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从解决居住难题入手 破解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

编辑/2019-09-15/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修例风波发展至今,折射出的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其中最突出、最迫切、最让人诟病的是住房问题,已到了痛定思痛、必须解决的时候了。这需要包括特区政府在内的香港各界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勇于打破僵固的发展思路,放下局部和私人利益,积极寻求出 ...

修例风波发展至今,折射出的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其中最突出、最迫切、最让人诟病的是住房问题,已到了痛定思痛、必须解决的时候了。这需要包括特区政府在内的香港各界凝聚共识,集思广益,勇于打破僵固的发展思路,放下局部和私人利益,积极寻求出路,打开死结。

“有恒产者有恒心”。居者有其屋,方能形成社会的稳定力量。然而,港人的居住水平之低,确实与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经济体的形象极不相称。在公共设施完备精良、交通快捷方便、楼宇繁华体面的背后,有着大量低收入人群栖身在“鸽子笼”或狭小、不安全的劏房里。面对逐年上涨、动辄每平方米20余万港元的高房价,香港基层市民和青年一代只有“望楼兴叹”,甚至连收入不低的中产市民也叫苦连天。这些人日日辛苦打拼,却难以分享到香港经济发展的红利,实在不合情理,也为社会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不断推高的香港楼价房租桎梏了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吞噬了产业发展空间,阻碍了新兴经济的发展。香港经济结构单一化、空心化日趋严重,地产经济独大,中小企业失去生存空间,久而久之,社会渐失活力,中产向下“沦陷”,青年难觅上升通道,贫富差距加大,阶层固化,社会矛盾不断产生。

对于香港来说,解决住房问题,最直截了当的措施就是加大土地供应量,建造更多的公营房、私人居所。

特区政府也意识到高楼价的危害。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之后,特区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在抑制房产投机的同时积极寻求增加土地供应。

觅地加大供应量工作可谓对症下药,可在反对派的掣肘下,进行得并不顺利。在特区立法会上,反对派一方面大肆宣扬“楼价高涨”“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又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阻止土地开发。香港社会这几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景观:每当政府要出台动迁计划、增加土地供应,就不断会有环保、古迹保护等团体对开发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质疑、缠讼。舆论指出,部分打着公益旗号的团体背后有反对派的影子。

反对派的政治目的不必再说,而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如意算盘,无非是以阻碍政府扩大土地供应的方式,或者抬高自己囤积土地的价码,或者改变土地用途,以谋取最大利益。

香港当务之急是止暴制乱。与此同时,也要及时对香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彻底消除社会动荡的病根。日前,香港政团民建联召开记者会,要求特区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大刀阔斧收地兴建公屋。毫无疑问,对于几十万轮候者而言,住上政府提供的政策性房屋,是在短期内得以“上楼”的希望。尽管香港主流媒体称该条例是解决土地问题的“尚方宝剑”,但这些大量的闲置、荒废土地,要成为港人的安居之地,没有广大香港市民的积极推进,笃定还需要费上不少周章。

香港是多元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再正常不过。但我们呼吁,不管引用《收回土地条例》这样的措施是否最终可行,希望香港各界将私人的、局部的利益放一放,诚恳切实地思考当前香港社会的难题,逐步凝聚共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出于公心,出于爱护香港的初心,必能将种种错综复杂的香港社会经济难题逐一破题、化解,为香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据新华社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