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小巨头微美全息的上市困顿
编辑/2020-02-16/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一场突发的全民抗疫战,让社会看到了科技的真实力量。 与AI、云计算等技术相比,AR在应用范围和认知度上一直是“第二梯队”,但在此次抗疫防疫战中,AR也站到了一线,在精度和效率上支持着多地的防疫工作。 LLVISON(亮亮视野)向多家医院捐赠了AR眼镜及远程医 ...
一场突发的全民抗疫战,让社会看到了科技的真实力量。
与AI、云计算等技术相比,AR在应用范围和认知度上一直是“第二梯队”,但在此次抗疫防疫战中,AR也站到了一线,在精度和效率上支持着多地的防疫工作。
LLVISON(亮亮视野)向多家医院捐赠了AR眼镜及远程医疗系统,用于远程会诊、社区抗疫等;亮风台的AR眼镜具备测温预警、远程协作等功能,在人员检测与企业生产方面发挥了一定辅助作用;用友云医疗的AR诊疗一体化方案,可以让医护人员以智能眼镜进行远程协作,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时期的需求加速了AR技术的进化发展,部分企业大放异彩。但疫情之下,也有非常闪亮的AR企业困于资本之路。
1月4日,全息AR技术服务商——微美全息更新了赴美上市的招股书。值得注意的是,微美全息此前已经多次延后上市时间,其最早一次提交招股书的时间是在2019年6月27日。
根据微美全息最新的招股书,其计划以每股7.5美元到9.5美元的区间价格,募集最多不超过4370万美元的资金。
IPO募来的资金,微美全息披露将分别用于三个方面。第一,约40%的资金用于研发,比如开发全息面部识别系统、全息数字生活系统、全息教育知识产权等;第二,约40%的资金用于战略收购和投资互补业务;第三,约20%的资金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尽管AR产业的终端应用输出能力还不高,AR技术也未像AI一样遍地开花,但成立仅5年左右的微美全息此次IPO确实是带着非常亮眼的成绩而来。不过,在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微美全息的未来上升空间依然存在不少不确定性因素。
能赚能长
一般而言,没有可观的财务数据,企业是不会上市,甚至不能上市的。
这对微美全息似乎不是问题,招股书中的微美全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老大。据招股书,微美全息委托独立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调查撰写了一份AR产业报告,从微美全息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在业内多领域处于一个全面领先的地位。
比如以中国全息AR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一类别来看,微美全息的年营收在2018年为2.252亿元,为行业第一;以中国AR广告服务供应商这一类别来看,微美全息2018年的营收为1.812亿元,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0.84亿元。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虽然微美全息没有具体指出这些竞争对手分别是谁,但在这份报告里,微美全息的确处在一个行业领先的位置。与之匹配的是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颇为华丽的财务数据。
在最新招股书中,微美全息披露的财务数据报告期有四个,分别是2017年和2018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披露财务数据的报告期并不多,这和它“成长型企业”的定位有关,但是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到两个主要特征。
1、高毛利率
微美全息的毛利率高的吓人。据招股书,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毛利率达到了68.4%,相比2018年上半年64.3%的毛利率,增长超4个点。甚至在2017年,微美全息的毛利率就达到了58.9%,而此时微美全息成立才2年时间。 (注:数据受近似取舍影响与招股书数据可能存在极小差异)
这是全部业务的毛利率加权值,如果把微美全息的两项主营业务分别拿出来看,会发现它的两项业务依然都拥有非常高的毛利率。其中,AR广告业务在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是63.1%,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49.8%,增长了超13个百分点;AR娱乐业务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93.2%,与2018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AR娱乐业务是微美全息高毛利率的主要贡献,但是即便是把更低的AR广告业务拎出来和同行们比一比,微美全息还是完胜。这里选取两个对比对象,分别是代表互联网广告的腾讯,和代表线下广告的分众。 2019年H1,腾讯广告业务的毛利率为45.6%,分众广告业务中,楼宇媒体毛利率为43.9%,影院媒体毛利率为34.6%,而微美全息2019H1的毛利率是63.1%,比腾讯高出17.5个百分点,比分众两项业务各高出19.2和28.5个百分点。可以说,微美全息证明了AR广告的赚钱能力,比互联网广告和线下广告,都要高。
