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挂帅”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平台
快报讯(通讯员王晓庆记者戴明夷)开发“探秘青铜器”课程成为学生“秒杀”的选修课;入校8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区学科青优和市德育青优……上周五,金陵汇文党建文化“一校一品”成果展示暨南京市“十三五”规划党建课题中期汇报会在学校报告厅内举行,学校书记“挂帅”,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没有青年教师,就没有学校的未来。从去年开始,学校党委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成立共同体的初衷,是把老师们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这里既有业务又要有思想发展。”在学校青年共同体“挂帅”的党委书记顾道红表示,为了实现他们思想业务双提升,学校党委和党建课题组提炼出了青年教师发展的三条路径,即自主发展、同伴互助和名师领航。其中自主发展是最主要的,青年教师自己要上心。学校通过共同体平台和活动创造同伴和团队氛围,让他们在互助协作中成长。
在汇文青年教师共同体首代掌舵人、学校副校长钱群看来,共同体建立的愿望就是为了解决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形成了教师成长发展的品牌:如针对青年教师入职拜师结对的“青蓝工程”;针对工作了5年以上的名师“领航工程”;针对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基本功而设立的校“汇和杯”赛……“把普通的事做得不普通,在各种共同体活动中,青年教师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两年,我和南京博物院共同合作的课程——探秘南博之青铜器已成为了学生们‘秒杀’的选修课。这些离不开共同体里音乐、语文、物理、地理、美术还有体育组老师们的帮助。”沈智俊老师现场畅谈了她在共同体中实现教育理想和兴趣爱好的故事,她认为,共同体为青年老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团队协作的动力。初三班主任、数学老师史记来校工作三年,恰逢共同体成立发展期。“这里不仅有我们自主发展的平台,还有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和名师引领。日积月累,对我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他感言,在汇文大家庭里听课学习是件幸福的事情。据了解,史老师任班主任的初三班级总成绩名列前茅。
作为活动点评专家,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侯正永对汇文学校的青年教师共同体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青年教师充满活力,是学校的未来。目前,汇文学校的共同体管理机制已非常清晰,形成了“书记挂帅、支部书记引领、名师带头,青年各级成长”的汇文模式。同时,这种同伴互助协作机制稳定且灵活,如“青蓝工程”中师徒结对就较为稳定,而名师“领航工程”,则由名特优教师引领其他青年教师实现灵活发展。“这种稳定而又灵活的同伴互助共同体,既有创新又有经验,对学校发展非常有利。”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