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募FOF大分化,新鲜感过后拿什么营销产品?
编辑/2019-09-25/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编者按:2017年,公募FOF破冰首发,虽引来广泛争议,但不少投资者仍希望这种新形态能引领资产配置新风向。然而,多数公募FOF业绩迟迟未能出彩,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收缩令人唏嘘;反观私募FOF,从信托、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到银行理财子公司,传统和新兴 ...
编者按:2017年,公募FOF破冰首发,虽引来广泛争议,但不少投资者仍希望这种新形态能引领资产配置新风向。然而,多数公募FOF业绩迟迟未能出彩,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收缩令人唏嘘;反观私募FOF,从信托、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到银行理财子公司,传统和新兴资管业态争先布局,展现旺盛市场需求。
2016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募FOF框架正式落地,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公募FOF获批首发,首批产品发行规模理想,6只公募FOF合计募集规模超160亿。
但是,随着新鲜感褪去,公募FOF不得不直面残酷的市场比较与考验。与最初热度相比,公募FOF后续的募集情况随行情起伏剧烈。2018年,公募普通FOF发行6只、募集规模仅19亿、平均单只规模仅3亿,远不及2017年近27亿的平均规模。2019年初,公募FOF募资进入“冰点时刻”,建信福泽裕泰发行份额仅2亿,同时各家产品的发行时间间隔拉长至3-5个月。近期在市场回暖的助推下,公募FOF才重获关注。
产品业绩上,截至2019年8月底,除海富通聚优精选外、公募FOF净值全面收正,但收益率普遍难以跑进混合型产品的前1/2,尤其是偏股型公募FOF。考虑到FOF采用篮子投资思路,更多追求的是性价比指标,实际上偏股型和偏债型公募FOF的卡玛比率均接近混合型产品的前1/2,但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使得该类指标的关注度偏低。
在市场行情和相对排名的双重挤压下,公募FOF遭遇大规模赎回,当前存续规模大多不足发行规模的50%、部分公募FOF规模蒸发甚至达到80%~90%。以2017年首发的6只公募FOF为例,首发规模超160亿,2019年年中份额下滑至40亿。
公私募FOF规模分化
公募FOF内部业绩分化
公募FOF体量在公募行业中仍属“小众”。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末,公募证券投资基金5626只、13万亿份,扣除货币基金后是5279只、5.4万亿份,其中公募普通FOF数量12只、份额70亿份,数量和份额占比均不足1%(不同份额合并计算)。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私募FOF从阳光化备案以后逐渐步入正轨,目前已占据行业重要地位。截至2018年末,已备案私募证券基金和顾问管理类产品共35675只,基金规模2.14万亿。其中证券类FOF数量4154只、占比11.7%,规模3407亿元、占比16%。私募FOF绝对规模和行业占比远高于公募FOF。
公募FOF发展举步维艰,背后原因众多。例如,公募FOF可选产品主要从事传统股债投资,考虑到公募FOF投资的基金净资产不得低于1亿、可选范围进一步缩小;再如,公募FOF通常沿袭体系内的回撤控制思维,一般在积累足够的安全垫后才会更大胆地实践自己的投资策略。但是在缺乏套利策略的情况下,公募FOF要积累安全垫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期间还会经历信息披露费等各种固定支出损耗。
公募基金的人才体系更擅长自下而上的逻辑思维、缺少对宏观策略的关注,传统混合型基金就常将资产切分为固收和权益两块并交由独立的团队分别管理,能力错位也是影响公募FOF发展的障碍。而当前表现突出的前海开源裕源,正是通过主动的资产判断和轮动操作,形成差异化的净值曲线。例如,在2018年底,随着市场不断创新低、前海开源裕源逐步加仓权益和黄金配置,其年末持仓中的证券ETF、500ETF后续表现强劲;在2019年一季度末,前海开源裕源预判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加仓黄金相关资产,包括黄金ETF和前海开源金银珠宝基金,缓释了权益仓位下跌。
FOF未来看点多
产品升级有望焕发“新生机”
FOF和FOHF是海外经典的资产管理产品序列,历史上成就了先锋(Vanguard)、富达(Fidelity)、瑞银(UBS)、贝莱德(BlackRock)等知名的管理人,也助推了多元资产投资理念在全球的普及。
就投资者最关心的资产配置功能而言,FOF未来的看点颇多,包括引入宏观对冲思维、丰富资本市场工具、迭代管理形式等,升级后的产品有望重获市场青睐。
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已经意识到:依靠僵化的均值方差、风险平价等模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类资产配置,也无法说服投资者支付高昂的管理费。数据集成展示、数量化分析结果可以为宏观投研提供有益的辅助,但是依旧离不开主观的宏观对冲思维和决策。目前,FOF投研团队已经开始行动,通过自建团队或团队合作形式强化宏观研判能力。
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工具时常有政策春风吹来。2018年底股指期货第三次松绑以后,股指期货交易量明显回温、利好量化对冲策略及上层的私募FOF。2019年商品ETF获批加速,意味着公募FOF管理人在股、债、商上的组合轮动有望成为常态。另外,继日本市场ETF之后,印度、越南等市场逐渐纳入公募QDII的布局视野。目前私募FOF通常借助互换投资境外品种,更多跨境产品的推出,将使得境内外联动的全球资产配置更趋便利。
对于私募FOF而言,还有两个看点值得关注:一是私募资产配置类产品,、二是MOM。私募资产配置类产品的落地,为国内FOF领域注入了新的概念:横跨证券和股权的大类资产配置。首只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山南云栖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在精选敦和、永安国富等私募证券基金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创业投资基金。实际上,桥水等海外知名对冲基金之所以能获得业绩和规模的长牛,与广域的可选标的也有密切联系,换言之,完备的资产池是全天候策略的重要保障。
