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体系改革“山西模式”:疾控中心融入医疗集团
本报记者 高瑜静 北京报道
全国两会开幕以来,关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更引起大众广泛关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基调。身居内陆的山西省,早在2016年就吹响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号角。
2016年,山西省在24个示范县探索县乡医疗集团一体化改革,将各示范县辖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组建为一个独立法人医疗集团。通过重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山西119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2018年,山西出台举措,推动24个示范县的疾控中心融入医疗集团,县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县医疗集团副院长。
以前的各自为政,变为了“一家人”;原先的政出多门,改为人财物、责权利相统一。通过改革,山西织就了一张县乡一体、以乡带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张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网,更成为山西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
“疫情期间,全省117个县级医疗集团成为117支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的合成部队,防控统一安排,业务统一领导,人员统一培训,资源统一调配,药品统一供应,病人统一收治,做到了组织有力、协调有方、分诊有序、隔离有度、防控有效。”山西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防治一起抓
近日,山西省卫健委官网上的“领导介绍”栏悄然发生了变化。省卫健委副主任冯立忠的职务中,增加了“省疾控中心主任”一职。毕业于“公共卫生”专业的冯立忠,历任山西省卫生厅地方病处副处长、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等职,直至晋升为山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主抓山西医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这位医改先锋又回到了老本行。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呼之欲出,而疾控中心的角色定位更成为这轮改革的暴风眼。
时间推回至两年前,山西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通过改革办医体制,山西省成立县(市、区)医院管委会,由县长担任主任,医管委办公室设在县卫生计生局,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办医、管医职责,集中到医管委履行。
随着全省119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各个县级医疗集团实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通过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在该体系中,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健康服务链运作有序。
据山西省卫健委公开数据,2018年县域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5.76%,住院人次同比增长8.03%;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1.84%,住院人次同比增长6.35%。县级医院向基层下转病人同比增长106.2%。
随着县、乡、村三级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日渐提升,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人民群众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
特别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传统的疾病治疗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上甘岭”。
一直以来,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疾控系统,由国家疾控中心和省、市、县(区)三级疾控中心组成,属于纯技术型事业单位,不承担监督执法行政职能。
将疾控中心纳入医疗集团中,将涉及群众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机整合,防病治病一起抓,成为了山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方向。
2018年7月,作为省医改办主任的冯立忠公布了一项举措,“山西将强化大卫生大健康观念,于2018年8月底前,将24个示范县的疾控中心融入医疗集团。”
彼时,冯立忠对疾控中心的职能定位及医疗集团的任务分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
其中,就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冯立忠特别提到,“要彻底改变过去县级医疗机构以医疗为主、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割裂状态,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职责清晰、分工协作、有序竞争的一体化管理新格局。”
据山西省卫健委2019年11月18日公开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疾控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省、市、县已建立了129家疾控中心、4家独立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多位一体化
县医院、县疾控中心,本是各自为政的事业单位,甚至人员编制属性都不同。一声令下,就成了一个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如何统筹协调?
山西省卫健委2018年9月发布的一份《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100问》中解释称,“在县医管会的领导下,在法人地位、法人资格、法定代表人不变,工作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将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县妇幼院有关业务工作纳入县医疗集团统一管理,其主要负责人可以兼任医疗集团副院长或院委,坚持业务协同、发展协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
换言之,县疾控中心纳入县医疗集团后,县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县医疗集团副院长,与医院其他分管院长群策群力。
对于此番举措的意义,山西省卫健委方面进一步表示,“县疾控中心、县中医医院、县妇幼院参与一体化改革,通过担任集团副院长或院委,能够在集团内部统筹考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有利于落实专业机构督导、培训、考核职责;有利于专业机构深度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利于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转型;有利于实现影像、检验、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解决好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消毒供应安全性差以及医疗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中,医疗集团组建人力、财务、医保等管理中心,对所属单位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构建“三医联动”体制,将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给医疗集团,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实行“总额预算、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管理。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医疗集团短时间内形成人、财、物合力,以医保资金打包预付形式,及时为医疗卫生机构补充资金保障。
据山西省卫健委公开信息,截至1月31日,大同市医保局向市四医院预拨医保基金200万元,向市三医院、市五医院、市同煤总院各预拨医保基金100万元,向市中医院预拨医保基金100万元,向同煤总院追加预拨医保基金100万元,向各县区医疗集团、中医院拨付医保基金270万元。
此外,在人员激励方面,创新薪酬分配。山西省则按照“两个允许”,绩效工资总量按照当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总量的5倍以内核定,由医疗集团自主分配。数据显示,近几年,高平市医疗集团人均年收入增长15.1%,阳曲县医疗集团人均年收入增长24%。
如今,山西县域医改还在补偏救弊,不断织牢织密县域公共卫生防护网。
来自山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雅丽,在今年两会带来的议案中特别建议,由政府组织健康宣教,加强对疾病早期预防。“政府加强对疾病早期预防,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疾病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与此同时,山西的县域医改正在通过立法形式进一步规范。2020年4月24日,山西省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条例(草案)》。
“《条例》预计将在6月正式公布,内容包括深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推动机制创新的措施要求等。”山西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