对于拥有如此高毛利率的原因,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解释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具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超4个点,以及2018年毛利率同比增长3.3个点,主要是微美全息的两项措施效果明显,一是和通道供应商谈判到更好的价格,二是减少了第三方顾问的使用。
言下之意,微美全息能够保持高毛利率,且保持高毛利率高增长的原因,是对主要业务成本的削减。至于为何微美全息能够有效削减成本,其业务量的增大,以及技术的成熟,是核心原因。
2、高增长
成立仅5年,微美全息增长似乎越来越快。据招股书,2018年,微美全息全年营收2.25亿元,同比2017年的1.92亿元,增长17.2%;2019H1,微美全息营收1.58亿元,同比2018H1的1.12亿元,增长41.1%。 拆开看半年度营收增长,从2018H1到2018H2,微美全息营收几乎0增长,但从2018H2到2019H1,微美全息却实现同比增长39.8%。综合来看,微美全息近年来营收增长加速度为正数。 不仅仅是营收,微美全息在毛利润、净利润上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毛利方面,2018年为1.4亿元,同比增长23.9%,2019H1为1.08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方面,2018年为0.89亿元,同比增长21.9%,2019H1为0.79亿元,同比增长54.9%。
对于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微美全息将其归结为主营业务的驱动,即AR广告服务和AR娱乐产品的驱动。不过从两项主营业务的收入变化来看,驱动微美全息营收增长的唯一因素,其实是AR广告业务,而非AR娱乐业务。
据招股书,2018年,AR广告业务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36.1%,AR娱乐业务营收0.44亿元,同比下降25.4%;2019H1,AR广告业务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78.4%,AR娱乐业务营收0.27亿元,同比下降27%。 招股书提到,AR广告业务营收之所以增长,是因为付费客户的增多,而AR娱乐业务营收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组成AR娱乐业务的MR(混合现实)软件更新的延迟。
付费客户到底增长了多少,微美全息招股书有详细地披露,但主要还是AR广告这一业务,因为对于AR娱乐产品业务,微美全息没有对平均客单价进行直接披露。2019H1,微美全息AR广告客户数为131个,同比2018H1的113个,增长15.9%;2018年,微美全息AR广告客户数121个,同比2017年的97个,增长24.7%。
平均客单价也呈现增长趋势。2019H1,平均客单价为101万元,同比2018H1的71万元,增长42.3%;2018年,平均客单价为150万元,同比2017年的140万元,增长7.1%。 从客户数和平均客单价增速来看,微美全息营收增长的直接原因就不难理解了。换言之,微美全息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在于获取了更多客户,并向每位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业务。这里可以借助微美全息对平均客单价增长的解释:更用力的营销和技术质量、能力的提高。
“两条腿”失衡
微美全息总营收不断增长之下,两大主营业务的平衡状态却慢慢被打破。前面提到,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AR广告业务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AR娱乐业务营收却同比下降了27%。
虽然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的下降未能影响到微美全息整体的增长趋势,但是却将微美全息两大主营业务失衡的问题显露出来。
