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口“抽水机”不再只有北上广深!
2020年
疫情黑天鹅凶猛袭来
各行各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击
美股惨遭数次熔断
房地产行业更是陷入了一片迷雾当中......
在如此变局之下,今年的房地产走势将会如何?机遇又在哪里?
3月20日,保利发展控股战略研究院和保利投顾研究院发布了《保利2019-2020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
在这份既有趣又有料的报告里,所有你想了解的事情,都能找到答案。
.01
人口流动多极化
北上广深不再是唯一选择!
过去,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但当我们还停留在原地时,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
在保利白皮书中提到,人口迁徙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
其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乡-城”流动人口占比年均减少2.9%,反而“城-城”之间人口流动持续增加,2015年甚至高达38%。
其二,据卫健委统计,近90%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夫妻一起外出,与配偶子女流动的约占60%,中国正在进入家庭式迁徙阶段。这种迁徙方式,一方面将带动城市的消费、投资、生产,另一方面迁徙二代又将会成为劳动力,反哺城市。
尤其是疫情黑天鹅之后,流动人口购房扎根在“资源集中的大中城市”意愿更为强烈。
在这个人口大流动的时代,大中城市的“吸血”范围、能力都在不断加强,各大城市也凭借着自身本事不断争夺着人口红利。
“强者恒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对人口的超强磁吸力自然无需赘述。
要知道,全国近八成的跨省流动人口集聚东部沿海。
就拿东部沿海都市圈核心城市苏州来说,2020年春节后62%的人口迁入皆是跨省而来。
而前文提到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有51%的迁入人口来自外省。
但有趣的是,中西部中心城市却在以另一种方式迅速崛起。
保利发展指出,在中西部省会城市迁入人口中,有80%来自省内,人口就近城市化现象明显。
伴随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中,中西部省会城市以各自特色鲜明的产业,迅速崛起。
多维极化格局已经形成,各中心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正在崭露头角,北上广深也不再是唯一的“人口抽水机”。
近些年来,激烈的“抢人大战”号角更是频频吹响,各大核心城市纷纷松限以求争夺人才,获得高质量的人口红利。
.02
历史契机
中国特大城市有望超15个!
于此同时,大中城市的人口、产业皆迎来了发展契机。
2019年密集出台新型城镇化政策文件,首次提及“坚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城区常住人口 100万—300万的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讲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
这就意味着,过去均衡式发展的思路已经开始变化,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重点将会偏向资源更为集中的大中城市。
当拦路石已经被踢开,人口自由迁徙的大门将会逐步打开,人口向重点城市群聚集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
更何况,目前国内大中城市人口规模,距离天花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以美国为例,各州的GDP和人口占比是比较均衡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但反观中国,目前各省人口与GDP占比相对不均衡,TOP100城市GDP占全国73%,而人口仅占51%。
换而言之,中国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于此同时,另一个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保利发展重新梳理了337个城市的人口后发现: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有6个,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7个,300万-500万的Ⅰ类大城市有16个。
与国际相比,中国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模明显不足,日本前10大城市人口占全国46%,英国21%,而中国仅为9%。
保利发展认为,以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城市体系演变遵循的齐夫法则来看:
作为总人口超14亿的大国,未来15年,中国超大城市有望超10个,特大城市有望超15个!
由此可见,国内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政策利好下,大中城市的发展或许远要比你想象得更快!
再加上疫情后,“新基建”将为城市格局变革按下加速键。
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刺激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大数据、物联网赋能,城市规模不再受束缚,大城市承载力将不断提升。
.03
楼市新特征涌现
背后蕴藏着五大秘密!
在人口流动、城市格局转变的关键时刻,楼市也涌现出了部分新特征:周期拉长幅窄、供求政策金融三期叠合、城市走出自有周期。
自2015年起,本轮周期已有5年,相较前三轮周期的3年,周期明显被拉长,底部有所抬高。
在这背后,保利发展认为是新的运行逻辑在起作用:
I 供给稳、需求韧,“政策-金融”强牵引
近两年,政策面与金融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购买需求受到刺激,致使三大周期曲线几近重合。
2020年,央行更是首次提出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以信用债、开发贷、信托、海外债、LPR改革及地产非对称降息等新工具稳定楼市。
强有力的政策、金融牵引,实现了“房住不炒”的基本面。
II 逆周期空间收窄,房企竞争亟待升维
房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反常”的土地周期,导致留给房企逆周期操作的窗口变短、空间收窄,地房价比不断上升,“面粉”价格偏高。
如此一来,房企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现金流空间也在收窄,面临着巨大挑战。
III 城市轮动,从雁行模式到二八轮转
在这轮周期,城市轮动令人更难琢磨了。
说白了,雁行模式是指:城市楼市变化往往是一致的,一线反应在先,二三线随后。
但是,在这轮周期中,却出现了冷暖两重天的“二八轮转”模式:
2017年东南沿海火热上涨,华北环京率先冷却;2018年,中西部东北进入上升高潮,华东华南横盘胶着;2019年,大部分重点城市压力盘整,半数三四线城市仍峰值成交。
不同城市,冷热不均,走出了自有周期。
IV 变量引领轨道,限价走向化学反应
保利发展在深研之后,发现一二线城市自有周期的重要变量是限价政策,而三四线城市则在于供给弹性、购买力支撑。
如刚性限价城市,上升期一二手价格倒挂,中心区高热,下行期板块分化,外围走弱;弹性限价城市,走高后乏力,盘整期、修复期相对较长; 供给放量城市,补库存过量过快,供需反转,成交萎缩。 需求透支城市,房价超过天花板,脱离购买力,棚改走弱,价格虚高回调。
V 疫情再思考:按下暂停键,初心不变回归本源
此外,保利白皮书中还提到,疫情对于楼市将会有四重影响:
① 楼市暂停键:疫情引发市场短期波动,但需求仍在,后续将逐步修复。
② 资产价值重估: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后,中国更成为避险资金的长期目的地。
③ 主动调控机会期:三稳备受挑战,相信主动调控管理会加强。当下与三年前高热态势已不同,投资需求基本退出,可以发挥主动管理职能,重点支持刚需。
④ 居住需求重塑:消费者重新审视,从真实居住需求出发,呼唤好服务好产品,竞争回归本源。
所以,即便目前楼市依旧动荡,但购房需求仍在,在政策、金融手段强有力的支撑下,房地产行业未来依旧会以“稳”为主。
对于购房者而言,不应只把目光锁定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各大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有人口红利加持,未来都会是前景可期之地。
关键在于,在如今各城周期不同的情况下,购房者更应该审时度势、细细研究,不能操之过急。
如果你有入户、学位、贷款、购房资格等购房问题需要咨询,请加微信:13360034955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PLUS。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