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中国之治”宏图
傅德田
“中国之治”指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治理活动、治理模式以及相应的中国治理盛世状况,核心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的70年,中国共产党人根本改变了以往的国家制度与治理模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治理的新探索历程,我们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框架,神州大地呈现出有别于西方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治气象。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相继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系列问题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那么,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又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解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问题,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系统阐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优势条件、战略布局、行动规划和执行策略等,对实现中国之治做了高瞻远瞩的部署,擘画了中国之治宏图。
实现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优势条件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我们长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础上开启的一项新战略任务。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十三个”制度发展中取得的显著优势正是中国之治的既有伟大成果,又是推进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优势条件和全新出发点。
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经济全赶超,政治相抗衡,社会、文化、生态等各种制度独立自主,隐隐然形成独特“中国之治”模式。
我们不仅逐渐形成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而且这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还凸显出“十三个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这“十三个显著优势”,既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又是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党的四中全会对中国之治的擘画,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和这些显著的制度优势基础上的。
实现中国之治的战略布局、行动规划
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的关键与根本。擘画中国之治,需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在国家治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多方面制度及其治理的现代化,“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
党领导下的“十三个坚持与完善”是实现中国之治的战略布局。首先,需要“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其次,还需要“坚持与完善”其他十二个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再次,“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三步走”是实现“中国之治”的行动规划。四中全会详尽制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分“三步走”的路线图: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中国之治的战略规划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战略路线图的细化、弘扬与创新。中国之治宏图在内容上是对党十三大经济建设现代化、党十五大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的拓展与创新,增添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中国之治宏图在“三步走”战略规划上则是对十三大“第三步”目标的细化与超越,是对十五大“第二步”的呼应和对“第三步”的发展,也是对十九大“两步走”的细化与拓展。
实现中国之治的具体策略
那么,如何具体实现中国之治,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四中全会从多方面做了具体策略安排。
首先,需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方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四个治理”,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效能。
其次,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做好制度的理论研究、宣传和执行的工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国家治理能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意识、制度理论是否到位,执行能否落实,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党员干部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再次,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练”,提升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严格“四练”,深化改革干部选拔、考核制度,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其重要依据;加强国家治理的人才培养,尊重人才,支持各类人才,为中国之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之治的鲜明中国特色
中国之治,“治”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则是治的鲜明特征。这不仅表现在中国治理的区域性上,指代在中国范围实现大治,更是表现在中国治理的独特国家性质上,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最根本制度,这一根本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懈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之治所呈现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不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领导一切,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中国之治所拥有的又一鲜明特色。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