据招股书,2019年上半年,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16.5%,比上年同期下降17.4个百分点;2018年,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19.6%,比上年同期下降11.1个百分点。作为微美全息主营业务之一的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和营收占比双降,显然意味着微美全息的“一条腿”正在慢慢变弱。 AR娱乐产品业务动力的弱化,显然不是微美全息想看到的。一方面,AR娱乐产品是一个极高毛利率的业务,已经超过90%,比AR广告业务的毛利率高出不少,如此香的业务,微美全息必然要重视再重视;另一方面,AR娱乐产品业务是微美全息目前仅有的2个盈利业务,破坏业务多元化不利于自己的未来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到现在,AR娱乐产品业务的客户数是在增长的,这说明微美全息的确在努力通过营销投入来获客,只是在总营收持续下滑的情况下,AR娱乐产品业务的平均客单价必然会持续下降。
而且,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解释了该项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即现阶段确认的MR软件开发服务费的下降,在进一步说明中,微美全息指出对MR软件的升级计划在2018年已经开始,而且有望在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部分重要升级。
但是不得不说,微美全息面对AR娱乐产品业务收入的持续滑坡其实非常被动。因为,这是技术问题带来的收入下降。虽然微美全息对此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这次历时一年多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的升级,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目前还不确定。这意味着,AR娱乐产品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可能依然要延续目前的趋势,保持下滑的势态。
如此下去,AR娱乐产品业务的收入贡献将继续下降,与AR广告业务形成非常不平衡的关系。这种不平衡关系带来的最大威胁是削弱微美全息总营收的增长速度,尤其在一进一退的业务增长关系中,微美全息需要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
AR基因软肋
如果仅凭高毛利率和高增长这两项关键财务数据,微美全息绝对可以算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价值标的。但问题在于,微美全息所处的AR行业,目前依然在应用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事实上,AR的应用已经呈现全民化趋势,且已经被用于一些大众化的场景之中,比如支付宝AR集五福、QQAR红包等等,这些都是数亿人参与过的大项目。
但是AR技术应用不像AI一样,能够发挥大脑属性的作用,它也不像云计算一样,具备数据处理的能力。因此,目前我们看到的AR技术,多用于娱乐和广告层面,而在硬件上,AR眼镜几乎是唯一可以触达C端消费者的产品。
可以说,AR技术,某种程度上对大众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技术,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之前,这是它无法改变的致命缺点。微美全息作为全息AR技术企业,同样不得不面临行业施加的客观局限性。
1、难赚大钱
前面提到微美全息近两年的经营毛利率非常高,但是高毛利率只能代表赚钱的质量,并不能代表赚钱的多少。有高毛利率的微美全息,其实并没有赚到什么大钱。
据招股书提供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净利润为0.79亿元;2018年,微美全息净利润为0.89亿元。此外,净利润率方面,2019H1,微美全息达到50%,2018年,微美全息达到39.6%。 虽然净利润率并不算低,但是净利润(毛利),也就是微美全息切实赚到的钱,其实并不多。依然用腾讯和分众对比,虽然微美全息和腾讯、分众在业务体量上不是一个层次的,但它们目前在业内都处在前列,具备一定可比性。另外,由于腾讯财报未披露广告业务的净利,所以这里以三家的毛利数作参考标准,但是对结果不产生实质影响。
2019H1,广告业务上,微美全息毛利只有0.83亿元,分众毛利有24亿元,腾讯毛利有135.78亿元。微美全息与腾讯、分众相差悬殊。 微美全息难赚大钱的事实,必须要怪整个AR行业目前的规模天花板。
以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引用的Frost & Sullivan对AR产业的调查报告为例,2019年产业规模预测值为120亿,仅仅是一个百亿规模的产业市场,体量非常小。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微美全息虽在多个细分赛道(AR广告服务供应、全息AR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位列第一,但是占比依然不高。以2018年的数据作对比,中国AR产业规模为69亿元,但微美全息2018年营收为2.25亿元,只占到了3%。
