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
编辑/2019-09-25/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4日电 题: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 新华社记者黎大东、邹伟、贺占军、史竞男 瓜果飘香,歌舞如潮,丰收时节,新疆迎来和平解放70周年。 七十载岁月如歌。历史天空下,一曲曲创业奋斗的壮歌、民族团结的欢歌、繁荣稳定 ...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4日电 题: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
新华社记者黎大东、邹伟、贺占军、史竞男
瓜果飘香,歌舞如潮,丰收时节,新疆迎来和平解放70周年。
七十载岁月如歌。历史天空下,一曲曲创业奋斗的壮歌、民族团结的欢歌、繁荣稳定的凯歌,在新疆大地交融,在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心中激荡。
七十载砥砺前行。时代变迁中,党中央始终牵挂新疆,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发展完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不断迈上新境界。放眼征途,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锦绣画卷,已经磅礴展开。
喜看巨变展新颜——70年改天换地,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新疆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7月30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序厅。
伴着木卡姆的悠扬乐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疆成就展览和特色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
喀什老城里,孩子们快乐地奔跑嬉戏;乡村卫生室里,老人享受全民健康体检带来的实惠;地毯厂里,姑娘们用双手织出美好生活……一幅幅照片,浓缩了新疆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延长到2018年的72.35岁。城乡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提高到2018年的32764元和11975元;各族群众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巨大改善……一组组数字,成为新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写照。
70年日月新天,从温饱不足到幸福安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偏远闭塞到创新开放,昔日“家底”贫寒,而今处处新颜。
乌鲁木齐二道桥,新疆的“窗口”。
人声鼎沸的大巴扎景区,欢快的歌舞,丰富的美食,每天吸引着10余万海内外游客汇聚于此。夜愈深,霓虹愈璀璨,映照着一张张笑脸。
“没想到这么繁华!”浙江游客高翔说,“这里良好的社会治安,让人感到踏实。”
社会稳定,是民生之基,也是发展之基。
把保障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施组合拳,严打暴恐犯罪,推进“去极端化”,铲除“三股势力”滋生的土壤……反恐维稳的长城不断巩固,繁荣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新疆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天山南北传来更多喜讯——
阿克苏的苹果红了!
随着“电商援疆”项目落地,“冰糖心”苹果走向全国,为果农们带回真金白银。
茫茫的沙海绿了!
驱车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尽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在咫尺,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葱郁。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生态林,筑起阻挡风沙侵袭的“绿色长城”。
啃硬骨头,打组合拳,更多难题得到破解——
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在新疆打响。
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天津援疆干部探索出易地搬迁“产城融合”模式,让从昆仑山搬下来的贫困群众“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在喀什深圳产业园,明亮宽敞的标准厂房崛起在戈壁荒滩,83家落户企业解决了当地1.3万人就业增收……
因地制宜,在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和新兴技能的助力下,新疆进一步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捷报频传:
2014年到2018年,新疆累计实现231.47万人完全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4%降至6.1%;2018年,新疆又有53.7万人脱贫,3个县、513个村摘掉贫困帽。
巍巍昆仑,见证更多沧桑巨变——
新疆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66元,增长到2018年的4.9万元,增长37.7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
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一座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成为大漠戈壁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贯通南北疆、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当新发展理念融入实践,新疆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冶、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高端产业体系逐渐成型,能源优势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克拉玛依,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奇迹般崛起的石化新城,在深挖油气资源和石化产业潜力的同时,正积极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从“地下”走向“云端”。
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新疆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霍尔果斯口岸,一列列中欧班列如同“钢铁驼队”,迈进连接亚欧的国际开放大通道。
阿拉山口,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不毛之地,变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优质棉纱、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源源不断。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这片热土。201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让新疆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前进的足音更加铿锵。
培土浇根聚人心——70年润物无声,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新疆人民福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团结稳定、共谋繁荣发展的共同意志不断凝聚巩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根本在于凝聚人心。
“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7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新疆促进民生不断改善、大力巩固和增进民族团结、精心做好宗教工作,谱写着各族人民同心向党、勠力筑梦的动人篇章。
——春风化雨,坚持改善民生暖人心。
走进塔城市第二小学,整洁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里,琅琅书声入耳。
解放初期,新疆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文盲率高达90%;如今,新疆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南疆3年学前教育和12年基础教育全覆盖。
厚民生才能安民心。
告别寒冷的山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库斯拉甫乡的1149户农牧民去年迁入94公里外的新家。暖气、天然气、互联网……新生活带来新希望,不少农牧民主动向乡政府申请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将财政支出的重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各省市对口援疆工作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项目。
实现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大病保险全覆盖;努力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将22个深度贫困县32万名兜底脱贫对象全部纳入低保……
