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 金主卖保健品发家被罚800次
(原标题:北大教授举报老年痴呆药造假,金主卖保健品发家 被罚800次)
北大教授一纸举报信,掀翻了无数人的周末。
11月29日上午,一封写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该会主任李静海的举报信截图在网络上流传,信中作者实名举报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以及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的论文造假问题。
当日下午,举报信的署名作者被确认为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饶毅也承认举报内容存在,但“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尽管只是草稿,这封“举报信”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掀起了反对学术造假的巨大声浪。尤其是其中耿美玉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新药GV-971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文章,因为前不久以该研究为基础发明的“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药物”刚刚横空出世的缘故,更是引起关注。
复盘GV971的诞生过程,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发现,除被质疑研究造假、疗效仍受争议以外,该药背后号称投入30亿元研发资金的金主,早年竟以售卖保健品发家,曾经因为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部门处罚了800多次。
此人还是知名保健品“脑白金”打造者、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的湖北老乡,更是危难中相互借钱救济的好友。
1、被调查行为不端,科学家举报同行造假
饶毅为什么要写这封举报信?
从落款时间来看,针对三位科学家的举报信完成于11月28日,而起因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首都医科大学寄函,请该校调查校长饶毅涉嫌的论文行为不端问题。
在举报信中,饶毅提出调查函涉及的文章为“国外经费国外地点国外人物的老旧文章”且已被方舟子明确不存在不端,反驳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对自己的质疑,并转而将矛头指向了其在科学研究规范工作中得罪的人。
饶毅在信中称自己对改善中国学术规范“贡献最多”,千人计划曾邀请其任道德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也曾邀请其任学术道德委员会副主任。他还写道“有人因此仇恨”,暗指自己在改善规范学术中得罪学术不端者,因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对他发函调查,“事实上起到了配合中国学术不端分子的作用”。
所谓“仇恨”饶毅的学术不端分子,到底是谁?
饶毅在信中列举了三位知名的研究学者: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的李红良、现任同济大学教授的裴钢,以及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的耿美玉。
按饶毅所述,李红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张胆的造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相关人员也曾向饶毅咨询过李红良学术不端,李红良所任职的武汉大学更在2018年9月、11月分别邀请饶毅参与调查李红良论文造假事件、出任李红良调查事件独立调查组组长,但均被其以太忙为由拒绝。
李红良是武汉大学唯一一位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领域榜单的教授,从2008年入职武汉大学后,历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ABSL-III主任,同时兼任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李红良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不过在此之前,此人已经多次被质疑学术造假。
2009年1月,李红良任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因“数据误用”被《J. Clin. Invest》撤稿,当时李红良等人给出的理由是“早期实验数据丢失”和“记录不完善”;
2018年初,饶毅参与主编的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发布调查文章《“千人计划”专家举报武大“长江学者”论文涉嫌造假》,质疑李红良学术造假,阅读数很快突破10万加,引起学界关注。武汉大学当时对李红良启动调查,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只是“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建议以后更加严谨细致”。
从举报信的相关表述可以基本推测,饶毅认为正是上述质疑李红良学术造假的调查文章及其引发的武汉大学对李红良的调查,让两人从此结下了梁子,这才引起了后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发起对饶毅的调查。
至于另外两位被举报者裴钢、耿美玉,他们又是如何与饶毅“结仇”的呢?饶毅并未讲述其与两人的关系,只是在文中提出两人论文中的不规范研究,并“建议”国家自然基金会发起调查。
就各自被质疑的学术规范问题,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尝试联系上述学者,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
2、“全球首款AD新药”被质疑造假