综上,微美全息目前难赚大钱的原因,一是来自于产业规模还未爆发,二是来自于自身业务份额并不高。
2、应用局限
AR(增强现实)技术其实已经诞生超60年,从前面报告对AR产业规模的预测来看,AR产业规模的爆发应该要到2022年或2023年左右,即超过千亿规模。
但这仅仅是前景,与美好前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AR产业应用的现状。其实从2018年、2019年、2020年的AR产业(预测)规模来看,也可以推断出AR产业规模虽然增速不错,但也受困于不广的应用范围。
一方面,AR企业和平台,多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即to B,to C产品和服务少之又少,比如微美全息的AR广告业务主要服务于AR广告制作商,AR娱乐产品业务则主要服务于程序开发商。
另一方面,AR技术的硬件产品受众面不高。微美全息目前的产品几乎都是软件产品,或许也是考虑到AR硬件产品市场太小这一关键原因。而且当前知名度较高的AR硬件应该是AR眼镜,但是受众依然非常小,远不如在游戏、影视上大展身手的VR眼镜。究其原因,AR硬件的应用能力实在有限。
这种基因层面的局限性,从微美全息的业务生态上也可窥见一二。微美全息在官方网站中罗列了非常多的AR应用场景,比如在云应用层面,有广告、娱乐、教育、5G;行业应用层面,有广告、家用、娱乐、影院、展览、教育;云开发层面,有人脸识别、AI换脸、数字生命、教育IP、车窗导航、购物导航、旅游导航。
但是目前能够给微美全息带来产值的只有AR广告和AR娱乐,而且在教育、展览、旅游等其他应用场景下,微美全息在官网上呈现的依然是设想方案,没有可以参考的实际案例,至少没有让大众知悉。但是业内的确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落地案例,比如亮风台与菲尼克斯电气合作的“AR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和格力合作的“AR智能家电”等。
可以说,微美全息对除AR广告和AR娱乐产品业务外的AR应用前景是乐观的,但是从案例缺失的角度看,微美全息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起码在微美全息的招股书中,这些应用方案还未能为其带来可靠的收益。
疫情之下的取舍进退
作为一个业务在中国本土,但是要去赴美上市的技术企业而言,微美全息必须考虑这次疫情带来的可能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
目前来看,受疫情打击最大的企业都具备户外或线下的特征,比如旅游业的携程和飞猪、电影娱乐的猫眼和淘票票,以及大量拥有规模线下门店的企业,比如西贝、海底捞等等。
但是微美全息的两大业务几乎不会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因为其业务主要都是基于互联网应用,比如在线视频的AR广告、软件里的AR游戏等等,而且其客户都是企业客户。
只是微美全息在线下的业务或试点,比如AR影院、AR展览等,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都要面临极低的流量曝光,或者不得不被推迟。此外,疫情对微美全息客户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需要被合理地评估。
因为对于一些拥有线下业务,且作为微美全息客户的企业来说,疫情为其带来的用工或现金流压力,可能也会辐射到企业的业务需求上,导致企业对AR广告和AR娱乐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微美全息失掉部分订单,短期内面临疲软的市场需求。
以上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微美全息的未来业绩,可能会产生持续性的不确定影响。微美全息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业绩来向资本市场交待,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微美全息最近一次更新招股书,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了,微美全息有可能继续会推迟既定的上市时间,毕竟疫情之下,国外资本市场对于现阶段来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估值方面必然会加入疫情这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么来看,本就多次延期上市的微美全息,在疫情之下必须要考虑更全面的取舍和进退问题,对自己的估值和股东负责。
写在最后
年仅五岁的微美全息,身上有着太多的闪亮标签:AR多个领域的第一名、高于腾讯和分众的广告业务毛利率、VR、云计算、大数据、5G等焦点技术的整合应用商、不缺钱……