从帕米尔高原上的毡房到伊犁河谷的农家院,新疆大地展现出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图景,各族群众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守望相助,巩固民族团结聚人心。
阿克苏市王三街上,由7个民族的88位股东出资创办的“一家亲”餐厅,营业不到1年,已吸纳57名当地群众就业。
“大伙儿都上心,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夏天又开了2家分店。”发起人之一娄建波说,“有劲一起使,有钱一起赚,我们的信任和感情也越来越深。”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
70年来,新疆大力增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基石不断加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交往中优势互补、在交流中化解隔阂、在交融中团结奋斗,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相知相伴共成长。
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东中部城市求学、就业、定居。各族人民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心同德谋发展。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疆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各族人民相敬、相亲,共同绘就一张张民族团结全家福。
——同心筑梦,促进宗教和顺稳人心。
已有120多年历史的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修缮一新,古朴清静。
2.48万座宗教活动场所;2.93万名教职人员;在新疆的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们像上正常大学一样接受本科教育……70年来,新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近年来,新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们始终把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教义贯穿到讲经解经活动中,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御极端。”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伊玛目穆合特热木·谢日甫江说。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70年携手并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各族儿女心中不断铸牢——
慕士塔格峰脚下的界碑,见证着买买提努尔·吾布力艾山一家四代的接力坚守。
“人在哪里,界碑就在哪里。护边是我们能够为国家做的最大的事,绝不辜负。”买买提努尔朴素的语言,道出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和田团结广场上的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铜像,传递着“骑着毛驴上北京”的不老佳话。
“我们要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把爱党爱国的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库尔班的长女、年届九旬的托乎提汗·库尔班语气坚定。
今朝更胜往昔。今天的新疆,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各族群众的所愿所盼。
久久为功固基石——70年风鹏正举,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社会主义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迈入新时代的新疆工作,在久久为功中筑牢基石,奋力成就长治久安的宏图伟业。
瞄准“强基健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每周一清晨,新疆尉犁县达西村的村民都会自发聚集在村委会楼前,举行升国旗仪式。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写入达西村的村规民约,更是70年来村民们始终不渝的信条。
多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达西村已从“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盐碱地,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3.2万元,柏油路从8公里拓展到78公里,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
“我们要牢记使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吸铁石’,建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堡垒。”驻达西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艳凤说。
党旗高举,堡垒牢筑。新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近36万人次干部接力驻村,覆盖新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增加近1.8万个,增幅24%,实现凡有群众的地方、凡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
从“驻村里”“住家里”到“住心里”,党员、干部同群众在朝夕相处中鱼水之情更加深厚,基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凝聚力战斗力日益提升。
深化安边固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作用,谱写维稳戍边新篇章——
辽阔的田野上,大型采棉机驶过,一次性把成熟的棉花收集到巨大箱体里……
新疆农业日新月异,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动融入新疆发展大局、实现兵地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果之一。
步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大型雕塑《军垦魂》雄伟矗立,震撼人心。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铸剑为犁的创业史,彰显出几代兵团人走过的不朽征程。
65年前,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几万部队就地转业,开创屯垦戍边伟业。
党中央高度重视兵团工作,几代领导人都对兵团发展倾注心血。沙漠变良田,戈壁建新城,瀚海通大道……这震古烁今的奇迹,仍在延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兵团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等“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等“四大作用”,并部署推进兵团深化改革与向南发展。
“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无边光景日日新。一座座由兵团管理的城镇拔地而起,维稳戍边不断巩固;一大批产业在兵团聚集,吸纳各族百姓就业增收;一项项制度不断革新,兵团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兵团持续壮大,成为新形势下安边固疆的强大支柱。
持续“输血”“造血”,对口援疆精准发力,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新疆各族人民心坎上——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9岁的巴提玛抱着洋娃娃在新房里跑来跑去,笑声如银铃般动听。
“定居兴牧”工程,让这里的牧民作别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一条条道路、一栋栋新居,把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距离木垒1000多公里的和田县鞋产业园内,24岁的阿卜杜开比尔正在给生产线备料。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个个内地企业落户南疆,世代耕作的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不再靠天吃饭,有望在家门口实现勤劳致富梦想。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无私帮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达2.35万亿元,其中2012年至2018年就达1.61万亿元。2018年达到3022亿元,占当年新疆财政支出的60.3%。
挖穷根、建学校、送医药;招商引资、扶持产业、促进就业……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展以来,19个省份牵手新疆,1000多亿元援助资金、近1.8万亿元合作资金投向新疆;8万多名援疆干部奉献智慧、挥洒汗水,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对口援疆极大改变了天山南北的发展面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从“输血”到“造血”,让新疆走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回眸来路,历史巨变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怀抱中,新疆才有繁荣发展的今天。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无比广阔: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疆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参与采写:王琦、张晓龙)
