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势在必行
编辑/2021-05-15/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数据的要素作用日益突出,数据挖掘、存储、管理、分析、交换和安全等各环节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数据供应链和价值链也已经形成。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数据的要素作用日益突出,数据挖掘、存储、管理、分析、交换和安全等各环节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数据供应链和价值链也已经形成。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据的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以及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耦合共振、互融互促,数据产业将发生一系列关键性变化,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上的突破到“面”上的升级,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乃至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提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并在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务实举措。对此,需科学研判世界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与我国当前发展实际,深刻认识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以及数据产业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推动“新融合”——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向各行业融合渗透,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较为多元,其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数据产业发展的态势也备受关注。具体来看,农业数据已经成为“新农具”,精准化种养取得积极进展,使得农业生产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数据可记录、可存储、可追溯、可查证;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蓬勃发展,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已达49.4%;“数据+”的快速发展有力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在此背景下,更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下一阶段,需顺应数据产业发展态势,顺应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在增强数据资源流动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打破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的数据壁垒。需扩大数据规模,优化搜集和抓取数据的方式,实现不同行业、机构的数据串联,加强数据的高频采集、处理和分析;需建设数据平台,依托云、网、端、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具备云资源接入和数据流通一体化调度能力的新平台,推动数据要素和产业发展更好结合;需深化数据使用,编制重点行业、领域的数据使用图谱和指南,加强对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数据的“黏合剂”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完善“新规则”——
推动实现数据工具高效利用
近年来,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数据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需要看到,数据具有高度流动的介质属性,数据产业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处理好数据使用与数据保护、安全、共享等方面的关系,对于提升数据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数据权属,通过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加强对数据权属的政策保护,公共数据管理可遵循统筹管理、统一标准、规范收集、按需共享、充分开放、依法使用、安全可控的原则。
另一方面,需建立并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数据应用监测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建设,从技术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完善“数据不搬家、可用不可见”的应用机制,并探索建设行业数据大脑和智能分析平台,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辅助,高效满足信息共享、部门联合、综合研判、服务保障、跟踪监督、应急处置等需求。
适应“新场景”——
以数据要素驱动公共服务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通过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以信息化重大工程为牵引,持续推进不同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确保公共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公平可及。多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抓手,以数据要素驱动政务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向便利化发展,同时,在养老、社区、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大力发展数据产业,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链、价值链。数据产业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数据产业也要积极适应不同场景的现实需要,更好满足各种民生需求。为此,可进一步突出算法模型的通用性,促进数据要素在文化教育、辅助诊断、体育健身、养老育幼等更广泛的生活场景中充分应用;可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的交互性,推动公共服务朝着双向沟通和多元互动的方向发展,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使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深度参与公共服务决策;可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适配性,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增强公共服务的普适性和情境化,实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市场现实需求的服务供给。
促进“新合作”——
开创数据产业国际竞合新局面
当今,数据正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动力源泉。数据要素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判断,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围绕数据的竞争与合作在持续深化。作为全球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快速成长,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交易等各环节发展迅猛,我国数据资源总量预计在2025年增至约50ZB,约占全球总量的28%。中国在国际数据合作平台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强数据安全方面的合作,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弥合数字鸿沟,是数据产业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大势所趋。下一阶段,需扩大视野,在数据产业的国际交往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谋求更多合作空间和更大话语权。一是要积极践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正视数据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字治理构成的新挑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考虑成立专门的数据监管机关,对国际数据传输、流动的风险评估进行把关;二是要完善相关政策,依托现有数字经济合作平台和自贸区建设,出台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政策,更大力度推动通信服务、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三是要参与数据领域规则制定,实时跟踪数据领域全球规则变动,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方面的国际规则构建,增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吕 欣 张赛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提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并在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务实举措。对此,需科学研判世界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与我国当前发展实际,深刻认识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以及数据产业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培育壮大数据产业。
推动“新融合”——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向各行业融合渗透,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较为多元,其对传统产业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数据产业发展的态势也备受关注。具体来看,农业数据已经成为“新农具”,精准化种养取得积极进展,使得农业生产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数据可记录、可存储、可追溯、可查证;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蓬勃发展,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已达49.4%;“数据+”的快速发展有力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在此背景下,更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下一阶段,需顺应数据产业发展态势,顺应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在增强数据资源流动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打破政府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间的数据壁垒。需扩大数据规模,优化搜集和抓取数据的方式,实现不同行业、机构的数据串联,加强数据的高频采集、处理和分析;需建设数据平台,依托云、网、端、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具备云资源接入和数据流通一体化调度能力的新平台,推动数据要素和产业发展更好结合;需深化数据使用,编制重点行业、领域的数据使用图谱和指南,加强对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数据的“黏合剂”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完善“新规则”——
推动实现数据工具高效利用
近年来,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数据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有力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需要看到,数据具有高度流动的介质属性,数据产业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处理好数据使用与数据保护、安全、共享等方面的关系,对于提升数据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数据权属,通过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加强对数据权属的政策保护,公共数据管理可遵循统筹管理、统一标准、规范收集、按需共享、充分开放、依法使用、安全可控的原则。
另一方面,需建立并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数据应用监测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建设,从技术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完善“数据不搬家、可用不可见”的应用机制,并探索建设行业数据大脑和智能分析平台,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数据动态监测和分析辅助,高效满足信息共享、部门联合、综合研判、服务保障、跟踪监督、应急处置等需求。
适应“新场景”——
以数据要素驱动公共服务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通过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以信息化重大工程为牵引,持续推进不同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确保公共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公平可及。多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抓手,以数据要素驱动政务服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向便利化发展,同时,在养老、社区、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大力发展数据产业,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链、价值链。数据产业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数据产业也要积极适应不同场景的现实需要,更好满足各种民生需求。为此,可进一步突出算法模型的通用性,促进数据要素在文化教育、辅助诊断、体育健身、养老育幼等更广泛的生活场景中充分应用;可进一步强化多元主体的交互性,推动公共服务朝着双向沟通和多元互动的方向发展,及时捕捉社会需求,使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深度参与公共服务决策;可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适配性,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增强公共服务的普适性和情境化,实现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市场现实需求的服务供给。
促进“新合作”——
开创数据产业国际竞合新局面
当今,数据正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动力源泉。数据要素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判断,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围绕数据的竞争与合作在持续深化。作为全球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快速成长,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交易等各环节发展迅猛,我国数据资源总量预计在2025年增至约50ZB,约占全球总量的28%。中国在国际数据合作平台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强数据安全方面的合作,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弥合数字鸿沟,是数据产业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大势所趋。下一阶段,需扩大视野,在数据产业的国际交往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谋求更多合作空间和更大话语权。一是要积极践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正视数据安全风险对全球数字治理构成的新挑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考虑成立专门的数据监管机关,对国际数据传输、流动的风险评估进行把关;二是要完善相关政策,依托现有数字经济合作平台和自贸区建设,出台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的相关政策,更大力度推动通信服务、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三是要参与数据领域规则制定,实时跟踪数据领域全球规则变动,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方面的国际规则构建,增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吕 欣 张赛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