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航天实现新突破
?展开帆球的“北理工1号”在轨飞行效果图
新华社电昨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两颗卫星及有效载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民营运载火箭的新突破。
据悉,此次发射携带了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两颗卫星,搭载了多个载荷及配重。
商业航天的探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此次发射的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是截至目前我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也是我国商业航天“民间力量”第三次尝试入轨发射。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特聘教授张晓敏认为,此次入轨发射表明我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真正具备了运送载荷到太空的能力。
星际荣耀副总裁蔡晶琦介绍,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表明星际荣耀全面掌握了运载火箭总体及系统集成、固体及姿轨控动力、电气综合、导航制导与控制、测试发射、总装总测及核心单机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具备了运载火箭系统工程全流程、全要素的研发与发射服务能力,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基本闭环,正式启动商业运营。
“未来,星际荣耀还将构建由固到液、由小到大的运载火箭型谱,通过高可靠、低成本、快响应的运载火箭,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蔡晶琦说。
链接
“北理工1号”卫星将在太空展开“帆球”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昨天下午1时,“北理工1号”卫星搭乘星际荣耀公司的双曲线一号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距地面300千米的地球轨道,一个半小时后,卫星成功传回信号,标志着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据介绍,“北理工1号”卫星,代号为BP-1B,由北京理工大学作为总体研制单位,与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在本次发射任务中,“北理工1号”卫星将完成两项具有创新性的科研验证任务——帆球技术和新型空间电台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第一次在太空发射任务中使用和验证空间帆球技术。
帆球技术及基于帆球的柔性轻型航天器技术,是将柔性材质的航天材料以折叠方式存放于卫星舱内,当卫星正常入轨之后,释放柔性材料并展开膨胀成为球状,球状结构的体积大于卫星数倍,如同为卫星展开一面“风帆”。在空间中展开的帆球,可以作为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未来也可以作为卫星通信的大型天线。相较于传统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帆球技术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的优势,是未来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帆球概念由长期开展深空探测研究的北京理工大学首先提出,并进行了大量设计和分析工作,同时积极探索与其他柔性技术的结合设计,与航天五院510所联合研制。
“北理工1号”卫星上搭载的新型空间电台也将向全世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卫星信标和通联平台,无线电频率为UV频段,上行145MHz,下行435MHz,北理工等高校大学生将参与发射后的无线电通信实践。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