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联组会议讨论经济热点话题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余萍 摄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发挥政策平台优势,融资支持江苏企业走出国门
昨日,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众多政协委员联系实际,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就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议题,相关委员争相发言,为我省企业更好“走出去”献言献策。
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王鸿声认为,当前对于省内企业加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还有一些思想上的误区,担心会造成投资外迁、减少财税,还有的企业对“走出去”缺乏信心或是存在风险认识不足的情况。另外,相关企业在国外应对国际金融风险能力有待增强,其在所在国融资能力弱,沿线国家的汇率不稳定,投资资金难以及时到账,投资的收益也难以及时回补。
他建议,全省上下针对“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应统一思想和行动,要把这一国家战略提升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这样高度来认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要求。此外,还要建立机制,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坚持和完善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围绕企业实际需求,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对境内的母公司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坚持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
江苏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笪家祥认为,境外园区建设是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截至目前,我省在6个国家建有7个境外合作园区,累计占地面积1220平方公里,投资26.5亿美元,入区企业317家,总产值30亿美元。
境外园区的建设,为江苏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了载体,也为江苏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了平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省的境外园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融资难、发展不均衡、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还需要重点解决。
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让更多海外经济合作区像西港特区一样,纳入国家双边和多边合作内容;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对合作区建设的责任。同时还要着力完善服务保障,支持省内高校在境外开设培训机构,培训当地员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业务,为建区和入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对接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争取低成本扶持资金。此外,还要完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海外法律工作站,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不断提升平台保障水平。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认为,江苏要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他指出,我省企业“一带一路”参与度与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缺乏大型的跨国企业,无论是投资贸易或是建设园区的力度还不够大。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从全局角度积极谋划。
首先要加大力度培育江苏大型跨国公司,加大制度创新和研究力度,参照国内外跨国公司基本标准,根据我省企业发展与国际化经营能力,确定江苏跨国企业的培育对象。对于进入培养对象的我省本土跨国公司,只要符合相关国际通行标准,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就应该给予奖励扶持政策。
同时应该建设好江苏“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加快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建设,提升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的地位。此外,政府还应该对“走出去”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除了继续对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外,多渠道多形式通过金融服务机构平台,对民营企业“走出去”进行融资支持。适当调整江苏政府推动基金管理方式,引导政府基金,支持我省“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王琦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强化联动协同,激活更强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引擎”
当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如何跟上节奏?昨日,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此展开讨论。多位委员认为,一体化发展必须点燃更加强劲的“机制引擎”,在破除壁垒、加强协同、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进而迸发更多助推一体化的动力。
加速区域融合,一体发展才有活力。江苏省政协委员、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卞赋章认为,推进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激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他建议全省打破行政管理的体制障碍,在产业发展上建立合作平台与联盟,在医疗、教育等资源上互联共享。此外,要在省级层面从一体化的高度加强设计规划,组织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完善新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加快规划建设长三角北翼高铁、过江通道、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尽快弥补区间交通的短板。
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仁禾中衡集团党委书记梁泽泉指出,在一体化战略推进中,民营企业对各类信息、政策的获知渠道有限,限制了民企参与国家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建议建立权威的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信息发布平台,连接媒体、自媒体等信息传播载体,及时发布更新政策措施和指导性意见,通过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总结成功经验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
建立联动机制,强化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向东表示,长三角地区高校众多各有优势和特色,建议在课程的互通、学分的互认、本科生、研究生访学和联合培养方面,能够相互协调,建立顺畅的区域流动机制,更好更快地培养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为一体化发展夯实“第一资源”。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张东海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