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荒地种太阳 村民发阳财

编辑/2019-05-20/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站在山梁上向下俯瞰,有片“蓝海”映入眼帘,“蓝色海浪”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走近一看,那“蓝海”其实是一排排的光伏电池板,一块块蓝色的电池板连在一处,依托着山脊错落有致地排列,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如今,走在奉新县澡溪乡黄石村,到处 ...

站在山梁上向下俯瞰,有片“蓝海”映入眼帘,“蓝色海浪”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走近一看,那“蓝海”其实是一排排的光伏电池板,一块块蓝色的电池板连在一处,依托着山脊错落有致地排列,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如今,走在奉新县澡溪乡黄石村,到处可以看到光伏发电的身影,一块块光亮的蓝色板,撑起了贫困户的生活,帮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荒地上架设的光伏电池板

如今黄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拿到收益村民乐开花

山上无良田山下无资源 是当地有名的省级重点贫困村

“南大门,穷叮当,嫁人不嫁黄石男,娶妻不娶黄石女。”这“民谣”几年前在当地广为流传,脱贫致富,仿佛和这个山村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黄石村位于奉新县澡溪乡的南大门,距乡政府所在地有5公里,全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山上无良田,山下无资源,道路坑坑洼洼,基础设施极为薄弱,经济发展极为落后。

为了生存,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要资源没资源,要人没人”,这是黄石村当年所面临的窘境。如何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成了黄石村党支部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澡溪乡纪委书记熊兰英告诉记者,在乡党委的领导和省派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黄石村党支部首先就把“建强班子,凝聚合力”作为全村首要工作来抓,通过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党性强、能力强、作风硬的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开会议,集众智,定目标,找方法,谋路子……通过商议,该村还把风险低、收益稳的光伏发电项目,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导项目。

启动光伏发电项目 村集体和群众尝到甜头

光伏发电项目虽已确定,但问题也随即而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资金、没场地、没经验。同时,村里信息闭塞,很多村民对“光伏”这个词很是陌生,对这个项目的“钱景”也持怀疑态度,但黄石村党支部就是不信这个邪。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群众不干我们干。”该村党支部书记黄蕃贵告诉记者,没钱,就积极向上跑项争资;没地,就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拿出土地;没经验,就去外面“取经”,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最终,该村硬是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很快就有了稳定的收益,村民们无不感到惊奇——原来这个项目真的有钱赚,从此咨询和有意向的村民逐渐增多。黄石村党支部趁势而为,将国家的扶贫政策、一些地区光伏发电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通过宣传栏、大喇叭等讲解给了村民。为了帮村民建立起光伏致富的信心,该村党支部还印制了大量的调查表,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不厌其烦地讲解光伏发电的原理和效果,光伏发电渐渐被周边群众所认可。

此后,在该乡党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黄石村党支部积极与奉新县相关部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近60万元与光伏企业深度合作,扩大光伏发电项目的规模,黄石村很快成为首批光伏发电最直接的受益村,光伏发电实现了稳定的收益,村集体经济和参与群众的收入都得到了明显增长。

“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我们做脱贫工作就更有底气了。”黄石村第一书记熊诗俊感慨而言。

荒地“种太阳” 电力十足照亮村民致富路

熊诗俊告诉记者,黄石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是采取“多方合作,同步迈进”的双方共赢的方式进行的,即有资金的出资金,有经验的出经验,有土地的出土地,大家合作共赢,一起发家致富。

“荒地闲着也是闲着,自从装上了光伏电池板,就可以卖电挣钱,多好的事儿啊。”当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银行卡中发放的光伏收益分红后,就自觉当起了光伏发电的“代言人”。他们还将安装光伏电池板的事,形象地称为“种太阳”。

随着“种太阳”步伐的快步推进,贫困户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贫困户除了一系列国家政策保障和其他劳作的收入外,单凭光伏发电一项就能增收2000多元,家里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光伏发电是个好项目,绿色环保,收益稳定,太阳一出来就能收钱,而且电站与国家电网直接结算,没有中间环节,运作过程也很阳光。”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温小芳笑着说。

黄蕃贵还告诉记者,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以及群众收入的持续增加,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投资90余万元,将全村4.5公里长的进村公路从3.5米拓宽至6米;投资43.28万元,为徐屋、城门、北岭、太阳等组进行了入户水改造,全村共135户村民直接受益;投资120余万元,新建北岭、太阳、石巷、圳头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实施危房改造,组组通、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投资29.5万元,对全村组级公路进行了硬化。

如今的黄石村,房屋整齐漂亮,道路干净整洁,村民增收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文/图 罗包平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