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资本蜂拥!“抗疫”催动的在线医疗是蓝海吗?
编辑/2020-02-22/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突来的疫情将云经济推上风口,“一医难求”的特殊时期却成就了在线医疗。除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各大公立医院外,非医企资本也纷纷加入,2月17日,天眼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经营范围新增零售药品、医疗器械;18日,格力电器斥资2000万元设立医疗科技子公司格健 ...
突来的疫情将云经济推上风口,“一医难求”的特殊时期却成就了在线医疗。除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各大公立医院外,非医企资本也纷纷加入,2月17日,天眼查数据显示,瑞幸咖啡经营范围新增零售药品、医疗器械;18日,格力电器斥资2000万元设立医疗科技子公司格健医疗,格力电器董秘望靖东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2月初,A股市场的在线医疗相关个股也取得不菲涨幅。资本的嗅觉是总是敏感的,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在线医疗”企业主要集中于医疗资源优势的北上广,非一线城市还有丰富的下沉空间。那么,在线医疗行业究竟如何?《红周刊》为此制作了本篇深度专题为您详细解读。 万物皆可云!看病也能!
特殊时期下,除了医疗资源紧缺外,出行受限使得患者就医成为一大难题。且有类似症状、怀疑自己患病的人也并不罕见,前些日微博热搜#总怀疑自己的病怎么办#阅读高达5.7亿。 在线医疗的兴起,为本已紧张的医疗资源分担了极大一部分压力。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展义诊,其中包括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微医、京东健康等,相关平台流量暴增。以平安好医生为例,据统计,疫情期间其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公立医院方面,有大批的医院都是于疫情期间上线了互联网医疗平台等多种线上义诊渠道,其中除发热门诊外,对于常见病的线上门诊也陆续开通。 日前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可以使一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而卫健委在2月两度发文大力支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在线咨询诊疗短期需求暴增,也在考验着互联网医疗企业APP使用感受。除了本次疫情期间咨询问诊,之前有机构对平安好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APP进行了横向调查比较,其中,平安好医生提供的问诊体验最佳,平安好医生拥有全职自有医疗团队,其自有医院管理层多来自阿里、平安系。其他APP基本采用与线下医院合作模式,由门诊和专科医师在空余时间进行回复,问诊效率和体验相对得不到及时保障。平安好医生的AI问诊系统和全职医师能够时刻满足用户的看病需求,给予针对性的选择,流程简洁,相对体验较好。 根据易观千帆的APP活跃人数数据统计,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相对也遥遥领先其他几家。 政策是纲!卫健委2月两度发文支持,行业前景明朗!
互联网医疗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1999年,提供健康资讯的39健康网、搜狐健康网敲开了行业发展的大门;2011年,春雨医生成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医疗行业逐渐兴起;2014年阿里健康成立,2015年平安好医生APP上线,在资本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迎来热潮;2016年起,行业过热与不规范的行为,使得政策有所转向,行业高增长势头受阻;2019年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后,行业再次开启蓬勃发展之路。 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中可见,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疫情防控中,卫健委在2月曾两度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2月2日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月8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特别是对发热患者的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发挥其在疫情防控中作用。
其实早在疫情前,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便有所明朗。作为互联网新兴产业,短期的快速兴起,使得相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2018年下半年,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完善,9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文件,明确了行业准入程序及法律责任关系,我国互联网医疗进入牌照化时代,行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互联网医疗首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8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旨在支持“互联网+”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2020年2月卫健委两度发文,互联网医疗受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空前,尽管政策落地仍需时日,但长期趋势向好几乎明确。
行业痛点:依旧变现难,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