但是,越是披着一件完美的外衣,越会让人有寻找瑕疵的欲望。微美全息自去年开始赴美上市征程以来,外界对颇为神秘的它便有诸多质疑,比如微美全息过去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比如占总资产比例近60%的商誉,等等。
细看之下,微美全息并非没有短板,主营业务的下滑、应用能力的受限,都是微美全息这个年轻AR企业的发展弱点。
回到上市时间上,微美全息的多次推迟,可能是在顾虑着什么东西,或者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当然,晚点上市也许是个好消息,比如在AR产业爆发的2022年,资本市场对微美全息的印象可能会更好。
但是,到底什么时候上市估值最高,市场反响最好,没人清楚,还是得靠微美全息自己去验证,只是机会只有一次。
刘旷L
与AI、云计算等技术相比,AR在应用范围和认知度上一直是“第二梯队”,但在此次抗疫防疫战中,AR也站到了一线,在精度和效率上支持着多地的防疫工作。
LLVISON(亮亮视野)向多家医院捐赠了AR眼镜及远程医疗系统,用于远程会诊、社区抗疫等;亮风台的AR眼镜具备测温预警、远程协作等功能,在人员检测与企业生产方面发挥了一定辅助作用;用友云医疗的AR诊疗一体化方案,可以让医护人员以智能眼镜进行远程协作,避免交叉感染。
特殊时期的需求加速了AR技术的进化发展,部分企业大放异彩。但疫情之下,也有非常闪亮的AR企业困于资本之路。
1月4日,全息AR技术服务商——微美全息更新了赴美上市的招股书。值得注意的是,微美全息此前已经多次延后上市时间,其最早一次提交招股书的时间是在2019年6月27日。
根据微美全息最新的招股书,其计划以每股7.5美元到9.5美元的区间价格,募集最多不超过4370万美元的资金。
IPO募来的资金,微美全息披露将分别用于三个方面。第一,约40%的资金用于研发,比如开发全息面部识别系统、全息数字生活系统、全息教育知识产权等;第二,约40%的资金用于战略收购和投资互补业务;第三,约20%的资金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尽管AR产业的终端应用输出能力还不高,AR技术也未像AI一样遍地开花,但成立仅5年左右的微美全息此次IPO确实是带着非常亮眼的成绩而来。不过,在这些亮眼的成绩背后,微美全息的未来上升空间依然存在不少不确定性因素。
能赚能长
一般而言,没有可观的财务数据,企业是不会上市,甚至不能上市的。
这对微美全息似乎不是问题,招股书中的微美全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老大。据招股书,微美全息委托独立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调查撰写了一份AR产业报告,从微美全息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在业内多领域处于一个全面领先的地位。
比如以中国全息AR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一类别来看,微美全息的年营收在2018年为2.252亿元,为行业第一;以中国AR广告服务供应商这一类别来看,微美全息2018年的营收为1.812亿元,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0.84亿元。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虽然微美全息没有具体指出这些竞争对手分别是谁,但在这份报告里,微美全息的确处在一个行业领先的位置。与之匹配的是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披露的颇为华丽的财务数据。
在最新招股书中,微美全息披露的财务数据报告期有四个,分别是2017年和2018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披露财务数据的报告期并不多,这和它“成长型企业”的定位有关,但是从这些数据中能看到两个主要特征。
1、高毛利率
微美全息的毛利率高的吓人。据招股书,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毛利率达到了68.4%,相比2018年上半年64.3%的毛利率,增长超4个点。甚至在2017年,微美全息的毛利率就达到了58.9%,而此时微美全息成立才2年时间。 (注:数据受近似取舍影响与招股书数据可能存在极小差异)
这是全部业务的毛利率加权值,如果把微美全息的两项主营业务分别拿出来看,会发现它的两项业务依然都拥有非常高的毛利率。其中,AR广告业务在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是63.1%,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49.8%,增长了超13个百分点;AR娱乐业务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93.2%,与2018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AR娱乐业务是微美全息高毛利率的主要贡献,但是即便是把更低的AR广告业务拎出来和同行们比一比,微美全息还是完胜。这里选取两个对比对象,分别是代表互联网广告的腾讯,和代表线下广告的分众。 2019年H1,腾讯广告业务的毛利率为45.6%,分众广告业务中,楼宇媒体毛利率为43.9%,影院媒体毛利率为34.6%,而微美全息2019H1的毛利率是63.1%,比腾讯高出17.5个百分点,比分众两项业务各高出19.2和28.5个百分点。可以说,微美全息证明了AR广告的赚钱能力,比互联网广告和线下广告,都要高。
