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众能否吃到便宜猪肉?农业农村部:产能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
编辑/2021-02-23/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摘要]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生猪产能最紧张时期可以说已经过去,预计今年二季度生猪存栏可恢复至正常年景水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 ...
[摘要]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生猪产能最紧张时期可以说已经过去,预计今年二季度生猪存栏可恢复至正常年景水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谈农产品供给
生猪供应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猪供应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预计后期供给将逐渐宽松。预计今年二季度末将恢复到2017年底的水平。
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正研究考虑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下一步将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和有关部门正在商量,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100多亿斤。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所以产销也好,库存也好,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去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我们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谈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4:1缩小到2.56:1,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包括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我们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
谈种业革命
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当前,我们国家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世界种业正迎来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 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打好种业翻身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种业企业要强起来 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财联社2月22日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今日表示,种业企业要强起来。我想这是我们种业科技,包括整个种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主体。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农业种植
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2020年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春节刚过,农事渐忙。昨天,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就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8个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牛年新春的“政策大礼包”。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文件有关情况。
一、文件起草背景
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克服疫情灾情严重影响,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为“十三五”划上圆满的句号。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二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三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4:1缩小到2.56:1,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四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加快补上,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鲜明信号: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起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文件主要内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包括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明确要求“十四五”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个全面加强”就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可以说,今年的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因此它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
我就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国际上许多国家纷纷捂紧自己的“粮袋子”,社会上对粮食安全问题十分关注,请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今年对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举措?谢谢。
唐仁健:
谢谢记者的提问。首先提出粮食问题,表明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所以我愿意首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去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讲,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觉得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100多亿斤。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所以产销也好,库存也好,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去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我们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但是,另一方面,确实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或者说格局。未来“十四五”也好,更长时期也好,随着人口还有一点增长,特别是消费的升级,粮食的需求还会有刚性的增长。同时,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我们讲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必须年年抓紧。大家注意这里用了“三个紧”,充分表明粮食安全在我们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战略全局和大局中极端重要地位。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果皮之不存,粮将焉附。下一步,我们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我们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说到高标准农田,这是我们提高地力和提高单产的一个关键抓手,具体是提高建设的标准和质量,确保一季能够产1000斤,两季能够产1吨粮,这就是高标准。同时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尤其是把东北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我国的地就这么多,水也就这么多,所以下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
同时,我们还要建立“两辅”的机制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辅之以义”就是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都明确下一步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以前主要强调的是省长负责制。通过这些努力来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能够保持稳定,有条件的还要不断提高。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下一步还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因为多样和质量同时保,既是满足我们市场消费需求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所以,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继续做深、做细、做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句话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我们理解叫“三品一标”,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打仗。请问,当前我国种业形势如何,这场翻身仗如何来打?谢谢。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
