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提醒学生早点儿回京做好开学准备
新学期,中小学将按时上课,体育课、实验课等所有课程开齐、开全。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本报“你好!新学期”直播节目中表示,新学期,全市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这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市教委也通过本报,提醒尚在京外的学生,早点儿回京,调整作息,为新学期做好身体上、心理上的准备。
开学前14天做好健康监测
8月15日起,本市近百万大学生已开始陆续返校。8月29日起,本市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新学期。新学期,全市大中小幼所有学校均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此次全学段开学,错峰、错时进行,按照先大学、中学,后小学;先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后其他年级的顺序梯次开学。
开学前14天,还能离京吗?
李奕表示,本市没有统一要求中小学生开学前14天不得离京,只要做好14天的健康监测,做好开学准备,就可以了。他同时提醒家长,开学在即,要尽早带孩子回到北京,适应一下气候,适应一下早睡早起的学习生活节奏,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为迎接学生返回校园,8月中旬,大中小幼各类学校就已开始准备,完成物资储备,环境消杀,干部教师培训等,并进行压力测试。
开学前,市教委将汇同卫健和疾控部门等逐一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各校及时整改。开学后,类似的检查还将持续。
坚持戴口罩绝非形式主义
开学后,北京的大中小学师生员工在校园内仍需坚持佩戴口罩;幼儿园幼儿入园后不必佩戴口罩,幼儿园教职员工需佩戴口罩。
李奕解释,学校中,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防疫标准需要更严格。北京有过疫情反弹的经历,学校采用相对高一些的防控标准和要求很有意义。同时考虑到北京秋季,气温变化快,佩戴口罩可以较好预防季节性流感和其他传染病。
虽然要求师生坚持戴口罩,但并非从早戴到晚。户外活动在不聚集、不接触的前提下,可不戴口罩。李奕说:“我们也要求中小学尽可能安排大课间,让孩子到户外运动。”
本市提出“坚持戴口罩”,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李奕表示,坚持戴口罩,也是为了引导孩子养成“带”口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习惯。现在,学生进校佩戴口罩,未来疫情发展形势进一步向好,孩子们上学也要携带口罩,人员聚集,或者是天气不好,就可以随时戴上口罩。“戴口罩,或是带口罩,绝对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是受益终身的事情。”李奕说。
新学期开齐课程按时上课
新学期,全市学校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按时上课;体育课、实验课等所有课程开齐、开全;食堂就餐、图书馆借阅也将恢复正常。但社会实践类活动、需要集体外出的活动等在开学初期会改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
依据市教委的要求,开学后,中小学将采取单元式的管理模式,即以班级和年级为单元,尽量减少跨年级或大人群交叉。李奕说,这种模式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快速找到源头并划分清楚边界。
单元管理不会影响课程结构。北京二中校长薛丽霞表示,新学期,分科走班不再是全年级大行动,而是以几个班为单元组进行。教室排课上也会错峰,为清洁消杀留出空当。同时,该校将同一年级尽量分布在同一楼层,减少年级间交叉。
开学不会急于测试
新学期,中小学各年级课程也将在空中课堂同步上线,一旦出现疫情反弹或有部分学生需要居家学习时,可实现线上线下课程随时切换,无缝衔接。
“从未来整体发展方向看,此举也有利于提高北京市整体的教育效率,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能够把更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资源广泛传播。”李奕说。
新学期,多校已不谋而合——不会一开学就考试。薛丽霞表示,开学后,该校教师会先用一段时间梳理上学期线上课程的内容,并做好新学期相关知识的衔接。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会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对既往知识的掌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而不要目光短浅地只重视通过一次考试去检验学生对过去知识的掌握情况。
市教委也建议各校开学后不必急于测试,避免简单用纸笔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新学期最重要的是尽快帮助孩子找回良好的返校学习状态。
唤起学生对学校的美好回忆
超长居家后,重返校园。如何尽快唤起孩子们对校园的美好回忆,成为各校的重点工作。
“新学期,要有仪式感,但要符合防疫要求。”李奕说,大部分学校会采用错峰、分年级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开学典礼。
新学期,各校要上好三个“开学第一课”——开好对干部教师的开学第一课;通过线上家访、线上家长会等形式给家长开好第一课,让家长知道应该为开学做哪些准备;更要给学生上好第一课,既要讲防疫知识,更要讲家国情怀。
很多学校正在精心筹备开学第一课。薛丽霞说,开学第一课上,会和同学们一起回顾已经和正在经历着的抗疫过程,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同时,回顾假期、民法典、劳动教育和垃圾分类也都会融入到开学第一课中。
李明新表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经历了超长居家后,很可能对校园生活已经淡忘了,甚至认不清老师,在校园里迷路。开学前后,老师们要通过在线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尽快唤醒有关学校的美好回忆,找回对校园里一草一木的亲切感。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