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非要卖给腾讯不可吗?
昨日下午,消息称,腾讯控股已与百度进行接触,商讨收购爱奇艺股份的相关事宜,并计划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
众所周知,国内视频平台中,除去背靠湖南广电的芒果TV,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均未摆脱连年亏损的泥潭。以唯一上市的爱奇艺为例,其2020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显示,净亏损29亿元。几家之中又尤以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竞争最为胶着,两者从均已过亿的订阅会员数量比拼到综艺、剧集等自制、独播内容,“鹅”(科普:腾讯的Logo是企鹅,简称为鹅)与“桃”(继续科普:奇异果又称猕猴桃,简称为桃)这一路不知道相不相爱,但相杀绝对是有的。所以,这个传闻既有点意外,又好像勉强能解释。不过,报道称,该计划尚处于早期阶段,或会发生变化。而腾讯、百度、爱奇艺三方均向新浪科技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腾讯的动机
先来分析一下腾讯可能存在的股份收购动机。
首先,用前述知情人士的话说,合作将提高双方在制作和购买内容时的议价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营销成本——直白点就是,行业老大和老二联手之后,竞争力和话语权更强,既然都是自己人,也不必再从对方手里抢夺用户,那么烧钱的脚步自然可以慢慢停下来了。
其二,腾讯在文娱产业一直雄心勃勃,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带着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占据了在线音乐不止半壁江山,阅文集团囊括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等品牌,拥有1220万部作品储备,810万名创作者,输出了《全职高手》《庆余年》《将夜》等多部IP改编内容。所以爱奇艺对腾讯而言,价值就在于视频版图的进一步扩大,这钱如果花出去,似乎怎么看也不算亏。
至于腾讯究竟最终能否达成股份收购,又能否实现控股,暂不明朗,因此当下也无法回答两者品牌是独立存在还是合二为一,何况还涉及到高管团队的去留问题,如果继续洽淡,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与博弈。不过,作为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会员的用户,最关心的可能是:是不是之后就可以只买一个VIP了?于是这里又要提出一个疑问:两者用户的重合度有多少,腾讯的收购动机真的充分吗?答案未知。
爱奇艺的困境
爱奇艺难在哪?缺钱。为什么缺钱?因为内容要花钱,技术要花钱,但在现阶段单纯依靠内容很难赚钱,因而结局是一直亏钱。
爱奇艺也不想亏损,但人口红利期业已终结,跑马圈地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的日子要在每个缝隙里收割用户,下沉和出海两把大刀都用上了,得给点时间。于是,爱奇艺转向提升与海外兄弟Netflix相比实在过低的ARPPU(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2020年第一季度爱奇艺每月ARPPU约为13元,才是Netflix的六分之一。在这方面,爱奇艺尝试了超前点播、互动剧集、星钻VIP会员,但超前点播的推行方式过于激进,用户反对声浪巨大,不久前,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案一审宣判,结果备受关注,法院强调,超前点播不应损害会员的已有权利,爱奇艺应该向原告连续15日提供爱奇艺黄金VIP会员权益,使其享有爱奇艺已更新的卫视热播电视剧、爱奇艺自制剧的观看权利。
多元化付费方式路漫漫,广告又遭遇滑铁卢:爱奇艺的广告营收已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这背后还有广告与会员之间零和关系的内因,更涉及到外患——短视频平台的冲击。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19年10月底抖音已实现广告收入日赚2亿元。何况不只是吞食视频平台广告主的预算,短视频平台还要霸占视频平台用户的使用时长,它们开始向长视频领域迈步,前期是购买内容,比如西瓜视频和《囧妈》,后期当然就是原创。
而烧钱还能烧多久?尽管演员片酬得到限制后,内容成本有所降低,但爱奇艺的现金流依然承压。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爱奇艺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定用途现金和短期投资共计99亿元,比上一季度少了16亿元,爱奇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6.93亿元,上一季度是59.35亿元。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