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世界一流 历史最好”为标准 呈现70周年大庆视听盛宴
10月1日直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为全球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尽显大国风采。而在这背后,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世界一流、历史最好”为目标的奋力追求。
多角度全景、正面纵深、跟踪移动、接力航拍……这一组组大气、雄壮、震撼的镜头,极富视觉冲击力。
为了达到这样的视觉效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早在今年2月就组建了5000多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前方直接参与人员达 2800人,是有史以来重大直播活动中投入力量最大的一次。在长达7个月的筹备中,创作团队以“世界一流、历史最好”为目标,细抠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行云流水、有条不紊。电视解说文稿历经一百多次的反复修改,直播团队通过多次走访踏勘,最终形成了共计1500多个直播分镜头的脚本。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团队A系统导演 张君:分列式和群游这部分,粗略估计大概是九百多个镜头,要保证在准确的时间,拍到准确的人,准确的情绪。所有的镜头我们叫榫卯结构,所以这九百多个镜头真的是熬出来的。
记录国庆盛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搭建了由1个总系统、6个分系统共91个机位,以及34个微型摄像机所组成的直播系统,加上当晚广场联欢直播的70多个专用机位,成为新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设备最先进、技术最复杂的一个直播系统,并首次实现全流程、全要素4K+5G超高清直播,在电视端、新媒体端,以及全国十大电影院线同步推出,刷新了多项纪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工程师 陈辰:制作的整个流程都是采用4K信号制作,我们还投入了大量携带4K拍摄设备的特种设备,这个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此次直播第一次使用升降塔拍摄时政画面,第一次在阅兵沿线外侧使用移动拍摄车跟随拍摄,第一次在领导人阅兵移动拍摄车上增加陀螺仪,第一次设置了近距离贴地机位,第一次实现离中心区更近的索道摄像机架设,带来了全新的观看视角。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工程师 赵伟:能够做这么大跨度的,这么大自由度的运行的,世界上只有这一套系统。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九项国家发明专利。
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最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直播盛宴,生动传递出红色基因发扬光大、新时代强军成效显著的内涵,刻画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点燃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索道机位工作人员 李雪漫:毕竟在广场上,现场能看到的是少数人,全国的人民还是通过我们的镜头在看这个阅兵。一定要把它做到极致,这样才对得起全国人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团队E系统导演 杨阳:现场阅兵式以及群众游行一共是99个方阵,而我们就是那第100个方阵,我们也在接受着检阅,为我们的祖国母亲献上一份珍贵的节日礼物。(央视记者 白央 侯军 铮铮 虹旭 宋琎 叶奂 周琨 刘彤 晋平)
(编辑 冯圆博)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