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的生鲜电商它还香吗?
编辑/2019-12-17/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前有盒马生鲜、美团等入局生鲜市场,后有呆萝卜关闭又开业,妙生活、我厨、吉及鲜等电商平台被爆关门危机,寒冬下的生鲜电商何时迎来“春天”? 得生鲜者得天下,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 作为受资本追捧的生鲜电商,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关注,巨头电商 ...
前有盒马生鲜、美团等入局生鲜市场,后有呆萝卜关闭又开业,妙生活、我厨、吉及鲜等电商平台被爆关门危机,寒冬下的生鲜电商何时迎来“春天”?
得生鲜者得天下,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
作为受资本追捧的生鲜电商,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关注,巨头电商和新手纷纷入局,都想抢占这块大蛋糕。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的生鲜市场却“开开关关”总是不停歇,可谓真热闹。
2016年左右,随着O2O泡沫的破灭,许多生鲜电商公司要么断臂求生,要么倒闭出局。如今三年过去了,生鲜电商行业会再次迎来大败局吗?
1
先行者频暴雷
从今年11月开始,生鲜电商平台就不平静。
11月22日,成立于2015年的生鲜电商呆萝卜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陷入关店风波;12月9日,妙生活也关闭了上海的所有门店;同样在上海运营、主打净菜的生鲜电商我厨也在12月11日被发现官网和APP暂停服务。
接连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出现运营问题,似乎都与这个词离不开关系:没钱了。一直以来的“烧钱”模式弊端集中爆发了。
以呆萝卜为例,通过线上选购下单支付,到店自取的方式,来打造“到店自取”的消费场景。呆萝卜曾对外宣布,截至2019年初,公司已规模化覆盖合肥、南京、芜湖、马鞍山等城市,APP月订单超过1000万单。今年6月份,呆萝卜完成6.3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晨兴资本领投,XVC跟投。但仅时隔不到半年,呆萝卜就遭遇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12月4日,呆萝卜创始人兼CEO李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呆萝卜一共收获了7亿多人民币等值美金的融资,这些资金全部真实到账,且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使用。他同时提到:“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
12月9日,呆萝卜宣布重新在合肥启动,用户可通过呆萝卜APP正常下单,门店也恢复取货服务。 濒临绝境之后的重生,让呆萝卜在生鲜赛道上直接放弃了烧钱扩张的策略,重新上线后,有两点核心:一是聚焦合肥;二是重启百家门店。从合肥重新开始,也显示了呆萝卜重归理性的运营。
无独有偶的是,12月6日下午,生鲜电商吉及鲜召开了全员会。举办此次全员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裁员。在会上,吉及鲜CEO台璐阳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公司要大规模裁员、关仓。留下的员工工资减半,离开的员工工资发到12月20日。
据报道,经过此次裁员之后,吉及鲜总部200人将减到100人以下,仓内则减到200人以下,高峰时期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个前置仓将仅保留三分之一。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吉及鲜于2018年9月在武汉成立,共获得3轮融资,然后,在半年之后,也陷入了和呆萝卜一样的局面。 此外,巨头下的生鲜业态也未能幸免。“小象生鲜”4月份宣布关闭无锡及常州两地的5家门店;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在今年5月底首次关店,7月,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上海首家门店五角场万达店关店……
2
“烧钱”模式成关键
今年暴雷的数家生鲜电商平台,根本原因无非是资金链告急,背后一个更加严酷的真相是,资本对生鲜行业的态度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捂紧“钱袋子”。
2016年至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Mob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500亿元。此前还有预测,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元。
如此高速地增长,难怪倒下一批又扑上另一批。
就连BAT巨头也按耐不住加入其中,美团今年在上海上线了“美团买菜”,阿里创办了“菜划算”,目前市面上还活跃着众多生鲜电商,比如盒马鲜生、每日优鲜、苏宁小店。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表示:“得生鲜者得天下,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生鲜市场规模巨大。”
如今,生鲜电商发展比较成熟的有两种,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到家模式;生鲜传奇、呆萝卜为代表的到店模式。
现阶段很难看到这几种模式的最终业态,但都是优中有劣,对用户来说,“多、快、好、省”四点是主要需求,但各个生鲜电商也是不尽相同。
到家模式体现出了“快”,比如叮咚买菜“29分钟送达”,菜品高溢价的同时也能保证质量好,但他的物流成本高,相对没那么省。
到店模式恰恰相反,依靠“多、省”的优势,也能弥补其他方面。
生鲜市场实际上是一门众口难调的生意,非标准化、本地化特征明显,很难形成全国性网络覆盖。
呆萝卜爆雷就有这方面原因。单店都很难做到自负盈亏,靠烧钱再开一百家店就能挣钱了?况且还是离开合肥去其他城市开店。
这些跑得快的不少人仍在用传统电商模式运营生鲜,却没意识到,花钱补贴来的高频次购买率都是留存不住的流量。就像人们愿意花1000元买一副耳机,不会花10元买一把青菜。
3
生鲜电商大危机?
