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多城密集推出新基建投资方案 为社会资本划定参与比例

编辑/2020-06-11/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作者: 李秀中 [ 汤继强表示,要避免新基建成为国资、国企的宠儿,要放开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的产业链条很长,在很多环节上,民营企业可以大胆往里面闯。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加以支持,金融部门也要一视同仁。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短 ...

  作者: 李秀中

  [ 汤继强表示,要避免新基建成为国资、国企的宠儿,要放开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的产业链条很长,在很多环节上,民营企业可以大胆往里面闯。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加以支持,金融部门也要一视同仁。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短期稳增长和长期结构调整,成为地方扩大有效投资的发力方向。

  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后,一些城市抓住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政策风口,陆续发布了推动新基建的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

  各地侧重不同

  近日,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公告版)》,公开征求意见。该规划提出,成都将构建包括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核心的信息网;以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为核心的交通网;以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为核心的能源网;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核心的产业网。

  同样的6月初,福州市发布《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福州市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的若干措施》。未来三年,福州将实施首批总投资额为2300亿元的175个重点项目。

  宁波市发改委也于近日发布了《宁波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方案称,宁波将通过实施100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释放2000亿元投资,将宁波打造成为全国新基建标杆城市。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国际上面临新的格局调整,开启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因此推动新基建面临紧迫感,各地掀起新基建热潮是正确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界定,“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而各地关于新基建的规划,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同等因素,在推进新基建上也形成了不同的侧重。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更侧重于补短板,尤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为主;而东部地区更强化在新技术的应用。

  比如,5月7日发布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基建”四大重点领域: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实施方案》则围绕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智慧+”基础设施、新能源充电桩、轨道和航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建设394个项目,总投资达10011.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89.8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轨道及航空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达64个,总投资7324.58亿元,占比超过70%。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建设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6129.81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95.65亿元。

  昆明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高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昆明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欠账比较多,相比东部地区差距比较大,因此需要加大投入。

  汤继强也专门对比了江苏省2020年重大项目和西部省份重大项目清单。他表示,东部地区修桥修路等大体已经完成,项目重点投向新基建;而西部地区面临传统基建升级,需要着力补短板,但又要抢占新基建的赛道,避免被赢家锁定。加快新基建也是西部追赶东部地区的一次机遇。

  需要新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这是继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后,新基建又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因此,推进新基建需要新理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两新一重”的同时,也提出要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

  而在两会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也明确了,要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

  汤继强表示,要避免新基建成为国资、国企的宠儿,要放开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基建的产业链条很长,在很多环节上,民营企业可以大胆往里面闯。政府可以在财政税收政策上加以支持,金融部门也要一视同仁。

  5月28日,成都高新区发布首批新基建项目清单,以及《成都高新区关于聚力新基建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成都高新区建设成都5G智慧城涵养产业生态圈行动方案(2020-2022年)》。政策明确规定,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新基建比重原则上不低于50%;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撬动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倍;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项目占比原则上不低于70%。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批项目财政投资26亿余元,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47亿元,预计可带动220家以上本地科技型企业参与,市场份额达20%。2020年,成都高新区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