刚才唐部长讲了保障粮食安全还是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藏粮于技上,种业包括种子的科研是最重要的方面。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处在我们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要害,当然耕地也是要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种业发展的情况怎么样、包括总体形势怎么看以及下一步种业工作怎么抓,都很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种业根基的重大行动。
种业发展情况怎么样?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们国家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对于当前种业形势怎么看?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是要看到我们的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迫切需要我们下功夫来解决。
首先,从品种水平看,差距比较明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当然不同的品种比例不同。其中,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超过了50%。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特别是白羽肉鸡,它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第二,从种业自身来看,问题也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包括有些地方土种、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育种的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种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小、散、低、重这样一些问题。
第三,从时代要求看,我们认为形势紧迫。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用种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有特殊功能的品种和产品,我们还比较缺乏,需要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适宜机械化)的专业优良品种。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下一步怎么办?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总的来讲,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具体来讲,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这也是我们种业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把这些基础性工作要做好。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二是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这是我们种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当前要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
三是种业企业要强起来。我想这是我们种业科技,包括整个种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主体。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四是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这是种源保障的基础。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五是市场环境要优起来。这是种业创新的保障。净化种业市场,我想核心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包括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唐仁健:
种子市场、种业发展情况不像前一段外界一些舆论认为的那么严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确实和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总之,在有没有、保生存的一些品种方面,我们没有问题;但是在好不好方面,有很多品种我们确实差距很大。怎么办?就是打好种业翻身仗。
封面新闻记者:
猪肉价格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注意到近期猪肉价格又出现了上涨的趋势。请问农业农村部在保障生猪生产和供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民众能否吃到比较便宜的猪肉?谢谢。
唐仁健:
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菜篮子”产品的价格,一直消费者都非常关心,这是民生关注的一个焦点。猪肉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支持恢复生猪的产能,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按原来的计划,去年年底生猪存栏要恢复到正常年景,也就是2017年水平的80%,截至去年底,已经恢复到92%以上,超过预期12个百分点。所以最近,尤其在“两节”前后才能感到,在这样的价格水平上,没有像前些时期那么大幅度的增长。现在市场供应供求总体势头是好的。
下一步,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预计今年一季度,也就是3月份前后,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要求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所以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抓恢复,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稳生产。猪周期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前一轮被这个周期折腾了,今后不能再被这个周期折腾得厉害了。所以我们现在在研究和考虑,除了综合施策以外,下一步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就是到数量多的时候、价格低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还不了款的时候,不能杀母猪、砍猪场,抓住这个关键把产能储备好,应对刚才我讲的这些年的猪周期。我们将密切监测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刚才讲的稳住和储备产能的具体办法,以确保生猪产业能够平稳的发展。
我顺便也讲一个看法,因为在春节前到北京、天津等地,看“菜篮子”生产产销的状况。当时第一个概念,我们总体上感觉心里是踏实的,虽然大家留在当地过年,但是生产的增长完全够,市场的堵点,我们当时也在想各种办法把它打通。但另一方面也看到,有些品种,比如当时我看到的禽蛋就跌到了4元左右,而成本就是4元。所以农产品,包括“菜篮子”产品,也希望消费者有个概念,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再低了,农民不种不养了,下一轮周期又会大起大落,折腾我们,所以要把利益的均衡点找好。谢谢。
农事网记者:
我们发现近期一些地方蔬菜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老百姓很关心自己的“菜篮子”。想问农业农村部,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以及市场走势方面如何?谢谢。
张桃林:
“菜篮子”确实和百姓的生计关系密切,刚才唐部长就猪肉的问题作了回答,我主要就蔬菜方面作一些回答。
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很强,特别是每年3-4月,也是冬春蔬菜和夏季蔬菜倒茬的季节,上市的蔬菜数量、品种减少,价格相对上涨,这也是我们通常讲的“春淡”。近期一些地方受前期寒潮低温的影响,还有生产流通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上涨,我想这还是属于季节性、规律性的波动。
农业农村部为此专门成立了“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工作专班,一是加强生产和价格监测,二是组织专家和各级农技人员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保障蔬菜稳定生产。三是指导各地筛选确定一批蔬菜应急供应的储备基地,设立热线电话,加强产销衔接,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堵点难点问题。
根据我们现在的调度,全国冬春蔬菜的播种面积是8500万亩,和常年相比,增加了100万亩,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蔬菜产品月均上市量保持在5400多万吨以上,同比增加2%。目前这一段天气波动比较大,随着天气回暖,蔬菜生产将逐渐进入旺季,所以从后期走势看,主要蔬菜品种的产能和供给是有保障的,预计价格也将遵循常年季节性波动的规律,以总体走低为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蔬菜稳产保供工作力度,及时指导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蔬菜生产,确保蔬菜产得出、供得上。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谈农产品供给
