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自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将进入加速阶段
编辑/2019-04-03/ 分类:科技资讯/阅读:
中国财富网讯(张静静)据摩根士丹利测算,今年中国经常账户可能出现一定数量的赤字,这是1993年以来的首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邢自强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的储蓄率下降,以及进出口结 ...
中国财富网讯(张静静)据摩根士丹利测算,今年中国经常账户可能出现一定数量的赤字,这是1993年以来的首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邢自强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的储蓄率下降,以及进出口结构性的变化,是引起经常账户出现赤字的原因。
他同时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从2020年至2030年,中国资本账户每年将吸引2000亿美元到380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从而有效缓解经常账户逆差带来的影响,保证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并助推人民币资产国际化进程。 图为邢自强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
以下是专访内容:
问:您为什么预计中国经常账户今年会出现赤字?
过去中国的贸易出口大于进口,但我们判断未来这种顺差会逐渐消失,甚至有可能出现小幅结构性赤字。这个转变也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国家过去投资率低于储蓄率,储蓄过剩,经常账户就是顺差。
随着人口老化,同时新一代消费者的储蓄的意愿比上一代低很多,储蓄率低于投资率之后,就会出现经常账户的逆转。我们判断2019年可能是中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元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内部正在经历储蓄率的变化。
当然这也有好的一面,即经济增长更多由消费来拉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逆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平衡可能承压。
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潜台词是什么?就是接下来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会变得格外重要。因为只有保证资本账户有吸引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长期高质量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以此弥补经常账户出现的逆差,确保国际收支平衡。
这样就意味着,不管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还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将要进入一个加速的2.0阶段。
经常账户的逆差,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大家要更重视增强资本账户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民币资产国际化走上快车道。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加强开放、金融监管并达到国际化水平,使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更便利。再加上股市和债市被纳入主要的国际基准指数,资本项下有望录得长期高质量的资金流入,中国资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更高。这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问: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些政策的出台是不是源于预见到了经常账户会出现赤字?
我认为决策层是有前瞻的判断的,因为中国这种储蓄率的下滑以及经济从出口拉动型转向由内需消费拉动型,这种变化从08年以来就逐步地、潜移默化地在发生。比方说,0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储蓄率是52%,今天的储蓄率已经跌到了45%左右,未来十年肯定会进一步下滑。
因此可以预判,我们可能逐渐地由一个有额外储蓄的经济体,慢慢变成一个需要进口资本的经济体。这种转变在别的国家也发生过。
问:如何加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呢?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我们的资本市场规模,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已经晋身世界前三,其中债市几乎是全球第二大的,但是开放程度不高。对全球的长期资产配置者来讲,他知道这边有很大的市场,但进入不了。现在,我们顺势进一步提高开放的水平,因势利导,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式,比如说债市通、沪港通,以及正在筹备的沪伦通。再比如说,将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税收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供风险管理的对冲工具,中国就会顺理成章地进一步进入各种国际主流基准指数。
进入指数产生的结果,第一是那些被动跟踪指数的ETF基金就会增加配置。第二是很多主动型的管理者,特别是全球的主权基金、中央银行也会顺势而来。他们对中国的债市也有很强的兴趣,因为目前人民币资产只占全球储备资产的2%不到。相比之下,日元占接近5%,英镑占4.5%,欧元占20%多。
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币资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的多元化配置机会,我们判断未来十年,全球的储备资产里,人民币会从不到2%上升到5%左右。从2020年到2030年,我们预估每年能流入中国的外资大概有2000亿美元到3800亿美元左右,其中一半左右进入股票市场,一半左右进入债券市场。按资产管理风格细分的话,里面一半左右是被动型跟踪指数的长期资金,一半是类似主权基金的主动资产管理资金。
这种规模流入之下,就可以完全弥补我国经常账户的潜在逆差,保证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也使得人民币资产第一次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问:对外资依赖增多,有没有什么风险?
一般来讲,新兴市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经常账户逆差,例如占GDP的3%甚至5%以上,就容易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甚至会爆发危机。
但我们预判,在中国即使出现经常账户的逆差,其占GDP的比例仍将非常温和。
我们预估,今年经常账户会出现5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并在未来进一步上升。平均来看,2020年到2030年间,中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约在2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每年资本账户有2000亿美元甚至3800亿左右的美元流入,就可以完全弥补经常账户的小幅逆差。
与其它新兴市场相比,经常账户逆差不会使中国的汇率或国际资本账户出现大幅波动,也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我们外汇储备充盈,即便剔除负债,净外汇资产也有1.3万亿美元到1.4万亿美元,这比大部分新兴市场高得多。这意味着即便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短期资本账户逆差,我们还有很大的一条护城河可以提供缓冲。
问: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外币债务增加,会不会增加债务危机的风险?
答案可能是不会。一是因为规模仍相对有限。按照我们的预期,在国内的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国际基准指数不断地纳入中国资产,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最乐观的情况,到2030年,外资占中国的债市和股市的持有比例也不到15%。也就是说,整个市场接近90%还是由本国投资者持有。相反,新兴市场有些国家股市和债市中外资占比达到20%甚至超过40%。
第二点,从外资的种类来判断。配置中国债券、特别是国债的投资者大部分是追求稳定收益的主权基金、养老金等,属于长期、高资质的投资者。他们来投资中国债市的主要目的,多是希望分散化投资、多元化配置资产。因为中国的债券有一个特点,我们的国债跟美国的国债之间关联程度非常低。放眼全球,比如日本、欧洲的政府债券都跟美国国债关联度很高。出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目的,投资中国的国债是有吸引力的。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债市外资流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进快出,而是出于多元化投资目的进入中国市场的。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邢自强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的储蓄率下降,以及进出口结构性的变化,是引起经常账户出现赤字的原因。
他同时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从2020年至2030年,中国资本账户每年将吸引2000亿美元到380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从而有效缓解经常账户逆差带来的影响,保证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并助推人民币资产国际化进程。 图为邢自强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
以下是专访内容:
问:您为什么预计中国经常账户今年会出现赤字?