新华社记者黎大东、邹伟、贺占军、史竞男
瓜果飘香,歌舞如潮,丰收时节,新疆迎来和平解放70周年。
七十载岁月如歌。历史天空下,一曲曲创业奋斗的壮歌、民族团结的欢歌、繁荣稳定的凯歌,在新疆大地交融,在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心中激荡。
七十载砥砺前行。时代变迁中,党中央始终牵挂新疆,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发展完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不断迈上新境界。放眼征途,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锦绣画卷,已经磅礴展开。
喜看巨变展新颜——70年改天换地,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新疆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7月30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序厅。
伴着木卡姆的悠扬乐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疆成就展览和特色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
喀什老城里,孩子们快乐地奔跑嬉戏;乡村卫生室里,老人享受全民健康体检带来的实惠;地毯厂里,姑娘们用双手织出美好生活……一幅幅照片,浓缩了新疆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延长到2018年的72.35岁。城乡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提高到2018年的32764元和11975元;各族群众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巨大改善……一组组数字,成为新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写照。
70年日月新天,从温饱不足到幸福安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偏远闭塞到创新开放,昔日“家底”贫寒,而今处处新颜。
乌鲁木齐二道桥,新疆的“窗口”。
人声鼎沸的大巴扎景区,欢快的歌舞,丰富的美食,每天吸引着10余万海内外游客汇聚于此。夜愈深,霓虹愈璀璨,映照着一张张笑脸。
“没想到这么繁华!”浙江游客高翔说,“这里良好的社会治安,让人感到踏实。”
社会稳定,是民生之基,也是发展之基。
把保障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施组合拳,严打暴恐犯罪,推进“去极端化”,铲除“三股势力”滋生的土壤……反恐维稳的长城不断巩固,繁荣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新疆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天山南北传来更多喜讯——
阿克苏的苹果红了!
随着“电商援疆”项目落地,“冰糖心”苹果走向全国,为果农们带回真金白银。
茫茫的沙海绿了!
驱车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尽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在咫尺,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葱郁。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生态林,筑起阻挡风沙侵袭的“绿色长城”。
啃硬骨头,打组合拳,更多难题得到破解——
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在新疆打响。
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天津援疆干部探索出易地搬迁“产城融合”模式,让从昆仑山搬下来的贫困群众“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在喀什深圳产业园,明亮宽敞的标准厂房崛起在戈壁荒滩,83家落户企业解决了当地1.3万人就业增收……
因地制宜,在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和新兴技能的助力下,新疆进一步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捷报频传:
2014年到2018年,新疆累计实现231.47万人完全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4%降至6.1%;2018年,新疆又有53.7万人脱贫,3个县、513个村摘掉贫困帽。
巍巍昆仑,见证更多沧桑巨变——
新疆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66元,增长到2018年的4.9万元,增长37.7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
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一座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成为大漠戈壁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贯通南北疆、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当新发展理念融入实践,新疆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冶、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高端产业体系逐渐成型,能源优势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克拉玛依,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奇迹般崛起的石化新城,在深挖油气资源和石化产业潜力的同时,正积极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从“地下”走向“云端”。
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新疆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霍尔果斯口岸,一列列中欧班列如同“钢铁驼队”,迈进连接亚欧的国际开放大通道。
阿拉山口,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不毛之地,变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优质棉纱、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源源不断。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这片热土。201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让新疆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前进的足音更加铿锵。
培土浇根聚人心——70年润物无声,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新疆人民福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团结稳定、共谋繁荣发展的共同意志不断凝聚巩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根本在于凝聚人心。
“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7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新疆促进民生不断改善、大力巩固和增进民族团结、精心做好宗教工作,谱写着各族人民同心向党、勠力筑梦的动人篇章。
——春风化雨,坚持改善民生暖人心。
走进塔城市第二小学,整洁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里,琅琅书声入耳。
解放初期,新疆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文盲率高达90%;如今,新疆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南疆3年学前教育和12年基础教育全覆盖。
厚民生才能安民心。
告别寒冷的山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库斯拉甫乡的1149户农牧民去年迁入94公里外的新家。暖气、天然气、互联网……新生活带来新希望,不少农牧民主动向乡政府申请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将财政支出的重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各省市对口援疆工作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项目。
实现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大病保险全覆盖;努力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将22个深度贫困县32万名兜底脱贫对象全部纳入低保……
从帕米尔高原上的毡房到伊犁河谷的农家院,新疆大地展现出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图景,各族群众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守望相助,巩固民族团结聚人心。
阿克苏市王三街上,由7个民族的88位股东出资创办的“一家亲”餐厅,营业不到1年,已吸纳57名当地群众就业。
