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她振臂一呼,组建起30余人的战“疫”青年突击队

编辑/2020-03-09/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2003年,小小的她,单枪匹马摸索着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17年后,她振臂一呼,组建起30余人参与的战“疫”青年突击队。 1月29日,从春节前就一直在工作岗位上连轴转的辛桦,主动联系到东城区团区委负责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发出的短信中,她这样写着:“ ...

  2003年,小小的她,单枪匹马摸索着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17年后,她振臂一呼,组建起30余人参与的战“疫”青年突击队。

  1月29日,从春节前就一直在工作岗位上连轴转的辛桦,主动联系到东城区团区委负责志愿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发出的短信中,她这样写着:“如果区里想从各街道抽调疫情防控志愿者,组建志愿者团队,请考虑我。我在非典的时候就当过志愿者,我有经验。”

  “其实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 有着多年志愿服务经验的辛桦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才能让志愿服务生生不息、充满后劲。作为永外街道团工委书记,她将一个个电话打到了驻区单位,愣是用一天时间,就拉起了一支由企业白领、维修服务人员、施工工人组成的30余人的“青年突击队”。

  2月的一天,持续的大雪突袭京城。而就在那天,永外街道刚刚设计印刷出一批疫情防控宣传海报,需要发放到辖区范围内的20个社区。

  “我来联系青年突击队。”几分钟的电话打完,两个年轻队员已经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冒雪出门了。从上午9点半,一直到下午3点多,两名队员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愣是将1000份宣传海报“闪送”到了20个社区。

  摸排、登记、宣传,每天下社区成了辛桦的例行工作。一次,辛桦询问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最近出门了吗?老人连连摇头,没出门。辛桦又追问了一句,那您平时怎么买菜?这一问,才发现,原来老人因为不敢出门,又不会网上购物,已经好几天没有买菜了。

  辛桦当场拍板,特殊的时期,青年突击队来替老人买菜。但突击队的小伙子们却犯了难:“我们自己都从来没进过菜市场,有些菜根本不认识。”

  不认识没关系。辛桦立刻拉着三名队员直奔菜市场,开始手把手教“90后”们怎么买菜。“多转几个摊,看看哪家菜新鲜,得货比三家。别人家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得砍价,买物美价廉的菜。”一场现场教学下来,辛桦就买了一大兜子菜,送到了老人家中。看着老人一脸惊喜,辛桦承诺:“您有买菜需求,就跟我们说,让青年突击队帮您去买。”

  没有通燃气的老旧小区居民,依然靠换煤气罐生活。“我70多了,家住5层,小区封闭管理,煤气罐送不进来。我一个老太太,一人也拎不动一罐煤气。”听到老人的求助,辛桦楼上楼下跑了一圈,亲自调研。

  没电梯,楼梯和台阶又特别狭窄,老人想自己换个煤气罐,还真挺难。辛桦联系了几名力气大、会骑电动车的维修工队员,专门负责为老旧小区的老人们换煤气罐。如今,已经为34户居民提供日常换煤气罐服务。除了换煤气罐,青年突击队员们还利用自己的专长,每周为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楼进行两次清扫和消毒,扶手、车棚用84消毒剂擦拭,楼道、院落则喷洒消毒药水。

  辛桦想起了17年前。2003年非典爆发,辛桦还只是个高中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满脑子想的都是:我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我是一名高中生,我还是预备党员,请让我做点什么吧。”她将电话打到了团市委,有幸成为了一名接听抗击非典志愿服务电话的小小志愿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兢兢业业守在热线服务电话旁,向打进电话的人们传递着信心和希望。

  从小小的志愿者到快速拉起一支青年突击队,这是17年的成长。辛桦说:“是疫情教会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