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牌照发放一周年 加速构建我国三大全新产业生态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经过一年的发展,我国5G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应用场景不断扩延,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三大产业生态初具雏形。
5G商用释放价值潜力,技术优势催生全新产业生态
5G不仅是一场信息通信技术变革,更蕴含着亿万级的产业价值。从技术来说,5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等技术优势,将能够改善众多行业的连接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和生产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
5G+物联网创新的产业主要有超高清视频产业、无人机产业和AR/VR产业,正是由于5G的出现促使三个产业得以发展。在超高清视频产业方面,在4G技术无法支撑超高清视频传输,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解决了超高清视频等大带宽业务传播的技术问题,5G将在视频采集回传、视频素材云端制作以及超高清视频节目播出三个环节助力超高清产业。在AR/VR产业方面,在画面质量方面4G网络难以满足部分沉浸阶段带宽需求达百兆,而5G用户速率是4G十倍以上,能够支持百兆甚至千兆传输。5G云VR通过将VR应用所需的内容处理与计算能力置于云端,可有效大幅降低终端购置成本与配置使用的繁复程度,保障VR业务的流畅性、沉浸感、无绳化,加速推动VR规模化应用。在无人机产业方面,4G技术无法满足高级别无人机应用,基于5G技术为网联无人机赋予的实时超高清图传、远程低时延控制等重要能力,以及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使得无人机载荷的形式不断演进,无人机的应用形式将变得更加丰富。
5G重塑产业模式,深度融合产生颠覆性创新
除了创新出新的产业生态,5G+物联网的深度融合还将已经存在的产业进行重塑,产生颠覆性创新。一方面,5G相比4G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另一方面,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已经部分融合的产业进行进一步升级,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5G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使能者,通过与工业、交通、农业等垂直行业广泛、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支撑移动互联网向支撑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新转型,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和服务。
5G+物联网的融合应用体现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应用。例如,在车联网领域,5G的高带宽、低时延将促使传统的车联网进一步发展,使得在4G时代无法实现的无人驾驶成为现实。同时,基于LTE-V2X技术的车联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无锡、长沙、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已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LTE-V2X网络。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利用5G技术,在工厂内可以实现全生产要素、全流程互联互通,实现工厂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的实时数据跟踪,实现智慧工厂,使得生产周期降低70%,人员投入降低50%,材料等待降低90%。在智慧医疗领域,5G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将极大提升医疗诊治的质量水平,将推动医疗健康向“精准、 优质、远程、高效”的专业极限前进,5G远程会诊+AI辅助诊疗、5G实时影像上传+远程诊断评估等多种5G融合医疗业务场景将持续涌现,实现远程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多技术融合;此外,在智能电网、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方面,5G+物联网也大大推进了原有产业进程。
5G重构信息基础设施格局,提升社会治理效率和能力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同家公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而5G将深度改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
首先,在5G时代将对WiFi、ZigBee等短距离通信协议有较大的冲击。在技术层面,5G上网将更流畅,网络延迟也将大幅下降。在mMTC(海量大连接)和uRLLC(低延时高可靠)场景上,5G的优势很大,WiFi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如果不是出于资费和安全等因素,WiFi、蓝牙等短距离通信协议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压缩。
其次,5G时代拥有多元的业务场景能够满足诸多场景需求。5G架构设计更加灵活、高效,满足不同业务对移动网络的需求。eMBB 场景主要提升以“人”为中心的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的通信体验,适用于高速率、大带宽的移动宽带业务。mMTC 和uRLLC 则主要面向物物连接的应用场景,其中eMTC 主要满足海量物联的通信需求,面向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uRLLC 则基于其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特点,主要面向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