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40个政务服务场景用上“区块链”
【开栏语】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如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过去半年,北京市加强政策引导,依靠市场主体,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创新政府服务,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涌现了一系列新尝试、新探索、新作为。
新京报讯 (记者沙雪良)北京市各项政务服务正在快步走上“区块链”。记者7月15日从北京市政务服务局了解到,最近半年多里,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已落地140个具体场景应用,涉企类253个事项、个人类65个事项无需携带纸质证件即可办理,全年可精简办事材料10万份,提交的材料平均减少了四成。
试点
核验材料从15分钟减到2分钟
今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引入区块链技术,覆盖企业注销、社会医疗救助、婚姻登记等9个场景应用和电子证照现场核验1个场景应用,办理更方便、更快。此前,北京市区块链电子证照综窗核验平台已在西城区落地,办事人员只需刷脸授权,就可以线上使用电子证照。
早在去年年初,北京市海淀区就启动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试点。在不动产交易场景中,多个市级部门相关数据共享上链,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等材料均不再需要现场核验,现场核验的材料从过去的十几份减少到三份,核验时间也从15分钟减少到2分钟。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在政务服务领域已落地140个具体场景应用,实现“链”享数据减材料、“链”通业务省时间、“链”上服务促复产,平均减材料40%,不少场景跑动次数从五六次减少到“最多跑一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行动
253+65个事项无需纸质证件
今年,北京市推出《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行动计划》。北京市政务服务局、市科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落实行动计划,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等责任单位和海淀、西城、朝阳、顺义4个试点区,大力推进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建设。
“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高频电子证照“上链”,涉企类253个事项、个人类65个事项无需携带纸质证件即可办理,全年可精简办事材料10万份;不动产登记场景实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买卖”等业务“全程网办”,全年可减跑动10万人次;北京市设立首贷服务中心,上线中小微企业确权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企业填报数据减少80%、在银行开户时间节约40%,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此外,北京市还建设财税领域区块链统一票据平台,先期在医疗、捐赠等领域试点应用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推出北京空港国际物流区块链服务平台,将海关、商务、税务、园区、货站等单位数据上链共享,提高外贸通关效率。
海淀、西城、朝阳、顺义、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落地了中关村(000931,股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企业设立变更、护士执业注册、医疗救助、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兑现“一站式”服务以及“办好一件事”主题事项等区级试点场景,并延伸拓展到街道(乡镇)基层一线。
目标
实现“可编程政务”场景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出,北京市将以区块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科技,加快建设与实现“可编程政务”。
据介绍,在政务服务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数据不可篡改、不可否认,全程追溯,实现链内透明、多方互信,既保护企业群众利益,又为政府部门履职留痕存证,降低履职风险。
这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效率,为企业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