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卡脖子”技术“熬”出来
编辑/2021-03-14/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如何才能把“卡脖子”技术“熬”出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不是简单地用钱砸出来的,更不是群众运动式地突击出来的。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就是 ...
如何才能把“卡脖子”技术“熬”出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不是简单地用钱砸出来的,更不是群众运动式地突击出来的。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卡脖子”技术,避免产生未来的“卡脖子”技术。 刘院士的这段话,提出了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好现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二是要防止未来出现“卡脖子”技术问题;三是如何才能解决好“卡脖子”技术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的难题。
事实也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连续11年占据世界规模老大的位置,对世界制造业的贡献也达到了近30%。然而,在国内,制造业的占比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种逐年下降,并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在制造业整体呈现高端化、技术化、总部化的特征,而是制造业被其他行业“侵占”的结果,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快过度发展,导致制造业资金外流、人才流失,从而影响了制造业的稳定与发展。
更为突出的是,制造业不仅出现了占比下降的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提高,高端装备领域技术滞后、“卡脖子”技术过多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两年来,不仅“卡脖子”技术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推进速度,而且已经形成的极少量高端技术企业,还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力阻止,打压中国企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手段也越来越严厉。特别是华为,已经成为美国利用国家力量遏制和打击的对象。如果再没有国内企业做支撑,其他企业不能在“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单凭华为等极少数中国企业,要想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设置的重重障碍,难度是相当大的,困难也是相当多的。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各地对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是相当重视的。以芯片为例,很多地方都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芯片企业落户。有的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还相当的大。然而,正是这种“热情”,反而又让“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作,变成了新的难题,那就是如何防止“一哄而起”、减少盲目投资、避免资源损失。因为,正如刘忠范院士所言,“卡脖子”技术不是用钱砸出来的,也不是群众运动式突击出来的,而是“熬”出来的。没有坚定不移的“熬”劲,是不可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也是不可能占领全球技术领先位置的。
要想把“卡脖子”技术“熬”出来,就必须有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要从国家层面明确哪些是“卡脖子”技术,哪些是眼前需要攻关的“卡脖子”技术,哪些是将来需要攻关的“卡脖子”技术,从而制定出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并制定出明确的技术标准和产品目标,防止地方过度发展、盲目发展,避免出现严重浪费。凡是不符合发展规划、不满足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需要的投资,决不审批或提供土地等方面的资源,造成严重损失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要想把“卡脖子”技术“熬”出来,就要对制造业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高端技术大多在制造领域,需要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制造业越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越快,技术水准就会越强。反过来,技术水平越高、高端技术越多,制造业的发展就会越快,转型升级的效果也越好。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因此,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就要更加重视制造业发展,让更多技术人才能够进入到制造领域,而不是基础研究的人才转行去搞金融、证券。这方面,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制造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 要想把“卡脖子”支柱“熬”出来,就得给技术人才更多信任和帮助。搞基础研究是最最枯燥的一件事,有时候,花了大量时间也拿不出一点成果。这时候,就需要有“熬”劲,要耐得住寂寞地“熬”,要坚定不移地“熬”。因为,“卡脖子”技术不象是其他技术,可以通过集团作战,而只能是个体,是“无心插柳”的那种,是长期积累、偶尔得之的那种,很多还是好奇心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得给这样的“奇才”多一点扶持和帮助,给他们“熬”的条件。如提高基础研究领域技术人员的收入待遇、政治待遇,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再如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倾斜,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谭浩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