对于拥有如此高毛利率的原因,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解释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具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超4个点,以及2018年毛利率同比增长3.3个点,主要是微美全息的两项措施效果明显,一是和通道供应商谈判到更好的价格,二是减少了第三方顾问的使用。
言下之意,微美全息能够保持高毛利率,且保持高毛利率高增长的原因,是对主要业务成本的削减。至于为何微美全息能够有效削减成本,其业务量的增大,以及技术的成熟,是核心原因。
2、高增长
成立仅5年,微美全息增长似乎越来越快。据招股书,2018年,微美全息全年营收2.25亿元,同比2017年的1.92亿元,增长17.2%;2019H1,微美全息营收1.58亿元,同比2018H1的1.12亿元,增长41.1%。 拆开看半年度营收增长,从2018H1到2018H2,微美全息营收几乎0增长,但从2018H2到2019H1,微美全息却实现同比增长39.8%。综合来看,微美全息近年来营收增长加速度为正数。 不仅仅是营收,微美全息在毛利润、净利润上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毛利方面,2018年为1.4亿元,同比增长23.9%,2019H1为1.08亿元,同比增长50%;净利方面,2018年为0.89亿元,同比增长21.9%,2019H1为0.79亿元,同比增长54.9%。
对于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微美全息将其归结为主营业务的驱动,即AR广告服务和AR娱乐产品的驱动。不过从两项主营业务的收入变化来看,驱动微美全息营收增长的唯一因素,其实是AR广告业务,而非AR娱乐业务。
据招股书,2018年,AR广告业务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36.1%,AR娱乐业务营收0.44亿元,同比下降25.4%;2019H1,AR广告业务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78.4%,AR娱乐业务营收0.27亿元,同比下降27%。 招股书提到,AR广告业务营收之所以增长,是因为付费客户的增多,而AR娱乐业务营收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组成AR娱乐业务的MR(混合现实)软件更新的延迟。
付费客户到底增长了多少,微美全息招股书有详细地披露,但主要还是AR广告这一业务,因为对于AR娱乐产品业务,微美全息没有对平均客单价进行直接披露。2019H1,微美全息AR广告客户数为131个,同比2018H1的113个,增长15.9%;2018年,微美全息AR广告客户数121个,同比2017年的97个,增长24.7%。
平均客单价也呈现增长趋势。2019H1,平均客单价为101万元,同比2018H1的71万元,增长42.3%;2018年,平均客单价为150万元,同比2017年的140万元,增长7.1%。 从客户数和平均客单价增速来看,微美全息营收增长的直接原因就不难理解了。换言之,微美全息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在于获取了更多客户,并向每位客户提供了更多的业务。这里可以借助微美全息对平均客单价增长的解释:更用力的营销和技术质量、能力的提高。
“两条腿”失衡
微美全息总营收不断增长之下,两大主营业务的平衡状态却慢慢被打破。前面提到,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AR广告业务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AR娱乐业务营收却同比下降了27%。
虽然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的下降未能影响到微美全息整体的增长趋势,但是却将微美全息两大主营业务失衡的问题显露出来。