生猪供应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猪供应最紧张时期已经过去,预计后期供给将逐渐宽松。预计今年二季度末将恢复到2017年底的水平。
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正研究考虑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下一步将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稳住和储备生猪产能的具体办法,和有关部门正在商量,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100多亿斤。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所以产销也好,库存也好,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去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我们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谈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4:1缩小到2.56:1,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包括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我们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
谈种业革命
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当前,我们国家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世界种业正迎来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 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打好种业翻身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种业企业要强起来 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财联社2月22日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今日表示,种业企业要强起来。我想这是我们种业科技,包括整个种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主体。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农业种植
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2020年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春节刚过,农事渐忙。昨天,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就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8个一号文件,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牛年新春的“政策大礼包”。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文件有关情况。
一、文件起草背景
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克服疫情灾情严重影响,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为“十三五”划上圆满的句号。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二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三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4:1缩小到2.56:1,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四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加快补上,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鲜明信号: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起草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文件主要内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包括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明确要求“十四五”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个全面加强”就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可以说,今年的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因此它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
我就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国际上许多国家纷纷捂紧自己的“粮袋子”,社会上对粮食安全问题十分关注,请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今年对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举措?谢谢。
唐仁健:
谢谢记者的提问。首先提出粮食问题,表明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非常关注,所以我愿意首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去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讲,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觉得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些年,我国粮食年年丰收,去年达到了13390亿斤,创了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了100多亿斤。全社会的库存目前非常充裕,所以产销也好,库存也好,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我们有能力端牢自己的饭碗。去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得出、供得上、卖得好,我们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但是,另一方面,确实也要看到,我国的粮食供求不宽,一直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或者说格局。未来“十四五”也好,更长时期也好,随着人口还有一点增长,特别是消费的升级,粮食的需求还会有刚性的增长。同时,再加上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还必须尽可能把安全系数打得高一些,尽可能多产一些粮、多储一些粮。我们讲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必须年年抓紧。大家注意这里用了“三个紧”,充分表明粮食安全在我们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战略全局和大局中极端重要地位。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好“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果皮之不存,粮将焉附。下一步,我们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还要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及瓜菜等一年生的作物。另外,我们还要确保规划要建成的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努力种植粮食。说到高标准农田,这是我们提高地力和提高单产的一个关键抓手,具体是提高建设的标准和质量,确保一季能够产1000斤,两季能够产1吨粮,这就是高标准。同时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尤其是把东北这个大粮仓保好、建好。我国的地就这么多,水也就这么多,所以下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坚持农业科技要自立自强,下决心打好种业翻身仗,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
同时,我们还要建立“两辅”的机制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辅之以利”就是要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够多得利,在政策手段上要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辅之以义”就是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一号文件都明确下一步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以前主要强调的是省长负责制。通过这些努力来确保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能够保持稳定,有条件的还要不断提高。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下一步还要考虑保多样、保质量,因为多样和质量同时保,既是满足我们市场消费需求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的需要。所以,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继续做深、做细、做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句话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我们理解叫“三品一标”,让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打仗。请问,当前我国种业形势如何,这场翻身仗如何来打?谢谢。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
