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清华药学院院长丁胜:针对新冠的中和抗体可能提前被批准紧急使用

编辑/2020-07-16/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7月14日,在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的一场研讨会上,GHDDI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透露,针对新冠的中和抗体可能在今年夏末秋初面世,提前被批准紧急使用。 简单来说,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多种抗体,但只有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瞿依贤 7月14日,在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的一场研讨会上,GHDDI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透露,针对新冠的中和抗体可能在今年夏末秋初面世,提前被批准紧急使用。

简单来说,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多种抗体,但只有部分抗体能迅速识别微生物,同时在入侵前“抓住”微生物,保护人体不被感染。这个过程就叫中和作用,发挥作用的抗体就是中和抗体。

中和抗体不同于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老药新用,即从已有的、至少经历过临床一期的药物中间,寻找能够对新冠病毒或者是新冠病毒所引起疾病有效的药物。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够节省大量临床前研究的时间,缩短药物开发周期。但目前来看,真正被验证有明确药效的“老药”并不多。

丁胜总结说,地塞米松主要针对危重患者,能够降低一定的死亡风险,瑞德西韦临床效果有限、可选择性使用,法匹拉韦、克力芝、氯喹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使用,但在更大规模的双盲、对照、随机的临床实验中没有明显药效。因此需要针对新冠病毒进行特异性药物研发。

全球科学力量的特异性药物研发主要分四个方向进行:一是小分子靶向药、广谱抗病毒药;二是生物大分子药,例如中和抗体类药物;三是疫苗;四是新兴疗法,包括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

3、4月认识到老药新用的局限性后,丁胜和GHDDI团队也启动了针对新冠病毒特效药以及疫苗的研发:第一个方向是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包括两个针对新冠病毒具体靶点的药物,以及针对人体自身免疫宿主靶点的药物;第二个方向是中和抗体研发;第三个方向是疫苗。

包括丁胜的团队在内,国内有几十个团队在进行中和抗体药物研发,主要都是针对病毒S蛋白的RBD结构域寻找或者开发中和抗体。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的突变,丁胜的团队则针对非RBD结构域寻找中和抗体。

丁胜解释说:“针对RBD结构域可以比较快速、比较容易找到高效的中和抗体。RBD结构域在不同冠状病毒中的保守性不够高,所以针对RBD结构域的中和抗体比较难开发广谱的中和抗体,加上未来RBD结构域如果突变,目前的多数抗体会失效。基于这样一个认知,我们针对非RBD结构域寻找更高效的中和抗体,也是为了应对未来突变,同时开发广谱的中和抗体,这样的抗体也可以和RBD结构域抗体进行组合。”

丁胜认为,如果一切都顺利,中和抗体可能成为提前被批准紧急使用的疗法:“目前有几十个团队或者公司在进行(针对新冠的)中和抗体的发现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最快的已经进入二期和三期临床实验,预计可能会在今年夏末秋初的时候(出来)。”

具体来说,中和抗体有很多优势,开发速度较快,特别是从患者体内进行分离的速度相当快,专业性非常高,而且半衰期比较长,注射之后可以管一定的时间,所以如果效果非常好、毒副作用比较低,尽管抗体主要是用于治疗疾病,它也可以被当成保护性药物来使用。

不过,中和抗体也有一定的缺陷性,比如作用机制单一,主要作用在病毒侵蚀人体细胞的S抗源结合位点,容易产生耐药。还有,广谱性抗体的开发也不容易,抗体是注射性的药物,使用起来不方便,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除了中和抗体,其他的药物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疫苗。

截至6月29日,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项目超过200个,国家科技部布局的12个重点项目中,已有7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涵盖了多种技术路线。

丁胜认为,现在已经有进入二期、三期临床实验的疫苗,如果一切顺利,在今年冬天以前,可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疫苗的数据能够支撑它进入紧急临时使用,随后长期观察这些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