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深化改革的目标 是为证券市场“赋能”
■董少鹏
近期,中国证监会提出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总体方案,聚焦四大方面共11项重点课题。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这一轮改革将体现开放发展的主旋律,给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即营造更优化的市场生态,释放更多制度变革的红利。
7月22日开市的科创板是这一轮改革的主轴。围绕科创板建设,在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信息披露、退市、投资者保护、监管执法、司法审判等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大部分都在科创板实施,也有一部分将在全市场实施。如八家中央单位关于在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中对相关市场主体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适用于全市场。
制度变革要顺应市场主体的呼声。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各类投资者在参与市场过程中,对依法合规的市场行为心存敬畏,对依法监管一贯支持,同时,也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严厉打击倍感焦虑。也有少数市场主体缺乏敬畏之心,钻法律法规的空子,谋取不义之财,毒化了市场氛围。新一轮改革聚焦四大方面,即实行更加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加强法制保障、提高监管效能、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前三个方面都与市场化、法治化、完善监管有关,其目的就是厘清市场和监管的边界,既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又提高监管效能,要“放得开”、“看得清”、“接得住”。这正是改革的主导者顺应市场主体呼声、致力于优化市场生态的切实表现。笔者相信,基于这样的民意基础,改革就能大步挺进,尽快见到成效。
从此轮改革的亮点来看,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统筹推进相关上市板块的综合改革、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机制支持等,这些亮点与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和能力、进一步完善交易制度、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和统一监管、积极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措施相辅相成,互为整体。可以说,新一轮改革总体方案既着眼于解决市场主体当下的焦虑感,也放眼于市场制度的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部分”。做好相关改革工作,不仅将推动证券市场自身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将提升整个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综合能力。
按照“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要求,新一轮改革重在优化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推进关键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这一轮改革要在开放环境下进行,以高质量开放为结果导向。6月13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宣布了九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务实举措,已在陆续落实。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开放促改革,要靠各个市场主体一起努力。要依靠改革新举措为各个市场主体“赋能”,大幅度提高其顺应市场规律、依法合规运作、防范化解风险、开展逆周期调节的能力,也要大幅度提高监管体系效能,从而实现整个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内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外实现更好的互联互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