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编辑/2019-08-05/ 分类:智能时代/阅读:
梅宁华 本文语粹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等容易涣散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错误思潮,坚定“四个自信”,进而立足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积极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从实质上来看,民族虚无主义虚无民族、虚无 ...

梅宁华

本文语粹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等容易涣散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错误思潮,坚定“四个自信”,进而立足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积极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从实质上来看,民族虚无主义虚无民族、虚无历史、虚无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是一种对内自轻、自贱、自卑,对外卑躬屈膝、迷信崇拜的错误价值观。这种错误思潮容易造成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冲击和消解,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打破民族虚无主义的精神障碍和思想桎梏,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发展进步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而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就是树立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现实要求和具体表现。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的建设发展,中国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等容易涣散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错误思潮,坚定“四个自信”,进而立足新中国成立70年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积极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清醒认识当前民族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和本质危害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激化,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凸显,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领域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潮变幻,民族虚无主义就是其中一种值得高度警惕的错误思潮。这种思潮是虚无主义思潮在民族和国家领域的具体表现。从历史上看,民族虚无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出现和存在有其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地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奉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文明高于其他文明,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近代以来,在中国走什么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选择上,鼓吹全盘西化,以西方为师,复制西方模式,成为经久不衰的精英论调,认为现代化和工业化是西方的产物,只有按西方模式改造,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这种论调不相信实现现代化有任何不同于西方模式的道路,因此对中国发展道路始终持质疑态度。

二是制造西强中劣的舆论,质疑中国制度和文化。近年来,一些媒体以宣传西方先进经验为名,长时间大范围进行贬中褒美宣传,从教育、文化、医疗、社会管理、食品安全等多领域全方位地抹黑中国,夸大负面问题,渲染缺点,而对西方则不吝各种溢美之词。在他们眼中,把西方价值奉为“普世价值”,贬低中华文化,否认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没有任何值得肯定之处,甚至贬低中国人素质低下,文明文化程度远逊于西方,为此不惜下大气力四处寻找极端事例。

三是“崇美”“媚美”“恐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媚颜屈膝,丧失民族气节。把美国及西方的唯我独尊、蛮横霸道、粗鄙卑劣行为视为师出有名,认为凡遭美国打压都是自己惹的祸,是不恰当行为导致的结果;把任何反对美国无理要求的言行都斥为“狭隘”“偏激”“非理性”。这突出地表现在看待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的自我矮化和扭曲,即本能地恐惧美方战略压力,无限放大美方优势,无限放大中方劣势。

四是抹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中国的进步说成是西方的恩赐,认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不是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而是西方资本和技术,只要附庸于西方,中国就可以过好日子。

五是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进行污名化,否定民族平等。凡是反抗美国霸凌、要求平等互利的言行,都被扣上“民族主义”;把人民群众的爱国言行抹黑为“现代义和团”“民粹主义”;只允许“美国第一”“美国伟大”“美国优先”,别的民族和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就是极端民族主义。

从实质上来看,民族虚无主义虚无民族、虚无历史、虚无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是一种对内自轻、自贱、自卑,对外卑躬屈膝、迷信崇拜的错误价值观。这种错误思潮容易造成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冲击和消解,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概括地说,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造成历史观的混乱。用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解释和看待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必然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二是导致国家观的缺失。民族虚无主义的要害是否认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罔顾国家民族利益,把符合西方规则作为最高原则。三是造成国际观的扭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视国际社会格局的深刻变化,看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取代西方独大的发展潮流。四是造成舆论场的失真。在现实舆论生态中出现了所谓“美吹”“德吹”“日吹”等吹捧西方的大量声音,其根源在于民族虚无主义的心态造成了舆论场的潜规则——“中国不能比西方先进”。

深刻把握近百年来中国发展进步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严正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民族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可以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种精神障碍和思想桎梏。

打破民族虚无主义的精神障碍和思想桎梏,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发展进步历程。中国人民在此进程中聚合的磅礴之力和新中国70年发展进步蓄积的强大势能,是从根本上扭转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落后挨打造成的民族自卑、文化虚无和西化思维定势的客观基础和认知起点。

第一,历史表明西方化无法解决中国问题。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探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在这一过程中所进行的努力和尝试,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都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西方化并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直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揭开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伟大历史进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全新的面貌走上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在探索建设发展道路的进程中虽出现过曲折和失误,但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伟大历史画卷。

在历史事实面前,民族虚无主义的论调显得苍白无力,西方化的方案显然不能解决中国发展进步中的任何重大问题,并不是普世的灵丹妙药。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以为照搬西方经验就可以复制出现代化的想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第二,实践证明中国道路具有强大发展优势。实现现代化是否只有一条唯一的道路?这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曾是热议的话题。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中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西方的恩赐。按照这种逻辑,那些前西方殖民地国家早就应该实现现代化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中国是在美国及西方长期实行技术封锁和打压的情况下,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发展经验表明,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化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这个制度保证了在凝聚社会共识、发挥创造活力、提供发展动力、有效利用资源方面所必需的条件。当然,中国的发展绝不会拒绝任何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而是以开放的态度吸收所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第三,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生命力。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华文明,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严肃庄重的课题。一个卑薄自己民族的人,不可能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段论述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它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革故鼎新——不断吸收学习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革除阻碍进步的弊端。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300336)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积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推动全球治理和世界变革的重要主体和进步力量,要团结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急需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而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就是树立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现实要求和具体表现。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文明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应该一律平等;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成果,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丰富了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些重要思想观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支撑。在当今世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文明观,以此看待问题,分析形势,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治理和健康发展的时代潮流。

其二,夯实“四个自信”的根基。可以说,“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更是建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基础上的价值认同。中国取得今天这样的历史进步,是一代代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奋斗而来的。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四个自信”培育社会心态,夯实根基,应成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中之重,也是树立新时代现代国家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理直气壮地进行成就宣传。近年来,“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当前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具有重要意义。要防止以所谓的“低调”“理性”为借口,夸大负面问题,渲染所谓“短板”,制造恐慌气氛;同时,应对长期以来在多领域造成的“中不如外”的错误观点进行清理,坚持用事实说话,用道理服人,使人们更真切、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雄厚实力,增强迎接挑战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坚定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今天,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新中国成立70年的坚实基础,作为迈向“强起来”进程中的中国人民,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巩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积极树立和不断提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国家意识。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19 韩德科技资讯媒体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