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国新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5年过渡期将出台30余项配套政策

编辑/2021-04-07/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 ...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

新京报讯 (记者姜慧梓)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夏更生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大大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

白皮书指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白皮书认为,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中国减贫的实践表明,与贫困作斗争,最重要的是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

白皮书包括前言、主要内容、结束语和附录四部分,共3万余字。

■ 关注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年增一倍

白皮书显示,十八大以来,经过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条件明显改善。

白皮书指出,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持续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农村,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

白皮书还显示,“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普查显示,贫困户全面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平时吃得饱且能适当吃好,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换洗衣物和御寒被褥。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实现动态清零,2020年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解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累计解决288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饮用水量和水质全部达标,3.82亿农村人口受益;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83%。

营养改善项目惠及千万儿童

白皮书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国采取特殊政策,加大帮扶力度,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水平持续提高,生存权利充分保障,发展机会明显增多。

贫困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妇女作为重点扶贫对象,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累计对1021万名贫困妇女和妇女骨干进行各类技能培训,500多万名贫困妇女通过手工、种植养殖、家政、电商等增收脱贫。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4500多亿元,870万名妇女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创业增收。19.2万名贫困患病妇女获得救助,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

困境儿童关爱水平明显提高。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1包辅食营养补充品,截至2020年底,累计1120万儿童受益。大幅提高孤儿保障水平,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11.3元和1184.3元。

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全面建立,惠及3689万老年人。700多万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2400多万残疾人。1066.7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54.7万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

新华社记者 侯雪静 胡璐

回应 1

如何防止农村人口再返贫?

对脱贫县设5年过渡期,30多项配套政策将出台

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介绍,为防止返贫,一是建立了长效机制,即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

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在这5年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对现有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进行梳理、调整、优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共确定了30多项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

三是强化帮扶。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中央决定在西部地区设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省也要选择一些重点县集中帮扶。

四是汇聚各方力量集中攻坚。比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

五是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适时组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

新华社记者 侯雪静 高敬

回应 2

脱贫人口如何步入中等收入?

培育乡村旅游等新产业,通过稳就业等促增收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表示,实现脱贫到进入中等收入的跨越,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加快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体验、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当前还要突出抓好消费帮扶,使他们近几年地里长的、家里养的收成变成收入。

第二,通过稳定就业促进增收。今年确定了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少于3000万的目标,目前进展顺利。主要是采取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轮驱动”。外出务工主要是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点对点帮扶帮助务工增收。就近就地就业主要是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使一部分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第三,通过创新创业促进增收。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乡村工匠的培育,促进乡村创业,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据央视网

回应 3

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

自己申报、基层干部反映、大数据比对等动态识别

夏更生指出,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薄弱环节是贫困识别,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14年启动实施建档立卡工作,全国识别了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首次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致贫的原因、脱贫的需求等基本情况。2015年8月份到2016年6月份进行了“回头看”,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予以清退,对符合条件的、最初没有纳入的予以纳入。2017年之后,每年进行动态调整,使精准更加精准。“从这个过程来看,中国对贫困户的识别是动态的,不是一次识别定终身。”

夏更生介绍,通过三个方面发现扶贫对象:一是自己申报。有什么困难、短板,可以自己申报。二是通过基层干部帮助群众来反映。三是行业部门的比对。通过大数据,比如医疗支出造成支出骤增,或者没有参与产业、没有进行就业,导致收入骤减,通过这种途径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帮扶。另外,设立12317监督举报电话,认真核查、督促解决。 据央视网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