裴钢在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校长等职务,目前任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饶毅对裴钢的学术成果“揭示五次跨膜的趋化因子受体具有正常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的功能”提出质疑,认为“众所周知”GPCR需要七重跨膜区域才有功能,而裴钢号称只要五重跨膜且“居然两个GPCRs都是这样的,出了3个同样错误的图”——饶毅的最终结论是,只有造假才能产?。
不过,尽管裴钢的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头衔足够光鲜,在此次舆论风波中,他的风头还是被刚刚研制出“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新药”的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盖过了。
耿美玉毕业于山东大学,并拿到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2006年5月以研究员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一路从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升迁至党委书记、所长。
今年11月2日,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了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这款药物的主要研发人正是耿美玉。
耿美玉作为通讯作者,于今年9月在裴钢主编的《Cell Research》发表了解释“甘露特钠胶囊”作用机理的论文《寡聚糖钠盐治疗重塑肠道微生物群,抑制肠道细菌氨基酸型神经炎症,抑制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这篇论文号称能通过肠道菌群治疗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症,被饶毅质疑“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饶毅质疑的基础是什么呢?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注意到,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过去三十年来全世界有数百个医学团队在研究这项疾病的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药物被证实能够对阿尔茨海默症起到逆转作用。
甚至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目前人类都还不能清楚阐释,只是提出了Aβ假说、Tau蛋白假说、脘病毒假说、疱疹病毒假说、炎症假说等多种假说。
一面是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的踌躇不前;另一方面,却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剧增。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目前全球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已经超过5200万,每三秒种就会新增一例病患,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1.5亿。
在中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年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高达1.2万亿元,且患者的平均存活年限仅有5.9年。未来30年,这一群体人数还将扩大到4000万以上,中国将成为全球拥有老年痴呆症人数最多的。
也许正是基于上面一系列的骇人数据,当“甘露特钠胶囊”横空出世时,有人迫不及待地喊出了“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药物”的口号。但实际上这并非是全球首款老年痴呆症药物,在此之前已有5款药物获批上市,但都只能延缓而不能治疗这一病症。
大批尖端医学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宣告失败,仅有的少数新药也被证实无效,凭什么“甘露特钠胶囊”宣称能够治疗老年痴呆症?它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来自华南地区某高校的一位基础医学在读博士对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表示,从已发表论文来看,GV-971是一种海藻提取物“甘露寡糖二酸”,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中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浓度,再通过氨基酸代谢异常激活Th1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从而改善老年痴呆。
这是一种基于神经炎症假说的作用机制,尽管它听起来和“喝酸奶治胃病”的谣言以及充斥市场的海藻类保健品并无二致。
3、发明者被网友“深扒”学术造假
实际上,对“甘露特钠胶囊”及其发明者耿美玉的质疑,早在饶毅起草举报信以前就已经出现。
11月5日,仅仅在“甘露特钠胶囊”有条件获批上市三天后,素有打假斗士之称、但沉寂已久的方舟子突然发声质疑,称“负责新药研发的主要代表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有多篇论文造假数据,擅长用PS大法代替实验,有实验造假前科”。
耿美玉的“造假前科”究竟是什么?尽管方舟子没有明确指出,知乎网友却扒了个精光。此前曾有人在线上期刊论坛pubpeer晒出耿美玉任第一作者的论文的问题,当时耿美玉方面回应称是其第一作者在figure准备时“不小心”造成的错误;但网友发现,耿美玉所在实验室作出的、其本人署名非第一作者的四五篇研究文章,均出现了类似的“不小心”犯错的情况。
就上面的“不小心”,网友提出质疑:我们是应该怀疑他们的专业能力还是他们的学术道德呢?学术上对诚信问题一般是“零容忍”的,因为发现的问题往往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还有多少问题往往无从去判断剩下的里面是只有5%是假的还是95%是假的?