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和前景有怎样呢?简单归纳来看,互联网医院主要分为互联网医院自建模式和互联网医院平台模式。自建模式,指医疗机构自身负责平台业务开展,委托医疗IT公司建设软件平台及提供相关维护服务。平台模式以平安好医生、微医为代表,即通过第三方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整合多家医疗机构资源,双方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平台。从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模式来看,日常医疗IT的运营维护和互联网服务并非医院强项,实体医院独立撑起互联网平台,必然付出较高的运营成本。而通过平台模式,可实现“术业有专攻”:第三方机构负责医疗IT等中后台工作,并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分配;医院方面则主要负责安排医生问诊。如此可以使各方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因此综合来看,共建合营的平台模式将大概率成为未来主流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求医问诊模式,互联网医院拥有着可以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资源调度效率、避免交叉感染、优化患者体验等诸多优点,但尚缺乏良性的商业模式的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以“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为例,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实现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净亏损7.47亿元有所下降,2015-2019年5年累计亏损超37亿元,缺乏良好的变现模式无疑是当下行业发展的难题。
互联网行业发展模式已不再新鲜,好的产品应符合刚需和高频。互联网医疗也有几个痛点:
痛点1:由于渗透率及医疗资源受限,在用户线下求医习惯养成以及信赖感有限的条件下,并不能完全患者的刚需;
痛点2:由于医疗服务属于低频消费,难以培养用户习惯,流量成本高的同时单一客户价值量又有限。
痛点3:我国C端消费者线上付费意愿低、医疗服务难以标准化衡量、医疗机构在产业中相对强势等其他原因,尽管行业巨头们通过早期的烧钱模式获取了流量的快速增长,但变现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一大难题,从而使得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强,资金断裂后黯然退场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所以,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诊疗人群和盈利点还需下大功夫。
结合行业特点,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有效补充,尤其是针对常见病、慢性病,在复诊时,医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问诊。由于疾病特征不同,网上诊疗替代率也不同,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替代率较高,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则网上问诊空间很小。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仍然不高,地区分布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尚未实现渠道下沉。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年轻人追求便利性且更易于接受互联网,老年人更保守倾向于安全性,25-34岁用户是互联网医疗使用主力军,45岁以上用户多患有慢性疾病但占比最小,因此针对常见病以及45岁以上用户的慢性疾病管理成为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点目标。 互联网医疗行业总规模超千亿,?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互联网医疗初步落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四类:1、线上问诊,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平台选择线上付费咨询,例如浙大邵逸夫医院;远程医疗,目前部分省份已出台官方定价标准,逐步规范化2、处方外流服务,即患者可凭处方单去院外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处方共享平台方按交易金额收取服务费;3、线上支付返佣,即按支付流水抽取佣金4、另还包括健康管理收费,消费商城运营等其他模式。未来,互联网医疗领域将探索更多其他类服务模式,例如互联网+健康管理、网约护士、商业保险服务等。不过,目前网上问诊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的要点所在,有了客户流量的积累,才能谈及后续环节。 龙头公司对对碰:新兴和传统企业各寻其道
1、?新兴互联网医疗企业流量为王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企业中,目前主要包括互联网创业公司(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大型互联网公司(以BAT为代表),传统医疗IT企业(以卫宁健康为代表)。A股上市公司中,所涉业务多数属于医疗IT范畴,并逐步向互联网医疗新生态进军。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代表平安好医生,包括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四大重点业务,凭借平安集团的客户群及分销网络优势,平安好医生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在国内的在线医疗诊疗服务中排名第一,锁定业内大部分流量并大幅跑赢同类平台。不过在营收上,2019年最新年报显示,主营构成中健康商城占比57.29%,消费型医疗占比21.96%,仍为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在线医疗同比增加108.9%,显著增长,主要支出依旧在健康商城业务上,相关业务依旧持续亏损。
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抓住互联网医疗的痛点——“好医生”,通过自建医疗团队保障了医生的数量与质量;其次通过AI辅助问诊及大数据提高了咨询问诊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最后在宣传烧钱上也敢于痛下血本,在行业快速发展期完成初始流量积累。平安好医生近期公布其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到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再次体现出领先者的优势。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凭借自身强大的流量优势,通过“自有”和“投资”两种方式深耕“互联网+医疗”。以阿里为例,自有布局包括阿里健康、蚂蚁金服、阿里云和淘宝,医院端,布局有恒生云泰、华泰医院,搭建支付宝“未来医院”;健康管理端,投资了U医U药、寻医问药网;智能设备端,与鱼跃科技、华润万东、迪安诊断战略合作;在医药端,阿里拥有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APP,与卫宁健康、白云山合作。阿里健康,与平安好医生相比之下,以医疗电商为主,更类似于“医生的淘宝”,平安好医生的优势则体现在拥有自己的医疗团队,力求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其实,这与阿里的电商基因与流量优势密不可分,企业原股东本身的基因决定了相应公司的发展战略。 2、?传统医疗IT企业积极谋求转型
