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将举办各类论坛和洽谈活动190场
9月,我在服贸会等你
万众瞩目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下月即将举办。昨天上午,2020年服贸会召开论坛筹备新闻通气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服贸会将举办论坛及洽谈活动190场,其中包括4场高峰论坛、134场行业论坛及洽谈活动、29场境外国家和地区专题活动、18场省区市主题活动及5场晚间活动,活动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聚焦行业热点话题。本次服贸会可谓亮点多多、令人期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旅游业复苏与振兴行动指南》等30余项行业发展报告、指数和榜单排名将发布,50余家企业及机构也将带来一批新技术应用。
国际组织、政府、境内商会等
高层级主体参会
通气会上,北京市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岚岚介绍了2020年服贸会论坛活动的整体筹办情况。吴岚岚说,“办会主体层级高,广泛邀约国际组织、政府、境内外商协会等机构组织参会”是今年服贸会的一大特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银行业联合会、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将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粮食供应链、金融科技、智慧互联、创意经济、世界旅游重启繁荣等话题举办论坛;商务部、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贸促会等国家相关部门将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主题为“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等高峰论坛。
商务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还将共同举办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中国贸促会将围绕区块链、服务贸易标准化、信息安全等内容举办专业论坛。同时,芬兰、乌拉圭、立陶宛、墨西哥等20余个驻华大使馆及商协会举办推介活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次服贸会的与会嘉宾影响力也十分突出。国际嘉宾积极参会,截至目前,国际银行业联合会总裁海德薇格、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安周奇等2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巴西体育部、哈萨克斯坦农业部、芬兰教育部、芬兰科学与文化部、芬兰赫尔辛基市长、丹麦中央银行行长等10位部长级嘉宾将线上参会;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爱尔兰、古巴等25位驻华大使确认线下参会;43家世界500强企业及20家跨国公司的70余位高管确认参会;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林毅夫、李稻葵等知名经济学家以及邬贺铨、柴洪峰等十余位院士确认参会。中国美国商会、加中贸易协会、英中贸易协会、德国工业联合会等近60位境外协会、机构负责人确认参会。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采购司等国际组织也将派代表参会。
聚焦服务贸易12大领域
开展20个专题活动
本次服贸会的话题聚焦热点,将充分发挥2020年服贸会的平台优势和创新引领作用,紧扣“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主题,聚焦服务贸易12大领域,涉及冬季运动、文化服务、金融服务、5G通信服务等20个专题举办活动。
将围绕全球疫情防控,举办公共卫生防疫、电商战“疫”等近20场论坛;围绕冬奥话题,举办科技冬奥、冰雪装备产业、奥运城市发展等17场论坛;围绕数字贸易话题,将举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全球采购与数字贸易创新融合论坛等十余场论坛;围绕新基建话题,将举办中关村(000931,股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发展论坛、2020国际工程管理论坛等7场论坛。
此外,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岳宗伟介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将共同主办本届服贸会4场高峰论坛中的两场,分别是“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与“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这两场论坛,均定于9月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将搭建高端交流对话平台,并组织权威发布。
将发布30余项
行业发展报告、指数和榜单排名
值得期待的是,本次服贸会期间将组织一批权威发布,比如,将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旅游业复苏与振兴行动指南》《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旅游业的恢复与发展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中国冰雪产业研究报告》《2018-2019北京创新总部企业榜单》等30余项行业发展报告、指数和榜单排名。
一批促进行业发展的联盟平台也将在服贸会期间组建起来,包括将在电子商务、信息、金融等行业成立北京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中国国际商会区块链创新服务委员会、北京国际商会联盟、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等十余个机构,推动形成服务贸易发展的长效机制。
本次服贸会还将发布一批新技术应用。目前,50余家企业及机构将参加发布。其中包括通用电气、葛兰素史克、佳能、华为等世界500强企业9家,普华永道、高通、理光、康帕斯、日本数字控股、万豪集团、标普、瑞穗银行等跨国公司8家,百度、网易、优酷、新东方、好未来、科大讯飞(002230,股吧)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20家,每日优鲜、VIPKID、荔枝FM、优客工厂等独角兽及创新企业18家,发布内容涵盖科技防疫、金融安全、全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家居、虚拟现实、电商扶贫、远程教育、影像共享等各类新技术、新服务在生活中的应用。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