至于“甘露特钠胶囊”,这位网友则认为,尽管此药的机制“脑肠轴”(编者注:是近年兴起、未被证实的一种关于大脑与肠道通过荷尔蒙及神经讯息沟通、控制人体新陈代谢及情绪反应等的学术假说,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等)近年很火,但逻辑链条有失,属于未被证实的“玄学”。
另外,一般对于阿尔兹海默病的随访要求在2年左右,“甘露特钠胶囊”的三期随访时间却只有9个月(36周),远低于美国渤健制药公司刚完成的“阿杜那单抗”1年半(78周)的随访时间。
这也是方舟子质疑“甘露特钠胶囊”造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比“阿杜那单抗”在78周时高剂量组ITT人群四个指标有三个做出了统计学差异、OTC人群四个指标都做出了统计学差异,“甘露特钠胶囊”在实验数据上似乎仍缺乏严谨性——该药在36周时四个认知评价指标只有一个做出了统计学差异,就因为安慰剂组的认知功能突然下降而终止了试验。
一位医学博士指出,“GV-971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问题”,包括数据无法说明该药物的效果足够优于安慰剂,以及耿美玉发表的对应论文中重复使用来自其他实验的图片。
“给我感觉GV-971像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阿兹海默药一样。”一位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学者表示,一般靶向药研发类论文会介绍药物分子研发的来龙去脉,或是引用过去的论文介绍其制备方法及过往研究等。但从耿美玉教授历年发表的论文来看,她和她的团队从未引用文献说明GV-971的来路,文献综述里“有一篇在描述GV-971时引用了一期临床的报告,另一篇综述文章就直接引用了第一篇提到的综述”。
与方舟子持类似观点,这位学者也认为耿美玉的论文存在学术不规范的问题。他还撰写了近万字长文,从2004年开始回顾耿美玉关于GV-971的相关研究论文,最后认为GV-971作用于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治疗阿兹海默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逻辑上有很大的漏洞。
当然,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方舟子质疑信中耗资30亿元投入研发“甘露特钠胶囊”的绿谷集团,以及卖“抗癌保健品”起家的该集团董事长吕松涛,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毕竟在收割老年人智商税的层面,这位大佬即使比起其同乡好友、依靠一曲“脑白金”广告歌词走红的史玉柱,也不会稍显逊色。
更何况,耿美玉在吕松涛控制下的多个公司都有任职。
4、背后金主卖保健品起家
与史玉柱的高调不同的是,吕松涛为人极其低调,此人鲜少出现在媒体报道里。至于国内企业家大佬们热衷的财富榜单,他更是很少出现,仅在因向母校东北大学捐款2500万元,而登上了2014胡润慈善榜第71位。
与为人处事低调不同的是,吕老板在商场的豪掷千金。11月初“甘露特钠胶囊”获批上市时,有媒体报道称,吕松涛控制下的绿谷集团子公司上海绿谷制药公司为药物联合研发方,在过去10年时间里“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GV-971,至今已累计投入巨资30亿元,用于该款新药的研发、临床试验和上市申报等工作。
单凭这一点,就是国内外内各大医药研发公司无法比拟的。鉴于老年痴呆症药物研发的难度太高,过去几年辉瑞、强生等多家公司大都宣布放弃这一病症的药物研发项目。
作为国内二三线甚至更靠后的名不见经传的医药公司,绿谷集团哪里来的底气研发老年痴呆症药物?其投入药物研发的巨资又从何而来?
随着“甘露特钠胶囊”的上市,以及此次饶毅举报耿美玉论文造假,一系列的焦点事件都指向了吕松涛的发家史——原来,这位医药大佬的发家资本,来自“中华灵芝宝”“双灵固本散”等虚假宣传抗癌功效的保健品,是在长达10多年、800多次处罚中“顶风作案”积累下来的。
据吕松涛自述,其于1991年携妻南下珠海创业,在做大排档、炒地皮赚到第一桶金后,返回上海“与珠海一位朋友”合作创办公司,后因盲目扩张、朋友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倒闭、其本人也宣告破产。
在这段创业经历中,吕松涛并未明确上述合作伙伴的身份。不过从他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所谓的合作伙伴,极有可能就是在1991年创办巨人公司、又在1996年资金链断裂的资本大佬史玉柱。
这两人可谓是“难兄难弟”。吕松涛称,史玉柱在他困难时借给他50万元,后来史玉柱遇挫,他同样也借给了史玉柱50万元。1997年,吕松涛创办上海绿谷集团,凭借主打“抗癌功效”的保健品中华灵芝宝,在第二年就实现年销售额4亿元。
或许是受到吕松涛疯狂收割财富的启发,1999年史玉柱在上海注册了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来的故事耳熟能详,这家公司的保健品“脑白金”风靡全国,10年敛收上百亿巨资,为史玉柱的千亿身家贡献不小。
早在2003年就成为上海市工业企业集团50强绿谷集团也不示弱,在2002年将主打产品更名为“双灵固本散”过后,该集团的年产值号称超过10亿元。
经营火爆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当到食药监局再次曝光上海绿谷集团生产的保健品“绿谷灵芝宝”虚假宣传具有抗癌功效时,有媒体统计,成立12年来绿谷集团因违规宣传累计被处罚了800多次,绿谷集团旗下的一大批保健品销售相关公司终于被注销。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吕松涛旗下累计仍有公司70多家。2019年4月26日,吕松涛控制的绿谷药物开发出资30万美元,收购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公司Sinova Pharmaceuticals,Inc.2.86%股权,被视作是为GV-971原创新药全球市场的开发及销售提前铺垫道路。
在SP公司100%持股的境内经营实体公司斯内华咨询,吕松涛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耿美玉出任监事;此外在吕松涛控制和任法人的绿谷制药、绿谷药物开发等公司,耿美玉也担任着高管的职位。
两人的利益关系,似乎早已捆绑在一起。饶毅捅开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