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还需政策发力
摘要:高新区作为一个政治扶持和经济主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城市区域,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不断优化、改革、创新、提高,实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共同效应。
本报见习记者 刘昭报道
5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关情况。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杨咸武表示,高新区集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我国总量的38%多,聚集度很高。下一步,科技部正在研究起草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成为我们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实际上,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国家早已有相关措施。早在2013年1月,科技部牵头起草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此《意见》在2013年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同时,还成立了由科技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15个部门参加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部际协调小组,主要任务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政策协同。此外,2017年4月,科技部还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明确了各部门协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
1
发展成果与问题并存
对许多人来说,“高新区”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是具体概念却少有人能详细说出。财经评论员司徒正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详细解释了“高新区”的概念。他这样说道:“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司徒正襟表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地方政府引导将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产业进行集约化管理,能够有效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有效管理与财政扶持的双向引领。高新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作用,也将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作为重要手段推动科技进步的区域成果转化。
“随着科技带动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一系列的高新区、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集约口岸等项目越来越多,相应的土地开发、城市建设、道路交通配套、物流配套和人才引进等相关产业也逐步完善。”司徒正襟说。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了1.76万亿。其中,有将近80%都是企业投入。我国13.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9000亿元,占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68%,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强度普遍达到了3%,明显高于我们国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7年的平均水平。
“2018年,我国国家高新区营收约为33万亿,占据全国90万亿GDP的37%;比2017年的30.7万亿,增加了2.3万亿。”中研普华研究员覃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从数据上看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稳步上升,但是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情况。
司徒正襟指出,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和城市建设浪潮与城市化的推进息息相关,一方面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助力了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盲目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园建设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存在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的高新技术认证进行财政减免和补贴获取,甚至有些企业专门针对留学创业和外国企业引进,做起了捞取政策补贴的业务。
“高新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扶持的土地、资本、技术人才引进的政策岛。基于政策而进行的高新区的设立,它的运行状况和可行性研究,并没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规范化的评判机制。如何具体地量化高新区产能和引进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高新区发展和区域技术进步的重中之重。”司徒正襟说。
2
解决问题还需政策发力
司徒正襟认为,落实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需要政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宽度,降低传统税收减免和税收单方面优惠带来的企业吸引力,将高新区的产业配套和产能配套做齐全、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才能有效吸引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对企业进行政府行为主体的行业发展监督,使高新区的入驻企业,真正能够积极有效地推动产业产能而非单纯地政策骗补。
此外,司徒正襟还指出,从企业来说,企业作为商业行为个体,是可以“用脚投票”的。如果一个区域的经商环境和政策环境不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或者在税收环境、法治现状以及相关行业配套服务乃至人员综合生活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必将撤离该高新区。
“科技成果转化高门槛、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点是转化成功率偏低最为主要的原因,再加上相关政策的缺失,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使得转化环境情况更为恶劣。”覃崇说。同时他指出,改变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完善政策。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转化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行业整体发展;二是政府搭台、产业结合。在转化率低的情况下,可以先由政府搭台,建立科研机构、高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市场成熟之后,再由企业作为主体,推动行业发展。
“以往的工业经济是以生产为中心,是供给导向;现在的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是以客户为中心,更多的是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随着企业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日益活跃。”覃崇说。
覃崇尤其强调了“互联网+”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它使得成果转化的传统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的转化形态不断涌现,转化的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覃崇说:“‘互联网+高新区科技大市场’集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于一体,形成了网上网下结合、技术和资本、人才等多要素组合、多种功能互补的技术市场平台。”
司徒正襟表示,未来高新区的发展趋势是基于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和总体科学发展来决定的。中国的国际市场参与度是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科学技术的普及以及科学教育的普及又是科技企业诞生的来源,两者相辅相成。
“高新区作为一个政治扶持和经济主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城市区域,自然会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不断优化、改革、创新、提高,实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共同效应。在‘两免三减半’、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费优惠等一系列政府鼓励措施的同步推动下,相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都会无限美好。”司徒正襟说道。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中国产经新闻
新增长时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iPhone 接入汽车:苹果未来的勃勃野心
智能时代/阅读:11 -
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25 万元预定 Model S/Model X
智能时代/阅读:11 -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节省,但是难以普及
智能时代/阅读:8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