生鲜电商抢滩战越演越激烈。
目前,生鲜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从商业模式来看,生鲜电商平台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有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社区模式,还有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电商悄然走上了赴美IPO的道路。12月10日,成立于2003年深圳市乐活天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活”)正式公开递交赴纳斯达克IPO文件,计划通过此次交易筹集资金3760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乐活在过去两年间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一方面在于公司技术方面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借助社区生鲜电商的风口,乐活及时推出了社区拼团等零售业务。
乐活只是生鲜电商行业大洗牌中的幸存者,而资本对生鲜这一风口的信心正在消磨殆尽。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社区生鲜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社区生鲜企业融资总额为60.83亿元,共有28笔融资;2019年前10个月,社区生鲜企业融资总额逾54亿元,但是只有7笔融资。资本对生鲜电商的发展已开始持观望态度,不再大手笔注入资金。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表示,近年来,由于社会化物流以及生鲜电商的冷链体系发展相对成熟,生鲜电商行业才真正开始爆发了。
“但这样一个冷链体系,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客户来来平摊成本,就很继续生存下去,所以这个行业只适合大公司,不适合小公司来做。”他进一步表示。
零售专家云阳子则表示,由于生鲜品类保质期短、易损耗,这个行业的经营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再加上大的电商平台入局,导致竞争压力比较大。“明年会有更多的生鲜电商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他提到。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热钱,同样不缺的还有亏损,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有过统计,在生鲜电商行业,“1%实现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
尽管如此,生鲜电商已逐渐发展为流量巨大的“线上菜场”,接棒外卖成为本地生活第二战场。一场大战开始,拐点尚未出现,先活下来才比较重要。
寒冬下,对于大多数生鲜电商来说,这个冬天并不好挨!
部分素材来源:新电商观察、华夏时报、商学院、扬子晚报、中商情报网
知晓商业评论
得生鲜者得天下,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
作为受资本追捧的生鲜电商,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关注,巨头电商和新手纷纷入局,都想抢占这块大蛋糕。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的生鲜市场却“开开关关”总是不停歇,可谓真热闹。
2016年左右,随着O2O泡沫的破灭,许多生鲜电商公司要么断臂求生,要么倒闭出局。如今三年过去了,生鲜电商行业会再次迎来大败局吗?
1
先行者频暴雷
从今年11月开始,生鲜电商平台就不平静。
11月22日,成立于2015年的生鲜电商呆萝卜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陷入关店风波;12月9日,妙生活也关闭了上海的所有门店;同样在上海运营、主打净菜的生鲜电商我厨也在12月11日被发现官网和APP暂停服务。
接连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出现运营问题,似乎都与这个词离不开关系:没钱了。一直以来的“烧钱”模式弊端集中爆发了。
以呆萝卜为例,通过线上选购下单支付,到店自取的方式,来打造“到店自取”的消费场景。呆萝卜曾对外宣布,截至2019年初,公司已规模化覆盖合肥、南京、芜湖、马鞍山等城市,APP月订单超过1000万单。今年6月份,呆萝卜完成6.3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高瓴资本、晨兴资本领投,XVC跟投。但仅时隔不到半年,呆萝卜就遭遇资金链断裂的窘境。 12月4日,呆萝卜创始人兼CEO李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呆萝卜一共收获了7亿多人民币等值美金的融资,这些资金全部真实到账,且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使用。他同时提到:“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
12月9日,呆萝卜宣布重新在合肥启动,用户可通过呆萝卜APP正常下单,门店也恢复取货服务。 濒临绝境之后的重生,让呆萝卜在生鲜赛道上直接放弃了烧钱扩张的策略,重新上线后,有两点核心:一是聚焦合肥;二是重启百家门店。从合肥重新开始,也显示了呆萝卜重归理性的运营。
无独有偶的是,12月6日下午,生鲜电商吉及鲜召开了全员会。举办此次全员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裁员。在会上,吉及鲜CEO台璐阳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公司要大规模裁员、关仓。留下的员工工资减半,离开的员工工资发到12月20日。
