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定点医院首例患者昨出院
昨天,小汤山定点医院B区病房里,新冠肺炎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生命挑战。医护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血氧监测,为患者提供送餐到屋、接力进行快递服务。
昨天,在小汤山定点医院清洁区送货机器人上岗工作。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昨天,小汤山定点医院B区病房里,新冠肺炎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生命挑战。医护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血氧监测,为患者提供送餐到屋、接力进行快递服务。
昨天,在小汤山定点医院清洁区送货机器人上岗工作。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本报记者 贾晓宏
昨天中午,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B区门前,几名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正与一名年轻女孩儿道别。女孩儿是小汤山定点医院第一例治愈患者。上车前,女孩儿拿出手机,要和医护人员合影留念。镜头中,口罩也遮不住女孩儿的灿烂笑脸,她伸出大拇指,为小汤山定点医院“点赞”,医护人员也伸出大拇指,为战胜病毒的她“点赞”。
市属医院千余医护人员坚守
1月23日,市委市政府决定紧急启动小汤山定点医院改造和建设工作。53天后,改造和建设工程全部完成。
在北京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统筹下,市医院管理中心靠前指挥,医疗设备组仅用一周时间就将2000多台(件)医疗设备全部进场并安装完毕;药学组用三天确立药品目录,十天配齐近500个品规药品;信息组从无到有完成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评审并如期交工;22家市属医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迅速集结,专业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护理等十多个专业;物资、安保、后勤等各项保障准备工作全部到位。
市医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小汤山定点医院启用两周后,医院整体运行始终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小汤山定点医院主要接治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但医院也设置ICU和抢救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昨天,正在ICU值班的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通过视频告诉记者,一旦遇有老年患者等病情突变,ICU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筛查2002人确诊43例
3月16日19时,小汤山定点医院正式启用,从当天19时到24时,仅仅5个小时筛查了35名境外抵京人员,确诊了一名患者。两周后,第一例治愈患者出院。
据介绍,截至3月29日24时,小汤山定点医院累计接收境外来(返)京需筛查人员2002人,其中机场转运1682人,各区隔离观察点转运320人,最多一天接待需筛查人员394人,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例。
小汤山定点医院设B区、新建病区两个大病区,共设有1600余张床位。其中,新建病区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人员的收治。B区为原病区改造而成,用于收治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新建病区和改造的小汤山医院B区之间用一道透明的隔离墙进行“硬隔离”。新建病区的观察病房,一共分为30个病区。“最忙的时候,这里全部住满。”医护人员说。目前,随着航空分流举措的实施,小汤山定点医院每天收治的患者明显减少。
智慧温馨的“家”
走进小汤山定点医院,院内的行车线路已经规划为单行线。绕到院区东北角,是三层集装箱式的新建病区。17年前,同样的地点,建设的是一层颜色单调的非典病房。17年后,医院新建病区已经从一层变为三层、色彩从单一变得丰富,基础设施从满足基本所需变成实现“平疫两用”。
新建病区划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顺着清洁区的长廊,走进病区。每个病区都被巧手的护士们装点得独具特色,充满温馨。病区门上手绘着卡通画,有捧着一颗“真心”的女孩,有穿着铠甲击败病毒的战士……病床上摆放着护士用折纸制成的郁金香;医护人员穿着的防护服上都写着“欢迎回家”……床边的可视对讲系统,直通护士站。有一天,一名需筛查人员刚好过生日,从登记卡上看到信息后,护士们通过可视对讲系统给她播放了一首生日快乐歌。
不仅是温馨的“家”,更是智慧的“家”。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是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治疗特点。医院把确诊病例统一集中在B区进行救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出中医药特点。临床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确诊患者对中医完全不了解。他们在了解中医药之后,都表示非常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并对中医药疗效表示认可。目前中医治疗以汤药为主,根据病情辅助耳豆、穴贴、拔罐、经络、八段锦等治疗和康复手段。
小汤山定点医院还通过放射AI辅助诊断系统大大提高了新冠肺炎影像学诊断效率,使医生有了更多时间从事更有价值的判断。据介绍,人工智能还普遍应用于检测检验、药品服务、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病例录入语音系统、自动分药机、人脸识别一体机、送货和消毒机器人、全自动紫外线消杀灯、智能污水处理系统等众多信息化技术科技的及时应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准确性,更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