传统医疗IT企业,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也在积极谋求转型。相较之下,相关企业在业务理解、客户积累、渠道资源、医疗机构系统对接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通过与互联网巨头的公司的合作,有利于C端流量的积累。相关A股上市公司中,所涉业务多属于医疗IT领域。
医疗IT的需求爆发源自政策对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HIS阶段,目的是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实现医院非医疗业务的信息管理,以收费为核心;CIS阶段,旨在实现对医院核心医疗业务(手术、诊疗等)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电子病历系统(EMR)、医疗影像系统(PACS)、手术麻醉系统等;GMIS阶段,最终目的是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互通互联,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建设前提应基于医院前期的HIS、CIS系统。我国目前处于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同时HIS仍有较大增量空间,少数医院可实现GMIS。但由于上一轮HIS建设潮在2010年,早期开发的应用在当下存在非标准化、繁琐等诸多问题。总体看,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仍维持较高景气度,目前医疗IT行业整体仍以硬件为主,未来软件及相关配套服务占比有望提升。考虑疫情前后的影响,医疗IT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
以医疗信息化龙头卫宁健康为例,春节假期开始,公司在全国各地几百位一线技术人员为6000多家医院提供实时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作为2017成为唯一一家入围IDC全球医疗科技50强的中国企业,主要产品是以HIS(医院管理信息化)为代表的传统医疗信息化产品,于2015年提出新战略,进军互联网+模式下医疗健康云服务等创新业务。推出的“4+1”创新业务模式,即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创新服务平台,将秉承互联网+医疗与传统信息化业务并重的模式。同时注重与互联网巨头的协同,与阿里系开展深入合作,以谋求优质互联网平台和丰富的C端流量。 同行业的创业慧康,疫情期间上线了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为全国各地医院免费接入,帮助其开展线上咨询活动。公司针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更为擅长,2015年创业慧康受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委托承担相关项目,2018年公司建设的“健康中山”信息平台项目顺利完成建设,“健康中山”运营平台也正式发布,当年年底,中山信息平台接入了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中山全市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后续公司开展为期 “健康中山”模式的的异地复制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行业模式的框架下,马太效应只会更强,头部企业和抢先占领市场的企业拥有着先发优势。毕竟尽管变现依旧是当下难题之一,但流量尚且没有更是无需谈及变现的问题,平安好医生尽管2015至2019年亏损超37亿,但取得了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自然也就受到了大量资本的追捧,可见医疗IT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自然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巨头的流量。由此可见,行业或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有着优质互联网合作伙伴的企业,相较而言有着更好的发展机遇。
相关人士建议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在线医疗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产业角度来看,本次疫情将成为加速线上化的催化剂;其次培养了用户习惯,从而带来了渗透率的提升;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诊疗服务有望迎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值得持续关注,一些机构判断,2020年有望形成拐点之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云经济受到各路资金追捧,相关个股很多短期已经不便宜。但但落实到投资层面,短期涨幅已经透支业绩的个股,显然当下并不适合布局。另外,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短期行业风口减弱,在线医疗作为中长期的投资主题,还需观望政策进一步推动力度与实际落地情况。下表为相关上市公司,仅供参考。
特殊时期下,除了医疗资源紧缺外,出行受限使得患者就医成为一大难题。且有类似症状、怀疑自己患病的人也并不罕见,前些日微博热搜#总怀疑自己的病怎么办#阅读高达5.7亿。 在线医疗的兴起,为本已紧张的医疗资源分担了极大一部分压力。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展义诊,其中包括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微医、京东健康等,相关平台流量暴增。以平安好医生为例,据统计,疫情期间其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公立医院方面,有大批的医院都是于疫情期间上线了互联网医疗平台等多种线上义诊渠道,其中除发热门诊外,对于常见病的线上门诊也陆续开通。 日前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可以使一线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而卫健委在2月两度发文大力支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在线咨询诊疗短期需求暴增,也在考验着互联网医疗企业APP使用感受。除了本次疫情期间咨询问诊,之前有机构对平安好医生、微医、阿里健康等APP进行了横向调查比较,其中,平安好医生提供的问诊体验最佳,平安好医生拥有全职自有医疗团队,其自有医院管理层多来自阿里、平安系。其他APP基本采用与线下医院合作模式,由门诊和专科医师在空余时间进行回复,问诊效率和体验相对得不到及时保障。平安好医生的AI问诊系统和全职医师能够时刻满足用户的看病需求,给予针对性的选择,流程简洁,相对体验较好。 根据易观千帆的APP活跃人数数据统计,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相对也遥遥领先其他几家。 政策是纲!卫健委2月两度发文支持,行业前景明朗!