据招股书,2019年上半年,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16.5%,比上年同期下降17.4个百分点;2018年,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占比为19.6%,比上年同期下降11.1个百分点。作为微美全息主营业务之一的AR娱乐产品业务,营收和营收占比双降,显然意味着微美全息的“一条腿”正在慢慢变弱。 AR娱乐产品业务动力的弱化,显然不是微美全息想看到的。一方面,AR娱乐产品是一个极高毛利率的业务,已经超过90%,比AR广告业务的毛利率高出不少,如此香的业务,微美全息必然要重视再重视;另一方面,AR娱乐产品业务是微美全息目前仅有的2个盈利业务,破坏业务多元化不利于自己的未来发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到现在,AR娱乐产品业务的客户数是在增长的,这说明微美全息的确在努力通过营销投入来获客,只是在总营收持续下滑的情况下,AR娱乐产品业务的平均客单价必然会持续下降。
而且,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解释了该项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即现阶段确认的MR软件开发服务费的下降,在进一步说明中,微美全息指出对MR软件的升级计划在2018年已经开始,而且有望在2019年第三季度完成部分重要升级。
但是不得不说,微美全息面对AR娱乐产品业务收入的持续滑坡其实非常被动。因为,这是技术问题带来的收入下降。虽然微美全息对此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这次历时一年多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的升级,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目前还不确定。这意味着,AR娱乐产品业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可能依然要延续目前的趋势,保持下滑的势态。
如此下去,AR娱乐产品业务的收入贡献将继续下降,与AR广告业务形成非常不平衡的关系。这种不平衡关系带来的最大威胁是削弱微美全息总营收的增长速度,尤其在一进一退的业务增长关系中,微美全息需要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
AR基因软肋
如果仅凭高毛利率和高增长这两项关键财务数据,微美全息绝对可以算是资本市场的一个价值标的。但问题在于,微美全息所处的AR行业,目前依然在应用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
事实上,AR的应用已经呈现全民化趋势,且已经被用于一些大众化的场景之中,比如支付宝AR集五福、QQAR红包等等,这些都是数亿人参与过的大项目。
但是AR技术应用不像AI一样,能够发挥大脑属性的作用,它也不像云计算一样,具备数据处理的能力。因此,目前我们看到的AR技术,多用于娱乐和广告层面,而在硬件上,AR眼镜几乎是唯一可以触达C端消费者的产品。
可以说,AR技术,某种程度上对大众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技术,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之前,这是它无法改变的致命缺点。微美全息作为全息AR技术企业,同样不得不面临行业施加的客观局限性。
1、难赚大钱
前面提到微美全息近两年的经营毛利率非常高,但是高毛利率只能代表赚钱的质量,并不能代表赚钱的多少。有高毛利率的微美全息,其实并没有赚到什么大钱。
据招股书提供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微美全息净利润为0.79亿元;2018年,微美全息净利润为0.89亿元。此外,净利润率方面,2019H1,微美全息达到50%,2018年,微美全息达到39.6%。 虽然净利润率并不算低,但是净利润(毛利),也就是微美全息切实赚到的钱,其实并不多。依然用腾讯和分众对比,虽然微美全息和腾讯、分众在业务体量上不是一个层次的,但它们目前在业内都处在前列,具备一定可比性。另外,由于腾讯财报未披露广告业务的净利,所以这里以三家的毛利数作参考标准,但是对结果不产生实质影响。
2019H1,广告业务上,微美全息毛利只有0.83亿元,分众毛利有24亿元,腾讯毛利有135.78亿元。微美全息与腾讯、分众相差悬殊。 微美全息难赚大钱的事实,必须要怪整个AR行业目前的规模天花板。
以微美全息在招股书中引用的Frost & Sullivan对AR产业的调查报告为例,2019年产业规模预测值为120亿,仅仅是一个百亿规模的产业市场,体量非常小。 (来源:微美全息招股书)
微美全息虽在多个细分赛道(AR广告服务供应、全息AR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位列第一,但是占比依然不高。以2018年的数据作对比,中国AR产业规模为69亿元,但微美全息2018年营收为2.25亿元,只占到了3%。
综上,微美全息目前难赚大钱的原因,一是来自于产业规模还未爆发,二是来自于自身业务份额并不高。
2、应用局限
AR(增强现实)技术其实已经诞生超60年,从前面报告对AR产业规模的预测来看,AR产业规模的爆发应该要到2022年或2023年左右,即超过千亿规模。
