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粮”
编辑/2020-04-30/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
在湖南东安县井头圩镇永兴村,种粮大户蒋乙生与妻子互相配合着将一盘盘标准化秧苗“喂”入输送带。插秧机驶过,一行行秧苗均匀栽插入田。泥花微溅,激起土里特有的潮味儿。不到半小时,一亩见方的水田便全部披上绿装。 55岁的蒋乙生肤色黝黑、满脚泥巴,让人 ...
在湖南东安县井头圩镇永兴村,种粮大户蒋乙生与妻子互相配合着将一盘盘标准化秧苗“喂”入输送带。插秧机驶过,一行行秧苗均匀栽插入田。泥花微溅,激起土里特有的潮味儿。不到半小时,一亩见方的水田便全部披上绿装。
55岁的蒋乙生肤色黝黑、满脚泥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位地道的庄稼汉。2010年,他开始在家乡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并成立农机合作社,今年预备种植水稻183亩。种了十几年地,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田老板”。
“过去我们靠天吃饭,现在是科技种粮。”蒋乙生说,机插秧苗不仅速度快,成活率也大大提高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蒋乙生陆陆续续买进4台插秧机。提起今年的疫情“加试题”,这位农家汉子笑着摆摆手说:“县里不仅有农技人员到村指导,还有各项政策扶持,有这些‘定心丸’,我们都是信心百倍。”
暖阳下的大藕村同样一片繁忙景象。62岁的文遵利今年响应号召弃商务农,流转土地168亩种植水稻。“县里免费给我们提供了种谷、薄膜、抛秧盘,光育秧这一项就能省下一两万元!”眼下正是春插移栽的关键时刻,他每天都要请上20余人帮忙抛秧。村民们身背背篓,手拿秧苗,一抛一撒间给阡陌纵横的田间增加了几分动态美。
像蒋乙生、文遵利这样的种粮大户,东安县共有1670户,种植早稻6.23万亩,占全县计划种植早稻面积的23%。
今年春耕以来,东安县全面落实“压单扩双”、早稻集中育秧、制止耕地抛荒、基本农田保护、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等各项措施和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完)
55岁的蒋乙生肤色黝黑、满脚泥巴,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位地道的庄稼汉。2010年,他开始在家乡流转土地种植水稻并成立农机合作社,今年预备种植水稻183亩。种了十几年地,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田老板”。
“过去我们靠天吃饭,现在是科技种粮。”蒋乙生说,机插秧苗不仅速度快,成活率也大大提高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蒋乙生陆陆续续买进4台插秧机。提起今年的疫情“加试题”,这位农家汉子笑着摆摆手说:“县里不仅有农技人员到村指导,还有各项政策扶持,有这些‘定心丸’,我们都是信心百倍。”
暖阳下的大藕村同样一片繁忙景象。62岁的文遵利今年响应号召弃商务农,流转土地168亩种植水稻。“县里免费给我们提供了种谷、薄膜、抛秧盘,光育秧这一项就能省下一两万元!”眼下正是春插移栽的关键时刻,他每天都要请上20余人帮忙抛秧。村民们身背背篓,手拿秧苗,一抛一撒间给阡陌纵横的田间增加了几分动态美。
像蒋乙生、文遵利这样的种粮大户,东安县共有1670户,种植早稻6.23万亩,占全县计划种植早稻面积的23%。
今年春耕以来,东安县全面落实“压单扩双”、早稻集中育秧、制止耕地抛荒、基本农田保护、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等各项措施和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