互联网医疗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1999年,提供健康资讯的39健康网、搜狐健康网敲开了行业发展的大门;2011年,春雨医生成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医疗行业逐渐兴起;2014年阿里健康成立,2015年平安好医生APP上线,在资本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迎来热潮;2016年起,行业过热与不规范的行为,使得政策有所转向,行业高增长势头受阻;2019年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后,行业再次开启蓬勃发展之路。 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中可见,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疫情防控中,卫健委在2月曾两度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2月2日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月8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特别是对发热患者的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发挥其在疫情防控中作用。
其实早在疫情前,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便有所明朗。作为互联网新兴产业,短期的快速兴起,使得相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2018年下半年,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完善,9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份文件,明确了行业准入程序及法律责任关系,我国互联网医疗进入牌照化时代,行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互联网医疗首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8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旨在支持“互联网+”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2020年2月卫健委两度发文,互联网医疗受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空前,尽管政策落地仍需时日,但长期趋势向好几乎明确。
行业痛点:依旧变现难,盈利模式仍有待探索
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和前景有怎样呢?简单归纳来看,互联网医院主要分为互联网医院自建模式和互联网医院平台模式。自建模式,指医疗机构自身负责平台业务开展,委托医疗IT公司建设软件平台及提供相关维护服务。平台模式以平安好医生、微医为代表,即通过第三方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整合多家医疗机构资源,双方共同运营的互联网平台。从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模式来看,日常医疗IT的运营维护和互联网服务并非医院强项,实体医院独立撑起互联网平台,必然付出较高的运营成本。而通过平台模式,可实现“术业有专攻”:第三方机构负责医疗IT等中后台工作,并统筹规划医疗资源分配;医院方面则主要负责安排医生问诊。如此可以使各方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因此综合来看,共建合营的平台模式将大概率成为未来主流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求医问诊模式,互联网医院拥有着可以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资源调度效率、避免交叉感染、优化患者体验等诸多优点,但尚缺乏良性的商业模式的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以“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为例,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实现总收入50.65亿元同比增长52%,净亏损7.47亿元有所下降,2015-2019年5年累计亏损超37亿元,缺乏良好的变现模式无疑是当下行业发展的难题。
互联网行业发展模式已不再新鲜,好的产品应符合刚需和高频。互联网医疗也有几个痛点:
痛点1:由于渗透率及医疗资源受限,在用户线下求医习惯养成以及信赖感有限的条件下,并不能完全患者的刚需;
痛点2:由于医疗服务属于低频消费,难以培养用户习惯,流量成本高的同时单一客户价值量又有限。
痛点3:我国C端消费者线上付费意愿低、医疗服务难以标准化衡量、医疗机构在产业中相对强势等其他原因,尽管行业巨头们通过早期的烧钱模式获取了流量的快速增长,但变现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一大难题,从而使得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强,资金断裂后黯然退场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所以,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诊疗人群和盈利点还需下大功夫。
结合行业特点,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有效补充,尤其是针对常见病、慢性病,在复诊时,医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问诊。由于疾病特征不同,网上诊疗替代率也不同,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替代率较高,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则网上问诊空间很小。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仍然不高,地区分布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尚未实现渠道下沉。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年轻人追求便利性且更易于接受互联网,老年人更保守倾向于安全性,25-34岁用户是互联网医疗使用主力军,45岁以上用户多患有慢性疾病但占比最小,因此针对常见病以及45岁以上用户的慢性疾病管理成为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点目标。 互联网医疗行业总规模超千亿,?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互联网医疗初步落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四类:1、线上问诊,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平台选择线上付费咨询,例如浙大邵逸夫医院;远程医疗,目前部分省份已出台官方定价标准,逐步规范化2、处方外流服务,即患者可凭处方单去院外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处方共享平台方按交易金额收取服务费;3、线上支付返佣,即按支付流水抽取佣金4、另还包括健康管理收费,消费商城运营等其他模式。未来,互联网医疗领域将探索更多其他类服务模式,例如互联网+健康管理、网约护士、商业保险服务等。不过,目前网上问诊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的要点所在,有了客户流量的积累,才能谈及后续环节。 龙头公司对对碰:新兴和传统企业各寻其道
