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新华全媒+|沙棘传奇——西藏隆子跨越半个世纪的生态革命

编辑/2021-03-13/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沙棘奶奶”桑旦(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洛卓嘉措 摄 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湍湍流淌。暖阳照耀下的 西藏 隆子县忙措村,多吉老人的农家小院绿意盎然。 多吉老人已退休20年,却始终舍不得离开生机勃勃的故乡。然而, ...

“沙棘奶奶”桑旦(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洛卓嘉措 摄

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湍湍流淌。暖阳照耀下的西藏隆子县忙措村,多吉老人的农家小院绿意盎然。

多吉老人已退休20年,却始终舍不得离开生机勃勃的故乡。然而,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每年有近8个月的沙尘天气,黄沙刮过,覆盖在农田上厚厚一层,房子周围堆起的沙有半墙高,人们受尽了风沙的折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隆子河谷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绿色战役,世代饱受风沙肆虐的隆子人民,战天斗地、接续治沙。如今长达40多公里的“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如同一条“绿色哈达”,让开启小康生活的人们尽享优美的环境。

绿色的渴望

隆子县位于西藏南部,隆子河从这里穿过。过去每年雨季一过,河水逐渐干涸,裸露河床上的黄沙,随狂风飞扬,遮天蔽日犹如雨下。多吉说,那时人们戏称隆子人是“聂巴阿贴组”,藏语意为“只要你说话,身上的沙土就会往下掉”。

“风沙一起尘飞扬,四顾茫茫不见家”“一天吃进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忙措村74岁的索朗拉杰老书记仍记得50多年前那些顺口溜。“光秃秃的山坡没处放牧,每家仅有的几亩贫瘠耕地,也不断被流沙挤压。屋里永远都是扫不净的沙,喝水时要一手端着碗,一手用衣袖遮住,喝一半倒一半,碗底留下一层沙。”

索朗拉杰(左一)正在指挥种树(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泽昊 摄

1964年,时任隆子县新巴乡乡长朗宗赴内地参观学习,她了解到种树能有效治沙,回来后就跟群众讲:“隆子要想存,就得风沙停;要想风沙停,就要多栽树。”

随后,朗宗就带领群众在新巴乡忙措村的沙滩上试种下60亩的柳树、杨树、沙棘等5种树苗。起初,刚种下的沙棘灰头土脸、死气沉沉,不被看好。而杨树、柳树在头年迸发出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

但是,隆子的土地碱性太大,两年后杨树、柳树等纷纷枯死,沙棘却越长越密,把根牢牢地扎在荒滩上,成了隆子人的“救星”。

60亩的小小林地,虽然没有立即阻止风沙的脚步,却让隆子人民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一场战天斗地的“生态革命”,在隆子河谷悄然拉开帷幕。

绿色的信仰

隆子县地处高寒干旱区,平均海拔3800多米,适宜树种少,成活难。有人戏言:“想要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

翻身得解放的农奴,作为新社会的主人,在朗宗的带领下,他们怀着从未有过的劳动热情,奋战在风沙弥漫的荒滩上,没有报酬,只有战胜狂沙的决心。

没有沙棘苗,群众就翻山越岭去找;没有马车,就背扛肩挑。不论早晚,大家在风沙地里忙活,汗水和着泥土沾在脸上……

河滩地布满砾石,镐头和铁锹挖到上面,震得两手发麻,但他们靠着惊人的毅力,硬是把一片片洼地平整了,一株株沙棘苗在村民们精心呵护下被栽了下去。

朗宗的手在旧社会被农奴主打伤后落下了残疾,她以坚强的毅力,靠一只右手挖坑、种树、浇水。

村民桑旦那时17岁,负责给树浇水,她生怕漏了哪棵树,每天都最后一个回家。“有时跟磨坊抢水,我夜里偷偷去开水阀,往地里引水。磨坊大爷为此老跟我吵架。”

十年树木,绿染荒滩。一年年过去,一片片沙棘长遍隆子河谷。

忙措村村民正在种植沙棘(2021年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泽昊 摄

深深植根在隆子河谷的不仅是沙棘,更是绿色的信仰。从豆蔻年华到古稀之年,桑旦把一生都献给了这片沙棘林。

现在,每当心情不好时,桑旦就会去沙棘林里走一走。一棵棵沙棘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年年枝繁叶密,看到它们所有的不快都会被抛之脑后。村里人都亲切地称桑旦老人为“沙棘奶奶”。

绿色的力量

隆子人民战天斗地种沙棘的故事,传遍了雪域高原,也传到了首都北京。1978年,朗宗被评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先后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成为西藏人民生态建设的楷模。

如今,隆子县的生态环境已有了大幅改善,林间草木逐渐茂盛,牛羊有了饲草;降水量升高,空气得到了净化;土地盐碱度下降,青稞亩产从300斤提高到600斤……

隆子河谷的沙棘林(2019年10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一代代隆子干部群众努力下,半个多世纪以来,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绵延40多公里、占地7.5万亩的“绿色屏障”,环境得到持续改善。隆子换了人间,百姓安居乐业。

“现在百姓吃上了‘生态饭’,2221名群众当上护林员。”隆子县委书记次仁加措说,生态改善也让现代农牧业发展了起来,群众收入越来越多。

2019年,隆子县被评为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起来的隆子,正加速让群众富起来,将培育的优质沙棘苗木卖到西藏各地,同时还谋划着沙棘果深加工产业。2020年,隆子县对外出售沙棘苗、沙棘果等,总收入约300万元。

“沙棘没有松柏挺拔,不如桃树婀娜,但它不惧风沙、不怕盐碱,只要有一口水它就能活下来。”植树节前,隆子县隆子镇小学迎来开学第一课,校长索朗顿珠动情地给孩子们讲起沙棘传奇。

隆子的先辈就如同风沙中挺立的沙棘,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创造了美好的今天。索朗顿珠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都流淌着‘沙棘精神’,要继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把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统筹:罗布次仁、白少波

记者:罗布次仁、白少波、王泽昊

视频:洛卓嘉措、索朗德吉、旦增尼玛曲珠

视觉:徐曼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