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个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出炉了。
8日,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于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它被称为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义务教育学段跨度长达9年,是在读规模最大、学龄最长的教育阶段,是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阶段。”中国教育学会专家钟秉林评价,《意见》是朝着新时代教育发展总体目标迈进的战略决策,旨在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铺好基石,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体育纳入招考计分科目,学生要掌握艺术技能
体育课、美术课莫名其妙变成数学课,是很多学生共同的童年回忆。不过,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所谓的“副课”,同样也被要求加以重视。
《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也就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应有地位。
其中,在智育上,要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并且要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在体育上,则提出了硬性要求: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学生,不得发放毕业证书。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科目将被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同时,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课程的地位也得到提升。《意见》指出,要增强美育熏陶,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也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
对学生来说,还有重要的一门课程,那就是劳动。《意见》指出,要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在家里,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
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着眼于办好和管好义务教育,《意见》提出,要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在课程教材方面,国家要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和实施监测机制,完善教材管理办法。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在招生考试方面,此前,教育部已经多次强调,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意见》此番也重申,要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并强调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当然,评价改革往往会影响过程改革。《意见》指出,要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
升学率和分数,一定不是唯一指标。
《意见》还对党政有关负责人提出了要求——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意见》大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钟秉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意见》提出,要加强党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统筹全党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将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科技日报北京7月8日电)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