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利率并轨来了:LPR报价改革落地,实际贷款利率有望降低
编辑/2019-08-18/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传说”中的利率并轨终于在这个周末揭开了面纱,利率市场化改革朝着最后一公里迈出关键一步。 8月16日、17日,国常会、央行先后发声,推出利率并轨实质举措。从内容来看,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引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转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
“传说”中的利率并轨终于在这个周末揭开了面纱,利率市场化改革朝着最后一公里迈出关键一步。
8月16日、17日,国常会、央行先后发声,推出利率并轨实质举措。从内容来看,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引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转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央行决定,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目前由10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并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央行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和管理,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行。此次调整后,银行将由10家扩大至18家,此后将定期评估调整。
1993年,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不过,依然存在基础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并存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表示。
关于新LPR的几个重点
在最近几次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利率市场化改革被多次提及。今年以来,央行频频提及将通过进一步发挥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来实现贷款利率并轨。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可以更好发挥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LPR作为贷款定价标准,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根据国常会内容以及央行公告,此次完善LPR形成机制,不仅丰富了LPR的品种,同时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使LPR直接挂钩政策利率,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值得关注。
一是新的LPR形成机制。
二是明确LPR改革方式。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三是报价方式改变。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
四是报价行范围拓宽,由10家变为18家。
五是报价频率变化,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央行表示,这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
六是严监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央行表示,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央行还表示,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监督管理,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督促各银行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严肃处理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并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报价改为MLF加点
LPR改革与政策利率挂钩。
我国自2013年启动LPR报价以来,LPR和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几乎同步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另外,银行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参照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1年期以内、1年至5年期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选择参考的期限品种定价。同时,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改革后的LPR报价形成主要是参考MLF利率,通过加点方式考虑银行的风险溢价、资金成本等。此外,此次LPR改革与政策利率挂钩,主要是指MLF的利率。目前MLF利率只有一年期报价,仅仅这个期限,对中长期贷款不利,因此增加5年期报价品种。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在8月20日后,新增贷款就不再用原有一年期4.35%的报价了,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不同期限、产品(公司类、零售类)最终报出价格,使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温彬表示。
新增8家中小银行有特点
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原有参与报价的10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五家股份制银行。
此次改革后,8家新成员分别为: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
央行表示,在原有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地增强LPR的代表性。
“选入18家银行在各自所属范围都更有代表性,使报价的范围、代表性更强。”温彬称,下一阶段,进一步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使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管贷款利差可能会有所缩窄,但随着贷款投向规模扩大,仍然可以使银行的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9年6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0.32个百分点;1-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
应该说,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已经取得成效。但由于目前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温彬表示,目前贷款存在两个利率,一是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市场利率。前期市场利率下行较快,但实体经济感觉利率回落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定价是用法定贷款基准利率,并且有隐性下限约束,这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在,要稳增长、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就需要对利率报价机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央行表示,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此外,央行称,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二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三是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目前,我国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3.3%,而去年为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新创设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操作利率比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
“此后,央行可以通过调节政策利率,MLF下调多少个BP后,LPR也会相应下调,央行可以通过政策利率调整,影响市场LPR的报价,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佳畅通。”温彬称。
温彬预判,目前整个银行资金面较为宽裕,在MLF利率为3.3%不变的情况下,并轨后,新的一年期LPR会比原有的出现回落。回落后,新发放的贷款利率就有可能有所下降。通过并轨,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预计,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可能需与利率市场化同步推出。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曾表示,要激活LPR并后续挂钩MLF等政策利率,实现利率并轨和引导实体经济实际利率的下降;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曾表示,央行下半年会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推进降息,即通过同步降低逆回购、MLF政策利率10~15个基点的方式引导LPR利率降低。
温彬认为,从长远来看,目前定价主要是参考MLF利率,未来可以考虑其它的政策利率,比如逆回购利率,期限短、灵活性更大,形成综合的利率市场化机制。
央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它渠道成本。
8月16日、17日,国常会、央行先后发声,推出利率并轨实质举措。从内容来看,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引导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转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央行决定,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目前由10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并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央行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和管理,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行。此次调整后,银行将由10家扩大至18家,此后将定期评估调整。
1993年,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不过,依然存在基础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并存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表示。
关于新LPR的几个重点
在最近几次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利率市场化改革被多次提及。今年以来,央行频频提及将通过进一步发挥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来实现贷款利率并轨。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可以更好发挥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LPR作为贷款定价标准,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根据国常会内容以及央行公告,此次完善LPR形成机制,不仅丰富了LPR的品种,同时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使LPR直接挂钩政策利率,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值得关注。
一是新的LPR形成机制。
二是明确LPR改革方式。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三是报价方式改变。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
四是报价行范围拓宽,由10家变为18家。
五是报价频率变化,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央行表示,这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
六是严监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央行表示,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央行还表示,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监督管理,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督促各银行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严肃处理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并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报价改为MLF加点
LPR改革与政策利率挂钩。
我国自2013年启动LPR报价以来,LPR和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几乎同步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另外,银行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参照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1年期以内、1年至5年期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选择参考的期限品种定价。同时,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改革后的LPR报价形成主要是参考MLF利率,通过加点方式考虑银行的风险溢价、资金成本等。此外,此次LPR改革与政策利率挂钩,主要是指MLF的利率。目前MLF利率只有一年期报价,仅仅这个期限,对中长期贷款不利,因此增加5年期报价品种。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在8月20日后,新增贷款就不再用原有一年期4.35%的报价了,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不同期限、产品(公司类、零售类)最终报出价格,使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温彬表示。
新增8家中小银行有特点
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披露,原有参与报价的10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五家股份制银行。
此次改革后,8家新成员分别为: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
央行表示,在原有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地增强LPR的代表性。
“选入18家银行在各自所属范围都更有代表性,使报价的范围、代表性更强。”温彬称,下一阶段,进一步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使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管贷款利差可能会有所缩窄,但随着贷款投向规模扩大,仍然可以使银行的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9年6 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0.32个百分点;1-6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6.82%,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个百分点。
应该说,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已经取得成效。但由于目前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温彬表示,目前贷款存在两个利率,一是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市场利率。前期市场利率下行较快,但实体经济感觉利率回落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定价是用法定贷款基准利率,并且有隐性下限约束,这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在,要稳增长、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就需要对利率报价机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央行表示,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此外,央行称,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二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三是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目前,我国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3.3%,而去年为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新创设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操作利率比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目前为3.15%。
“此后,央行可以通过调节政策利率,MLF下调多少个BP后,LPR也会相应下调,央行可以通过政策利率调整,影响市场LPR的报价,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佳畅通。”温彬称。
温彬预判,目前整个银行资金面较为宽裕,在MLF利率为3.3%不变的情况下,并轨后,新的一年期LPR会比原有的出现回落。回落后,新发放的贷款利率就有可能有所下降。通过并轨,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预计,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可能需与利率市场化同步推出。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曾表示,要激活LPR并后续挂钩MLF等政策利率,实现利率并轨和引导实体经济实际利率的下降;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曾表示,央行下半年会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推进降息,即通过同步降低逆回购、MLF政策利率10~15个基点的方式引导LPR利率降低。
温彬认为,从长远来看,目前定价主要是参考MLF利率,未来可以考虑其它的政策利率,比如逆回购利率,期限短、灵活性更大,形成综合的利率市场化机制。
央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它渠道成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