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市场回暖,粤苏浙前三,从房地产投资看地区经济发展变化

编辑/2020-07-02/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市场回暖,粤苏浙前三,从房地产投资看地区经济发展变化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前5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数据显示,前5个月,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达到5186.74?亿元、4964.94?亿元、3993.3亿元,居全国前三。位居第4位的是山 ...
  市场回暖,粤苏浙前三,从房地产投资看地区经济发展变化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份前5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数据显示,前5个月,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达到5186.74?亿元、4964.94?亿元、3993.3亿元,居全国前三。位居第4位的是山东省,投资额为3099.43?亿元。    不难看出,房地产投资额最多的四个省份,都是目前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是GDP前4位的省份。所不同的是,山东与浙江位置互换,浙江超越山东进入全国房地产投资前3强,山东则降为第4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浙江的经济比山东更为活跃,浙江吸引人才和劳动力的能力更强,对房屋的需求量更大。

  实际也是,无论是广东还是江苏,以及浙江,不仅经济实力强,经济活跃度高,对外来人口、对人才的吸引力强,而且人员的结构也在发生着积极变化,高技术人才、创业型人才、有技能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多,占比不断提高,一般劳动力和就业人员的规模在缩小,占比也在下降。特别是江苏,从净人口增长情况来看,速度已经远不如前些年。但是,江苏的新增人口条件,确实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地方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人才结构、劳动力结构还会发生变化。劳动力数量已经不是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追求的目标,而是更加讲究劳动力质量。    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能够一直保持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即便出现增速放慢或下降现象,也能很快改变,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转型步伐加快,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从而带动了人口的持续增长,带动了住房的需求,且相当一部分是刚性需求。而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也在提升,所以,能够确保房地产投资的稳定与持续。

  不仅如此,中部的河南、安徽和西部的四川等地,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力度很大,引进项目、引进企业、引进投资的效果很好,也推动了房地产投资的稳步增长,体现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特点。因为,没有产业支撑的房地产投资,是极容易出现泡沫的。只有与产业协同发展、与劳动力输入协调运行的房地产投资,才能稳健而持续。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甚至会陷入前些年鄂尔多斯、神木等地的房地产市场风险。

  反观其他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按理,房地产投资的空间更大,对住房的需求也应当更大。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成了房地产投资的“落后”地区,黑龙江不到150亿,吉林只有不到360亿,情况稍好的辽宁省,也不到1000亿。要知道,东北地区不仅土地资源丰富,人口也都是比较多的,为什么房地产投资差距如此之大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人口流失严重,愿意在东北创业置业、安家立业的人太少。凡是有点想法的人,都外出创业、置业和打工去了。如此,就必然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有一天,东北等地的房地产投资稳定持续,甚至火热了,就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了、活跃了,劳动力、人才等向这些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了。特别是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和人才,能够回乡创业、置业,这些地区的发展也将步入新的状态、新的轨道。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东北等地区的发展现状,让这些地区也能象东部地区、尤其是广东、江苏、浙江等地一样,经济好,房地产发展也好,房地产与经济之间良性循环呢,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改善发展环境、改善投资环境、转变居民观念、转换发展思维,政府要把重心放在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民众上,企业要把重心放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上,居民要把重心放在更新观念、脚踏实地、认真工作上,共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旦发展环境好了,投资者多了,人才和劳动力都开始回流甚至输入了,经济的活力也就会越来越强,房地产投资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到时候,房地产投资的重心也会逐步转向东北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继续围绕产业转型开展工作,吸引更高端的人才和劳动力。

  ?

  谭浩俊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