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疫情之后,哪些行业将被重新认知?
截止2020年2月17日10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70639例。
我们关心的不是数字,而是成千上万宝贵的生命个体。往年的今天,我们也许正翘首期盼元宵节的到来,现在我们更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全面恢复生产。其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一些看似与疫情并不相关的行业已经悄悄迎难而上。
一、无人机
-物流无人机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既要保障医疗物资和民生物资及时安全抵达指定地点,同时又要避免与大量人员接触,物流无人机再次发挥了它最大的优势。工程师通过部署各个指定医疗地点,远程发送指令,将物资或样本以最快速度送到,在安全高度内实现定点抛投,随即立刻返回基地进行全面消毒。
图1 物流无人机示意图
-巡检无人机
基层人员在宣传疫情方面煞费苦心,为了劝阻人民群众在家进行封闭式隔离,除了大喇叭喊话,还动用了巡检无人机。一方面是小型多旋翼巡检无人机,社区民警给无人机配上喇叭,在街道小巷通过无人机播放宣传口号并提醒市民戴口罩。另一方面是大型复合翼巡检无人机,可一次性对整个封闭区域进行排查,并兼具监控人员进出、劝返聚集人群、远程宣传等多种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员排查增加感染的概率,提高工作效率。
-防疫无人机
无人机搭载消毒液后,即可对无人街道开展喷洒作业。据青岛新闻网报道,青岛已经出动40余架无人机,防疫消杀210万平米,在短时间内远程完成这些工作,恐怕只有无人机能如此高效了。防疫人员还可以将红外热成像摄像头与无人机结合,实现远程测量体温,降低由于过多人员接触而感染病毒的风险。
无人机通过搭载北醒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实现定距精准抛投、障碍物检测、辅助安全降落等功能。保障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即插即用,轻盈省电,是多款无人机必备的避障传感器。
二、机器人
美国的第一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是由一个医疗机器人介入治疗的。这个机器人起初是为埃博拉病毒而研发准备,配备一成套设备包括:摄像头、听诊器、麦克风、屏幕等等。由机器人来远程问诊病人,从源头上实现人员0接触,杜绝让医生和护士等直接接触病患,从而有效的降低二次传播病毒的风险。
图4 医疗机器人正面图(图片来源于CNN)
除了有能代替医生进行诊疗的机器人,还有其他服务类机器人上线。例如:送餐机器人、杀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广告宣传机器人等。事实上,服务类机器人很难大批量落地,即便是餐厅里使用机器人,也大多成为招揽顾客的一种营销手段。服务机器人在此时发挥了极大作用,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化运转,给封闭空间内的人员带来便利。
图5 疫情宣传服务机器人
-巡逻机器人
除了辅助医护人员进行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外,配合警方的巡逻机器人也大展身手。这些巡逻机器人可以24小时轮流上岗,在机场、火车站、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同无人机一样,通过搭载不同设备,巡逻机器人可以实现语音宣传、红外测温、人脸识别等功能,在解放人力的同时,还能保护一线人员的生命安全。
机器人通过搭载北醒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实现多方位避障功能,防止机器人跌落,同时还可以协助机器人快速读取障碍物距离信息,让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更加智能、稳定、安全。
三、无人车
-无人物流小车
相比在前线工作的无人机和机器人,这种无人物流搬运小车在仓库内不被人所熟知。但他们是保障物资供应链高效运转的苦行僧,也是高度智能化仓库黑科技的一部分,这些小车有的集分拣和运输功能为一体,有的仅分担运输功能。据新浪财经报道,它们通过团队合作,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疫情爆发后,仅京东物流智能仓库日拣包裹量就曾达到100万件。
图7 无人物流搬运小车
-无人配送小车
保障物资在经过智能化仓库后,通常是通过配送人员送到终端用户手中。疫区防控工作尤为严格,为了降低配送人员和终端用户感染的风险,无人配送小车可以很好地被运用。当货物抵达疫区最近的智能配送站点,无人配送车通过事先建立在系统中的地图,规划好最佳路径,在该行程最佳时间内,提醒用户无接触配送货物即将抵达。
图8 无人配送小车示意图
北醒激光雷达传感器根据无人车量身打造的避障传感器,探测低矮障碍物,并可根据车宽自定义避障区域,为无人车在行进过程中保驾护航。也可通过安装单点避障传感器,实现多方向避障,精准、稳定、高效。
结尾
无论是无人机、机器人还是无人车,这些行业在这次疫情中,都发挥了超乎其原本的力量。北醒激光雷达也时刻关注行业需求,并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