“大伙儿都上心,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夏天又开了2家分店。”发起人之一娄建波说,“有劲一起使,有钱一起赚,我们的信任和感情也越来越深。”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
70年来,新疆大力增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基石不断加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交往中优势互补、在交流中化解隔阂、在交融中团结奋斗,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相知相伴共成长。
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东中部城市求学、就业、定居。各族人民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心同德谋发展。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疆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各族人民相敬、相亲,共同绘就一张张民族团结全家福。
——同心筑梦,促进宗教和顺稳人心。
已有120多年历史的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修缮一新,古朴清静。
2.48万座宗教活动场所;2.93万名教职人员;在新疆的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们像上正常大学一样接受本科教育……70年来,新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近年来,新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们始终把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教义贯穿到讲经解经活动中,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御极端。”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伊玛目穆合特热木·谢日甫江说。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70年携手并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各族儿女心中不断铸牢——
慕士塔格峰脚下的界碑,见证着买买提努尔·吾布力艾山一家四代的接力坚守。
“人在哪里,界碑就在哪里。护边是我们能够为国家做的最大的事,绝不辜负。”买买提努尔朴素的语言,道出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和田团结广场上的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铜像,传递着“骑着毛驴上北京”的不老佳话。
“我们要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把爱党爱国的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库尔班的长女、年届九旬的托乎提汗·库尔班语气坚定。
今朝更胜往昔。今天的新疆,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各族群众的所愿所盼。
久久为功固基石——70年风鹏正举,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社会主义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迈入新时代的新疆工作,在久久为功中筑牢基石,奋力成就长治久安的宏图伟业。
瞄准“强基健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每周一清晨,新疆尉犁县达西村的村民都会自发聚集在村委会楼前,举行升国旗仪式。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写入达西村的村规民约,更是70年来村民们始终不渝的信条。
多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达西村已从“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盐碱地,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3.2万元,柏油路从8公里拓展到78公里,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
“我们要牢记使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吸铁石’,建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堡垒。”驻达西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艳凤说。
党旗高举,堡垒牢筑。新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近36万人次干部接力驻村,覆盖新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增加近1.8万个,增幅24%,实现凡有群众的地方、凡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
从“驻村里”“住家里”到“住心里”,党员、干部同群众在朝夕相处中鱼水之情更加深厚,基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凝聚力战斗力日益提升。
深化安边固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作用,谱写维稳戍边新篇章——
辽阔的田野上,大型采棉机驶过,一次性把成熟的棉花收集到巨大箱体里……
新疆农业日新月异,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动融入新疆发展大局、实现兵地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果之一。
步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大型雕塑《军垦魂》雄伟矗立,震撼人心。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铸剑为犁的创业史,彰显出几代兵团人走过的不朽征程。
65年前,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几万部队就地转业,开创屯垦戍边伟业。
党中央高度重视兵团工作,几代领导人都对兵团发展倾注心血。沙漠变良田,戈壁建新城,瀚海通大道……这震古烁今的奇迹,仍在延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兵团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等“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等“四大作用”,并部署推进兵团深化改革与向南发展。
“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无边光景日日新。一座座由兵团管理的城镇拔地而起,维稳戍边不断巩固;一大批产业在兵团聚集,吸纳各族百姓就业增收;一项项制度不断革新,兵团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兵团持续壮大,成为新形势下安边固疆的强大支柱。
持续“输血”“造血”,对口援疆精准发力,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新疆各族人民心坎上——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9岁的巴提玛抱着洋娃娃在新房里跑来跑去,笑声如银铃般动听。
“定居兴牧”工程,让这里的牧民作别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一条条道路、一栋栋新居,把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距离木垒1000多公里的和田县鞋产业园内,24岁的阿卜杜开比尔正在给生产线备料。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个个内地企业落户南疆,世代耕作的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不再靠天吃饭,有望在家门口实现勤劳致富梦想。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无私帮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达2.35万亿元,其中2012年至2018年就达1.61万亿元。2018年达到3022亿元,占当年新疆财政支出的60.3%。
挖穷根、建学校、送医药;招商引资、扶持产业、促进就业……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展以来,19个省份牵手新疆,1000多亿元援助资金、近1.8万亿元合作资金投向新疆;8万多名援疆干部奉献智慧、挥洒汗水,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对口援疆极大改变了天山南北的发展面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从“输血”到“造血”,让新疆走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回眸来路,历史巨变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怀抱中,新疆才有繁荣发展的今天。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无比广阔: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疆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参与采写:王琦、张晓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