MOM产品的提出,不仅是为了穿透式监管的需要,更多是实现了私募FOF管理形式的迭代。MOM产品将母基金对子基金的评价筛选依据由净值下沉到持仓,使得母基金在对子基金的策略描述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观测描述与操作是否一致。相比现有FOF模式,MOM有望将分析的深度和准确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6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募FOF框架正式落地,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公募FOF获批首发,首批产品发行规模理想,6只公募FOF合计募集规模超160亿。
但是,随着新鲜感褪去,公募FOF不得不直面残酷的市场比较与考验。与最初热度相比,公募FOF后续的募集情况随行情起伏剧烈。2018年,公募普通FOF发行6只、募集规模仅19亿、平均单只规模仅3亿,远不及2017年近27亿的平均规模。2019年初,公募FOF募资进入“冰点时刻”,建信福泽裕泰发行份额仅2亿,同时各家产品的发行时间间隔拉长至3-5个月。近期在市场回暖的助推下,公募FOF才重获关注。
产品业绩上,截至2019年8月底,除海富通聚优精选外、公募FOF净值全面收正,但收益率普遍难以跑进混合型产品的前1/2,尤其是偏股型公募FOF。考虑到FOF采用篮子投资思路,更多追求的是性价比指标,实际上偏股型和偏债型公募FOF的卡玛比率均接近混合型产品的前1/2,但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使得该类指标的关注度偏低。
在市场行情和相对排名的双重挤压下,公募FOF遭遇大规模赎回,当前存续规模大多不足发行规模的50%、部分公募FOF规模蒸发甚至达到80%~90%。以2017年首发的6只公募FOF为例,首发规模超160亿,2019年年中份额下滑至40亿。
公私募FOF规模分化
公募FOF内部业绩分化
公募FOF体量在公募行业中仍属“小众”。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末,公募证券投资基金5626只、13万亿份,扣除货币基金后是5279只、5.4万亿份,其中公募普通FOF数量12只、份额70亿份,数量和份额占比均不足1%(不同份额合并计算)。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私募FOF从阳光化备案以后逐渐步入正轨,目前已占据行业重要地位。截至2018年末,已备案私募证券基金和顾问管理类产品共35675只,基金规模2.14万亿。其中证券类FOF数量4154只、占比11.7%,规模3407亿元、占比16%。私募FOF绝对规模和行业占比远高于公募FOF。
公募FOF发展举步维艰,背后原因众多。例如,公募FOF可选产品主要从事传统股债投资,考虑到公募FOF投资的基金净资产不得低于1亿、可选范围进一步缩小;再如,公募FOF通常沿袭体系内的回撤控制思维,一般在积累足够的安全垫后才会更大胆地实践自己的投资策略。但是在缺乏套利策略的情况下,公募FOF要积累安全垫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期间还会经历信息披露费等各种固定支出损耗。
公募基金的人才体系更擅长自下而上的逻辑思维、缺少对宏观策略的关注,传统混合型基金就常将资产切分为固收和权益两块并交由独立的团队分别管理,能力错位也是影响公募FOF发展的障碍。而当前表现突出的前海开源裕源,正是通过主动的资产判断和轮动操作,形成差异化的净值曲线。例如,在2018年底,随着市场不断创新低、前海开源裕源逐步加仓权益和黄金配置,其年末持仓中的证券ETF、500ETF后续表现强劲;在2019年一季度末,前海开源裕源预判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加仓黄金相关资产,包括黄金ETF和前海开源金银珠宝基金,缓释了权益仓位下跌。
FOF未来看点多
产品升级有望焕发“新生机”
FOF和FOHF是海外经典的资产管理产品序列,历史上成就了先锋(Vanguard)、富达(Fidelity)、瑞银(UBS)、贝莱德(BlackRock)等知名的管理人,也助推了多元资产投资理念在全球的普及。
就投资者最关心的资产配置功能而言,FOF未来的看点颇多,包括引入宏观对冲思维、丰富资本市场工具、迭代管理形式等,升级后的产品有望重获市场青睐。
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已经意识到:依靠僵化的均值方差、风险平价等模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类资产配置,也无法说服投资者支付高昂的管理费。数据集成展示、数量化分析结果可以为宏观投研提供有益的辅助,但是依旧离不开主观的宏观对冲思维和决策。目前,FOF投研团队已经开始行动,通过自建团队或团队合作形式强化宏观研判能力。
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工具时常有政策春风吹来。2018年底股指期货第三次松绑以后,股指期货交易量明显回温、利好量化对冲策略及上层的私募FOF。2019年商品ETF获批加速,意味着公募FOF管理人在股、债、商上的组合轮动有望成为常态。另外,继日本市场ETF之后,印度、越南等市场逐渐纳入公募QDII的布局视野。目前私募FOF通常借助互换投资境外品种,更多跨境产品的推出,将使得境内外联动的全球资产配置更趋便利。
对于私募FOF而言,还有两个看点值得关注:一是私募资产配置类产品,、二是MOM。私募资产配置类产品的落地,为国内FOF领域注入了新的概念:横跨证券和股权的大类资产配置。首只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山南云栖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在精选敦和、永安国富等私募证券基金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创业投资基金。实际上,桥水等海外知名对冲基金之所以能获得业绩和规模的长牛,与广域的可选标的也有密切联系,换言之,完备的资产池是全天候策略的重要保障。
MOM产品的提出,不仅是为了穿透式监管的需要,更多是实现了私募FOF管理形式的迭代。MOM产品将母基金对子基金的评价筛选依据由净值下沉到持仓,使得母基金在对子基金的策略描述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观测描述与操作是否一致。相比现有FOF模式,MOM有望将分析的深度和准确度提升到新的高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