刚才唐部长讲了保障粮食安全还是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藏粮于技上,种业包括种子的科研是最重要的方面。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处在我们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保障粮食安全,种子是要害,当然耕地也是要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种业发展的情况怎么样、包括总体形势怎么看以及下一步种业工作怎么抓,都很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种业根基的重大行动。
种业发展情况怎么样?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们国家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对于当前种业形势怎么看?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是要看到我们的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迫切需要我们下功夫来解决。
首先,从品种水平看,差距比较明显。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当然不同的品种比例不同。其中,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超过了50%。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特别是白羽肉鸡,它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第二,从种业自身来看,问题也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包括有些地方土种、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育种的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种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小、散、低、重这样一些问题。
第三,从时代要求看,我们认为形势紧迫。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用种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有特殊功能的品种和产品,我们还比较缺乏,需要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适宜机械化)的专业优良品种。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于下一步怎么办?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总的来讲,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具体来讲,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这也是我们种业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把这些基础性工作要做好。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二是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这是我们种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当前要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
三是种业企业要强起来。我想这是我们种业科技,包括整个种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主体。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四是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这是种源保障的基础。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五是市场环境要优起来。这是种业创新的保障。净化种业市场,我想核心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概括起来,就是要加快构建种业创新体系,包括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依法治理四种能力。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唐仁健:
种子市场、种业发展情况不像前一段外界一些舆论认为的那么严峻。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确实和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总之,在有没有、保生存的一些品种方面,我们没有问题;但是在好不好方面,有很多品种我们确实差距很大。怎么办?就是打好种业翻身仗。
封面新闻记者:
猪肉价格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注意到近期猪肉价格又出现了上涨的趋势。请问农业农村部在保障生猪生产和供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年民众能否吃到比较便宜的猪肉?谢谢。
唐仁健:
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菜篮子”产品的价格,一直消费者都非常关心,这是民生关注的一个焦点。猪肉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支持恢复生猪的产能,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按原来的计划,去年年底生猪存栏要恢复到正常年景,也就是2017年水平的80%,截至去年底,已经恢复到92%以上,超过预期12个百分点。所以最近,尤其在“两节”前后才能感到,在这样的价格水平上,没有像前些时期那么大幅度的增长。现在市场供应供求总体势头是好的。
下一步,随着新增的生猪产能陆续兑现为猪肉产量,猪肉市场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后期供需关系将会越来越宽松。预计今年一季度,也就是3月份前后,将比上年同期增长四成左右。到二季度也就是6月份前后,生猪存栏可以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景的水平。下半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将逐步恢复到正常年景水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要求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所以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抓恢复,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稳生产。猪周期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前一轮被这个周期折腾了,今后不能再被这个周期折腾得厉害了。所以我们现在在研究和考虑,除了综合施策以外,下一步怎么储备好生猪的产能,就是到数量多的时候、价格低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还不了款的时候,不能杀母猪、砍猪场,抓住这个关键把产能储备好,应对刚才我讲的这些年的猪周期。我们将密切监测生产发展的动态,抓紧研究刚才讲的稳住和储备产能的具体办法,以确保生猪产业能够平稳的发展。
我顺便也讲一个看法,因为在春节前到北京、天津等地,看“菜篮子”生产产销的状况。当时第一个概念,我们总体上感觉心里是踏实的,虽然大家留在当地过年,但是生产的增长完全够,市场的堵点,我们当时也在想各种办法把它打通。但另一方面也看到,有些品种,比如当时我看到的禽蛋就跌到了4元左右,而成本就是4元。所以农产品,包括“菜篮子”产品,也希望消费者有个概念,不是越低越好,因为再低了,农民不种不养了,下一轮周期又会大起大落,折腾我们,所以要把利益的均衡点找好。谢谢。
农事网记者:
我们发现近期一些地方蔬菜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老百姓很关心自己的“菜篮子”。想问农业农村部,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以及市场走势方面如何?谢谢。
张桃林:
“菜篮子”确实和百姓的生计关系密切,刚才唐部长就猪肉的问题作了回答,我主要就蔬菜方面作一些回答。
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很强,特别是每年3-4月,也是冬春蔬菜和夏季蔬菜倒茬的季节,上市的蔬菜数量、品种减少,价格相对上涨,这也是我们通常讲的“春淡”。近期一些地方受前期寒潮低温的影响,还有生产流通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上涨,我想这还是属于季节性、规律性的波动。
农业农村部为此专门成立了“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工作专班,一是加强生产和价格监测,二是组织专家和各级农技人员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保障蔬菜稳定生产。三是指导各地筛选确定一批蔬菜应急供应的储备基地,设立热线电话,加强产销衔接,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堵点难点问题。
根据我们现在的调度,全国冬春蔬菜的播种面积是8500万亩,和常年相比,增加了100万亩,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蔬菜产品月均上市量保持在5400多万吨以上,同比增加2%。目前这一段天气波动比较大,随着天气回暖,蔬菜生产将逐渐进入旺季,所以从后期走势看,主要蔬菜品种的产能和供给是有保障的,预计价格也将遵循常年季节性波动的规律,以总体走低为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蔬菜稳产保供工作力度,及时指导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蔬菜生产,确保蔬菜产得出、供得上。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