,还是10元一份的自助小料,都切实地体现着一个事实:海底捞真的涨价了。
来源:新浪微博
海底捞方面回应称: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突如其来的涨价,给大举杀入门店的时刻浇了一头冷水;不过,也有不少食客表示,对涨价可以接受,毕竟是疫情特殊时期。
以北京地区为例,由于堂食开放不久,且由于防疫措施要求,海底捞堂食每桌之间都有空桌进行分隔,小桌用餐人数不超过三人(不同门店可能有所差异),不接受网上预约。在如此安排下,餐位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对于供不应求的海底捞来说,开放堂食即"先涨为敬",一方面是出于缓解现金流压力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家产品定价权的自信。涨价虽然有可能失去少部分对价格高度敏感的顾客,但仍有大量忠实顾客对价格提高视而不见。
有人跟风涨价 也有人偷偷降价
除了海底捞以外,喜茶、西贝等网红餐饮也加入了提价行列。
此前因多次"哭穷"、号称"现金流只能撑三个月"的西贝莜面村也涨价了。"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土豆条炖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网红茶饮品牌喜茶也悄然提价,其卖的最好的芝芝莓莓由此前的30元/杯涨到32元/杯,多肉葡萄由28元/杯涨到了30元/杯等。还有一只比较畅销的杨枝甘露从25元/杯涨到了现在的27元/杯。
尽管市场行情如此冷淡,不少商家选择跟风涨价,也有的选择"偷偷降价"。
4月6日,麦当劳在会员日当天推出了半价全家桶优惠券,一份全家桶仅需39元。这引发了用户的疯狂抢购。
由于活动太过火爆,蜂拥而来的消费者在麦当劳门店的门口排起长龙,甚至导致麦当劳小程序出现大面积崩溃,不少用户纷纷表示根本抢不到。
疫情之下 餐饮企业有多惨?
财报显示,作为中国公认的第一火锅品牌,海底捞在2019年营收265.6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门店达到了593家之多。
来源:海底捞财报
然而受疫情影响,海底捞旗下门店 2020年1月26日起停业,2月15日起外卖恢复、3月12日起堂食陆续复业,按此计算海底捞堂食业务一季度停摆近50天。截至3月27日,海底捞超过600家门店恢复堂食。据中信建投此前发布研报,判断疫情估计为海底捞2020年的营收带来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为5.8亿元。
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20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餐饮收入为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连锁餐饮业作为疫情下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2020年1-2月企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从3月1日算起,71家连锁餐饮集团企业里,有5%的样本企业表示账上已经没有现金支撑企业运营;另有79%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过3个月。
随着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餐饮行业复苏似乎迎来曙光。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达到81.6%,消费复苏率为38.2%,形成较大"剪刀差",消费疲软成为遏制餐饮行业复苏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已经正式复工,但是生意却远远没有恢复元气。许多商场流稀少,甚至出现餐厅服务员比顾客还多的诡异景象。
后疫情时代餐饮业迎变革
后疫情时代,大小餐饮企业都不得不走上一条挣扎向前的道路。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部分龙头企业会瞄上中等偏上收入人群,走"高端路线",更多中小企业可能会选择促销,以招徕更多普通消费者。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力等红利拥有涨价的话语权、定价权。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可能是进行促销活动,所以分化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对于疫情后餐饮市场,陕西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宿育海分析总结了十大趋势,即分餐制流行;自助餐、休闲餐饮、西餐会增加;合餐、围餐减少;素食增加,肉食减少;清真餐饮更受欢迎;居民外出就餐减少、居家就餐增加;企业外送,尤其是线上外卖增加;半成品餐饮、冷冻、真空包装食品销量增加;聚餐、集会性餐饮减少,零点餐饮增加;普通婚宴减少,自助式、西式婚宴可能增加。
此前,海底捞等餐饮巨头们开展的半成品配送服务就很能说明这一趋势。疫情期间,海底捞推出"开饭了"方便菜肴系列,为消费者提供12款经典菜和4款汤,均为新鲜现做的半成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服务瞄准了家庭厨房的概念,不仅能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扩宽企业经营范围,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全新的工作岗位。当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餐饮企业熬过这个最冷的冬天。
复工后的三个月,对于每一个餐饮同行来说,都是一场生死大考验。餐饮企业若要在第二季度迎头赶上,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胃,更要抓住消费者的心。只有通过安全服务、优化管理,以节约成本,才有可能弥补疫情期间造成的损失,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乒乓一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