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推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应提前释放投资项目加大临时纾困基金支持
本报记者 陈燕南 童海华 北京报道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就业等造成巨大冲击,增加了全年经济下行压力。
近日,《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从民盟中央方面了解到,此次,民盟中央将在两会上带来提前释放投资项目、加大临时纾困基金支持、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推进市场经济改革4条建议。
民盟中央方面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我们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将疫情对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为全年经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提前释放投资项目这一建议中,民盟中央认为,其一是减少审批手续,加快审批进度。加快规建进程,将本年度的项目释放出来。采取网上审批、一站式审批,对环评、施工许可等进行并联审批,尽量压缩审批时间,并免收各类费用。扩大项目储备,鼓励将下一年度的项目调整到本年度,为下半年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其二是开展线上交易,发布项目需求清单,提前锁定一批生产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签订契约,帮助企业获得业务和贷款,提振市场信心。采取适度提高预付比例、提前支付项目款项等方式,维持项目链条关联企业的现金流,通过自上而下的输血型方式帮助相关企业渡过暂时的资金需求难关。其三是做好风险防控,引导企业做好各项应对措施,控制好进度,避免损失。加强信用管控,依法依规精简程序,严格执行契约管理,尤其要做实合同后管理。
在加大临时纾困基金支持这一建议中,民盟中央认为,其一是各级政府加紧设立临时纾困基金,由财政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通过金融机构或政府专项基金的形式向中小微企业发放,为中小微企业切实提供资金支持。其二是扩大临时纾困基金规模,各级财政要适当倾斜,调拨可利用资金进行注资,发挥杠杆作用,与金融机构形成合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其三是扩宽临时纾困基金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基金供应端。对临时纾困基金的非政府出资额由财政全额贴息,切实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
在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这一建议中,民盟中央认为,其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完善供应链金融的支持政策,除税收、补贴等倾斜政策外,进一步放开准入限制,列明负面清单,扶持供应链金融发展。设立稳定运营的供应链应急准备基金,由专业金融人员运营。无灾情时合理投资,营收用来扶植企业创新研发;有灾情时释放,救助最危难的对象,平抑市场价格。其二是商业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公司,向供应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输血,打造高级别供应链险种和风险基金。发挥供应链金融公司风险缓冲器的中间作用,夯实实体经济基础,避免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其三是供应链金融公司充分做好上下游链条管理,除支持供应链上下游直接客群外,还要延伸供应链条,向供应链上下游的间接客群提供资金支持,紧密联系关联供应企业。
在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这一建议中,民盟中央认为,其一是扩大资本流动,破除电信、能源、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市场垄断,加快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引入国内外市场资本。积极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等成本,放宽基础产业准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其二是加速互联网行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快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加强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线上消费、远程诊疗、特种物流等工作生活业态。尽快制定企业技改的优先支持目录,使企业通过技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其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用法治刚性保障营商环境标准落地执行。把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共同任务,把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度作为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衡量指标。鼓励各省(区、市)发动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县一级城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
(编辑:张硕 校对:颜京宁)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