但这仅仅是前景,与美好前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AR产业应用的现状。其实从2018年、2019年、2020年的AR产业(预测)规模来看,也可以推断出AR产业规模虽然增速不错,但也受困于不广的应用范围。
一方面,AR企业和平台,多主要服务于企业客户,即to B,to C产品和服务少之又少,比如微美全息的AR广告业务主要服务于AR广告制作商,AR娱乐产品业务则主要服务于程序开发商。
另一方面,AR技术的硬件产品受众面不高。微美全息目前的产品几乎都是软件产品,或许也是考虑到AR硬件产品市场太小这一关键原因。而且当前知名度较高的AR硬件应该是AR眼镜,但是受众依然非常小,远不如在游戏、影视上大展身手的VR眼镜。究其原因,AR硬件的应用能力实在有限。
这种基因层面的局限性,从微美全息的业务生态上也可窥见一二。微美全息在官方网站中罗列了非常多的AR应用场景,比如在云应用层面,有广告、娱乐、教育、5G;行业应用层面,有广告、家用、娱乐、影院、展览、教育;云开发层面,有人脸识别、AI换脸、数字生命、教育IP、车窗导航、购物导航、旅游导航。
但是目前能够给微美全息带来产值的只有AR广告和AR娱乐,而且在教育、展览、旅游等其他应用场景下,微美全息在官网上呈现的依然是设想方案,没有可以参考的实际案例,至少没有让大众知悉。但是业内的确已经可以看到一些落地案例,比如亮风台与菲尼克斯电气合作的“AR柔性制造生产线系统”,和格力合作的“AR智能家电”等。
可以说,微美全息对除AR广告和AR娱乐产品业务外的AR应用前景是乐观的,但是从案例缺失的角度看,微美全息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起码在微美全息的招股书中,这些应用方案还未能为其带来可靠的收益。
疫情之下的取舍进退
作为一个业务在中国本土,但是要去赴美上市的技术企业而言,微美全息必须考虑这次疫情带来的可能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
目前来看,受疫情打击最大的企业都具备户外或线下的特征,比如旅游业的携程和飞猪、电影娱乐的猫眼和淘票票,以及大量拥有规模线下门店的企业,比如西贝、海底捞等等。
但是微美全息的两大业务几乎不会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因为其业务主要都是基于互联网应用,比如在线视频的AR广告、软件里的AR游戏等等,而且其客户都是企业客户。
只是微美全息在线下的业务或试点,比如AR影院、AR展览等,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都要面临极低的流量曝光,或者不得不被推迟。此外,疫情对微美全息客户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需要被合理地评估。
因为对于一些拥有线下业务,且作为微美全息客户的企业来说,疫情为其带来的用工或现金流压力,可能也会辐射到企业的业务需求上,导致企业对AR广告和AR娱乐产品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微美全息失掉部分订单,短期内面临疲软的市场需求。
以上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微美全息的未来业绩,可能会产生持续性的不确定影响。微美全息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业绩来向资本市场交待,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微美全息最近一次更新招股书,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情了,微美全息有可能继续会推迟既定的上市时间,毕竟疫情之下,国外资本市场对于现阶段来上市的中国企业,在估值方面必然会加入疫情这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么来看,本就多次延期上市的微美全息,在疫情之下必须要考虑更全面的取舍和进退问题,对自己的估值和股东负责。
写在最后
年仅五岁的微美全息,身上有着太多的闪亮标签:AR多个领域的第一名、高于腾讯和分众的广告业务毛利率、VR、云计算、大数据、5G等焦点技术的整合应用商、不缺钱……
但是,越是披着一件完美的外衣,越会让人有寻找瑕疵的欲望。微美全息自去年开始赴美上市征程以来,外界对颇为神秘的它便有诸多质疑,比如微美全息过去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比如占总资产比例近60%的商誉,等等。
细看之下,微美全息并非没有短板,主营业务的下滑、应用能力的受限,都是微美全息这个年轻AR企业的发展弱点。
回到上市时间上,微美全息的多次推迟,可能是在顾虑着什么东西,或者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当然,晚点上市也许是个好消息,比如在AR产业爆发的2022年,资本市场对微美全息的印象可能会更好。
但是,到底什么时候上市估值最高,市场反响最好,没人清楚,还是得靠微美全息自己去验证,只是机会只有一次。
刘旷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