据报道,经过此次裁员之后,吉及鲜总部200人将减到100人以下,仓内则减到200人以下,高峰时期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个前置仓将仅保留三分之一。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吉及鲜于2018年9月在武汉成立,共获得3轮融资,然后,在半年之后,也陷入了和呆萝卜一样的局面。 此外,巨头下的生鲜业态也未能幸免。“小象生鲜”4月份宣布关闭无锡及常州两地的5家门店;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在今年5月底首次关店,7月,永辉超市旗下“超级物种”上海首家门店五角场万达店关店……
2
“烧钱”模式成关键
今年暴雷的数家生鲜电商平台,根本原因无非是资金链告急,背后一个更加严酷的真相是,资本对生鲜行业的态度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捂紧“钱袋子”。
2016年至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Mob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500亿元。此前还有预测,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600亿元。
如此高速地增长,难怪倒下一批又扑上另一批。
就连BAT巨头也按耐不住加入其中,美团今年在上海上线了“美团买菜”,阿里创办了“菜划算”,目前市面上还活跃着众多生鲜电商,比如盒马鲜生、每日优鲜、苏宁小店。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表示:“得生鲜者得天下,电商的最后一个堡垒就是生鲜。生鲜市场规模巨大。”
如今,生鲜电商发展比较成熟的有两种,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到家模式;生鲜传奇、呆萝卜为代表的到店模式。
现阶段很难看到这几种模式的最终业态,但都是优中有劣,对用户来说,“多、快、好、省”四点是主要需求,但各个生鲜电商也是不尽相同。
到家模式体现出了“快”,比如叮咚买菜“29分钟送达”,菜品高溢价的同时也能保证质量好,但他的物流成本高,相对没那么省。
到店模式恰恰相反,依靠“多、省”的优势,也能弥补其他方面。
生鲜市场实际上是一门众口难调的生意,非标准化、本地化特征明显,很难形成全国性网络覆盖。
呆萝卜爆雷就有这方面原因。单店都很难做到自负盈亏,靠烧钱再开一百家店就能挣钱了?况且还是离开合肥去其他城市开店。
这些跑得快的不少人仍在用传统电商模式运营生鲜,却没意识到,花钱补贴来的高频次购买率都是留存不住的流量。就像人们愿意花1000元买一副耳机,不会花10元买一把青菜。
3
生鲜电商大危机?
生鲜电商抢滩战越演越激烈。
目前,生鲜电商行业竞争激烈。从商业模式来看,生鲜电商平台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有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社区模式,还有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电商悄然走上了赴美IPO的道路。12月10日,成立于2003年深圳市乐活天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活”)正式公开递交赴纳斯达克IPO文件,计划通过此次交易筹集资金3760万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乐活在过去两年间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一方面在于公司技术方面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借助社区生鲜电商的风口,乐活及时推出了社区拼团等零售业务。
乐活只是生鲜电商行业大洗牌中的幸存者,而资本对生鲜这一风口的信心正在消磨殆尽。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9社区生鲜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社区生鲜企业融资总额为60.83亿元,共有28笔融资;2019年前10个月,社区生鲜企业融资总额逾54亿元,但是只有7笔融资。资本对生鲜电商的发展已开始持观望态度,不再大手笔注入资金。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表示,近年来,由于社会化物流以及生鲜电商的冷链体系发展相对成熟,生鲜电商行业才真正开始爆发了。
“但这样一个冷链体系,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客户来来平摊成本,就很继续生存下去,所以这个行业只适合大公司,不适合小公司来做。”他进一步表示。
零售专家云阳子则表示,由于生鲜品类保质期短、易损耗,这个行业的经营难度本身就比较大,再加上大的电商平台入局,导致竞争压力比较大。“明年会有更多的生鲜电商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他提到。
这个行业从来不缺热钱,同样不缺的还有亏损,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有过统计,在生鲜电商行业,“1%实现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
尽管如此,生鲜电商已逐渐发展为流量巨大的“线上菜场”,接棒外卖成为本地生活第二战场。一场大战开始,拐点尚未出现,先活下来才比较重要。
寒冬下,对于大多数生鲜电商来说,这个冬天并不好挨!
部分素材来源:新电商观察、华夏时报、商学院、扬子晚报、中商情报网
知晓商业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