1、?新兴互联网医疗企业流量为王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企业中,目前主要包括互联网创业公司(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大型互联网公司(以BAT为代表),传统医疗IT企业(以卫宁健康为代表)。A股上市公司中,所涉业务多数属于医疗IT范畴,并逐步向互联网医疗新生态进军。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代表平安好医生,包括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四大重点业务,凭借平安集团的客户群及分销网络优势,平安好医生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在国内的在线医疗诊疗服务中排名第一,锁定业内大部分流量并大幅跑赢同类平台。不过在营收上,2019年最新年报显示,主营构成中健康商城占比57.29%,消费型医疗占比21.96%,仍为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在线医疗同比增加108.9%,显著增长,主要支出依旧在健康商城业务上,相关业务依旧持续亏损。
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抓住互联网医疗的痛点——“好医生”,通过自建医疗团队保障了医生的数量与质量;其次通过AI辅助问诊及大数据提高了咨询问诊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最后在宣传烧钱上也敢于痛下血本,在行业快速发展期完成初始流量积累。平安好医生近期公布其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到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再次体现出领先者的优势。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则凭借自身强大的流量优势,通过“自有”和“投资”两种方式深耕“互联网+医疗”。以阿里为例,自有布局包括阿里健康、蚂蚁金服、阿里云和淘宝,医院端,布局有恒生云泰、华泰医院,搭建支付宝“未来医院”;健康管理端,投资了U医U药、寻医问药网;智能设备端,与鱼跃科技、华润万东、迪安诊断战略合作;在医药端,阿里拥有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APP,与卫宁健康、白云山合作。阿里健康,与平安好医生相比之下,以医疗电商为主,更类似于“医生的淘宝”,平安好医生的优势则体现在拥有自己的医疗团队,力求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其实,这与阿里的电商基因与流量优势密不可分,企业原股东本身的基因决定了相应公司的发展战略。 2、?传统医疗IT企业积极谋求转型
传统医疗IT企业,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也在积极谋求转型。相较之下,相关企业在业务理解、客户积累、渠道资源、医疗机构系统对接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通过与互联网巨头的公司的合作,有利于C端流量的积累。相关A股上市公司中,所涉业务多属于医疗IT领域。
医疗IT的需求爆发源自政策对医疗信息化的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HIS阶段,目的是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实现医院非医疗业务的信息管理,以收费为核心;CIS阶段,旨在实现对医院核心医疗业务(手术、诊疗等)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电子病历系统(EMR)、医疗影像系统(PACS)、手术麻醉系统等;GMIS阶段,最终目的是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互通互联,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建设前提应基于医院前期的HIS、CIS系统。我国目前处于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同时HIS仍有较大增量空间,少数医院可实现GMIS。但由于上一轮HIS建设潮在2010年,早期开发的应用在当下存在非标准化、繁琐等诸多问题。总体看,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仍维持较高景气度,目前医疗IT行业整体仍以硬件为主,未来软件及相关配套服务占比有望提升。考虑疫情前后的影响,医疗IT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
以医疗信息化龙头卫宁健康为例,春节假期开始,公司在全国各地几百位一线技术人员为6000多家医院提供实时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作为2017成为唯一一家入围IDC全球医疗科技50强的中国企业,主要产品是以HIS(医院管理信息化)为代表的传统医疗信息化产品,于2015年提出新战略,进军互联网+模式下医疗健康云服务等创新业务。推出的“4+1”创新业务模式,即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创新服务平台,将秉承互联网+医疗与传统信息化业务并重的模式。同时注重与互联网巨头的协同,与阿里系开展深入合作,以谋求优质互联网平台和丰富的C端流量。 同行业的创业慧康,疫情期间上线了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为全国各地医院免费接入,帮助其开展线上咨询活动。公司针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更为擅长,2015年创业慧康受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委托承担相关项目,2018年公司建设的“健康中山”信息平台项目顺利完成建设,“健康中山”运营平台也正式发布,当年年底,中山信息平台接入了全市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中山全市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后续公司开展为期 “健康中山”模式的的异地复制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行业模式的框架下,马太效应只会更强,头部企业和抢先占领市场的企业拥有着先发优势。毕竟尽管变现依旧是当下难题之一,但流量尚且没有更是无需谈及变现的问题,平安好医生尽管2015至2019年亏损超37亿,但取得了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自然也就受到了大量资本的追捧,可见医疗IT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自然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巨头的流量。由此可见,行业或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有着优质互联网合作伙伴的企业,相较而言有着更好的发展机遇。
相关人士建议疫情之后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在线医疗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产业角度来看,本次疫情将成为加速线上化的催化剂;其次培养了用户习惯,从而带来了渗透率的提升;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诊疗服务有望迎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值得持续关注,一些机构判断,2020年有望形成拐点之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云经济受到各路资金追捧,相关个股很多短期已经不便宜。但但落实到投资层面,短期涨幅已经透支业绩的个股,显然当下并不适合布局。另外,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短期行业风口减弱,在线医疗作为中长期的投资主题,还需观望政策进一步推动力度与实际落地情况。下表为相关上市公司,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