过去中国的贸易出口大于进口,但我们判断未来这种顺差会逐渐消失,甚至有可能出现小幅结构性赤字。这个转变也不难理解,如果一个国家过去投资率低于储蓄率,储蓄过剩,经常账户就是顺差。
随着人口老化,同时新一代消费者的储蓄的意愿比上一代低很多,储蓄率低于投资率之后,就会出现经常账户的逆转。我们判断2019年可能是中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元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内部正在经历储蓄率的变化。
当然这也有好的一面,即经济增长更多由消费来拉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逆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平衡可能承压。
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潜台词是什么?就是接下来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会变得格外重要。因为只有保证资本账户有吸引力,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长期高质量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以此弥补经常账户出现的逆差,确保国际收支平衡。
这样就意味着,不管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还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将要进入一个加速的2.0阶段。
经常账户的逆差,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大家要更重视增强资本账户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民币资产国际化走上快车道。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加强开放、金融监管并达到国际化水平,使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更便利。再加上股市和债市被纳入主要的国际基准指数,资本项下有望录得长期高质量的资金流入,中国资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更高。这将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问: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些政策的出台是不是源于预见到了经常账户会出现赤字?
我认为决策层是有前瞻的判断的,因为中国这种储蓄率的下滑以及经济从出口拉动型转向由内需消费拉动型,这种变化从08年以来就逐步地、潜移默化地在发生。比方说,0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储蓄率是52%,今天的储蓄率已经跌到了45%左右,未来十年肯定会进一步下滑。
因此可以预判,我们可能逐渐地由一个有额外储蓄的经济体,慢慢变成一个需要进口资本的经济体。这种转变在别的国家也发生过。
问:如何加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呢?
中国有很多独特的优势。我们的资本市场规模,不管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已经晋身世界前三,其中债市几乎是全球第二大的,但是开放程度不高。对全球的长期资产配置者来讲,他知道这边有很大的市场,但进入不了。现在,我们顺势进一步提高开放的水平,因势利导,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式,比如说债市通、沪港通,以及正在筹备的沪伦通。再比如说,将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税收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供风险管理的对冲工具,中国就会顺理成章地进一步进入各种国际主流基准指数。
进入指数产生的结果,第一是那些被动跟踪指数的ETF基金就会增加配置。第二是很多主动型的管理者,特别是全球的主权基金、中央银行也会顺势而来。他们对中国的债市也有很强的兴趣,因为目前人民币资产只占全球储备资产的2%不到。相比之下,日元占接近5%,英镑占4.5%,欧元占20%多。
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人民币资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的多元化配置机会,我们判断未来十年,全球的储备资产里,人民币会从不到2%上升到5%左右。从2020年到2030年,我们预估每年能流入中国的外资大概有2000亿美元到3800亿美元左右,其中一半左右进入股票市场,一半左右进入债券市场。按资产管理风格细分的话,里面一半左右是被动型跟踪指数的长期资金,一半是类似主权基金的主动资产管理资金。
这种规模流入之下,就可以完全弥补我国经常账户的潜在逆差,保证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也使得人民币资产第一次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问:对外资依赖增多,有没有什么风险?
一般来讲,新兴市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经常账户逆差,例如占GDP的3%甚至5%以上,就容易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甚至会爆发危机。
但我们预判,在中国即使出现经常账户的逆差,其占GDP的比例仍将非常温和。
我们预估,今年经常账户会出现5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并在未来进一步上升。平均来看,2020年到2030年间,中国的经常账户逆差约在2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每年资本账户有2000亿美元甚至3800亿左右的美元流入,就可以完全弥补经常账户的小幅逆差。
与其它新兴市场相比,经常账户逆差不会使中国的汇率或国际资本账户出现大幅波动,也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我们外汇储备充盈,即便剔除负债,净外汇资产也有1.3万亿美元到1.4万亿美元,这比大部分新兴市场高得多。这意味着即便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短期资本账户逆差,我们还有很大的一条护城河可以提供缓冲。
问: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外币债务增加,会不会增加债务危机的风险?
答案可能是不会。一是因为规模仍相对有限。按照我们的预期,在国内的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情况下,国际基准指数不断地纳入中国资产,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最乐观的情况,到2030年,外资占中国的债市和股市的持有比例也不到15%。也就是说,整个市场接近90%还是由本国投资者持有。相反,新兴市场有些国家股市和债市中外资占比达到20%甚至超过40%。
第二点,从外资的种类来判断。配置中国债券、特别是国债的投资者大部分是追求稳定收益的主权基金、养老金等,属于长期、高资质的投资者。他们来投资中国债市的主要目的,多是希望分散化投资、多元化配置资产。因为中国的债券有一个特点,我们的国债跟美国的国债之间关联程度非常低。放眼全球,比如日本、欧洲的政府债券都跟美国国债关联度很高。出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目的,投资中国的国债是有吸引力的。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债市外资流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进快出,而是出于多元化投资目的进入中国市场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前方天堂还是地狱?特斯拉未来挑战全剖析
数码家电/阅读:12 -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得看立法者的进度
移动应用/阅读:10
热门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